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①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高祖、文景时期的政策措施。②汉武帝的大一统;发展经济措施,“王国问题”的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经济的繁荣强盛,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动力的教育。②认识汉武帝  相似文献   

2.
一个幽灵——商贾势力在公元前三世纪末到公元一世纪初的中国大地回荡,它神奇的魔力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经济生活到政治、军事、思想文化诸方面无不显示出它的顽强存在。西汉王朝为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对西汉的封建经济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西汉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汉立国初年,积贫积弱,统治者以道家思想为指导,清净无为,与民休息。历经近70年的发展,到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逐步走向繁荣。《淮南子》作为一部旨在提供治国思路的书籍,试图总结西汉初年社会发展的轨迹,运用道家思想理念解决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使它遭受了成书后的冷遇。但武帝末年重归黄老之治的历史证明,《淮南子》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依然是值得肯定的。它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西汉大一统社会巩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从而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达到极盛,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这不仅加强了皇权,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对后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大一统和封建社会初步形成的时期。其间,政治上的统治思想曾一再变更,直到西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才被确立下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到社会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这种思想在汉武帝时得以确立呢?首先,是西汉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思想统一的必然要求。西汉建立之初,正是长期战乱之后,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社会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面对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实践和强调创新的时代,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尊重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体现现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探索"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模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贾谊是西汉初期具有超前政治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较旱地看到了诸侯割据和匈奴入侵给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带来的危害,并满怀热情的为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文章主要就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承袭和对现实矛盾的反映来探讨贾谊的大一统思想和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8.
扬雄是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其赋作中表现出明显而强烈的讽谏意识。他在赋中开辟的多种讽谏手法,均服从于作者重视并自觉以讽谏为目的的创作思想。扬雄讽谏意识形成与其受汉代经学思想的影响,又恰值西汉王朝末世,以及他务实尚用的文学思想和沉静深思的性格特征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进,如何做好学生公寓中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及"品位意识"等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芳 《小学生》2013,(2):9-9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他是我国"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他开启了"以德治国"的先河,大力推行"黄老无为政治",顺应民心,还权于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与分权的权力结构,保持了社会稳定。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不忘进行经济与军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西汉建立之初,汉高帝制订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文帝即位以后,社会"衣食滋殖"。随着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当时社会滋长了淫侈趋利之风。受此风影响,农民"背本  相似文献   

11.
在中药实验教学环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实验教师树立"培养"和"长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然后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时机,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而且要在实验教学中形成反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方法。并简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而需循序渐进;将其列入实验教学计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实验目的来完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促进和"法律"意义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史记》先秦史部分蕴涵着丰富的"耀德不观兵"思想,这与西汉的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阐述"耀德不观兵"思想的核心、其在先秦时的表现及这种思想与西汉现实政治的关系。"耀德不观兵"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新世纪的时代高度,以深远的全球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精辟地阐析了当今世界变化的客观趋势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理论创新的逻辑关联,进而为我们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黄老思想指导了西汉前期的主要政治活动,汉高祖及其后继者所采取的"与民休息"政策,其实质就是黄老"无为"政治的集中体现.由于"无为"政治的持续推行,以至于在景帝末武帝初年出现了百姓丰衣足食,国家府库余财的繁荣富足局面.黄老"无为"政治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能从消极处世的黄老思想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15.
西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使得先秦士人那种张扬的主体精神难以重现.西汉士人一面惊叹于集权式的一统给国家带来的新气象,一面又为自身在这一制度下所遭受的压抑而哀叹.这便构成了西汉士人的不遇心态.本文通过对西汉"士不遇"的考察,探讨西汉"士不遇"心态产生的社会思想原因及其表现与消解方式,进而认识其思想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末汉初,长期的战乱使得社会经济凋敝,刚刚建立的西汉政权百废待兴。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匈奴屡次南侵中原。西汉的几位统治者为了巩固国内政权,恢复民生经济,在对匈奴的关系上采取“和”与“战”的双重战略,以“和”为主导。文章拟就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关系演变作一梳理,并总结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指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注重节能环保,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形态.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意识"教育和培养的意义、做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汉中是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进出汉中成为汉初功臣最自豪的人生经历和最耀眼的政治资本;汉中是西汉经济的起飞之地,是西汉走向繁荣富强的经济基地,长期保持着在全国领先的经济地位;汉中贡献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美好而又吉祥的名称——“汉”,汉朝、汉族等名称来源于汉中,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中杰出人才格外引人注目,司马迁有一定的汉中情结。总之,汉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西汉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汉作为经学意识的深化期和经学的完成期,在先秦诸子经学意识的基础上。儒家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变,即形成经学化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西汉《诗》学阐释主体的思想视野,即从经学的角度对《诗》进行符合礼教及其政治意识形态需求的阐释。正是在这一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经学视野中,西汉《诗》学呈现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特质。我们要真正理解西汉《诗》学的基本原则,也必须从这个视野着眼。  相似文献   

20.
贾谊是西汉初期具有超前政治意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较早地看到了诸侯割据和匈奴入侵给大一统的西汉王朝带来的危害,并满怀热情的为统治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文章主要就其大一统思想的历史承袭和对现实矛盾的反映来探讨贾谊的大一统思想和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