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5年获得赞扬无数的影片《卡罗尔》,改编自美国犯罪小说家派翠西亚·海史密斯在1952年匿名出版的小说《盐的代价》。导演托德·海因斯在影片中通过精致的画面贴近原著的层层展现这段禁忌爱情的喜与悲,让观影人不禁深陷其中,同时也对原著做了不少改编。本文从影片细节、人物变化、情节删减、主题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电影的改编与原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影象语言的隐喻和象征为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深层次挖掘影片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片《茉莉花开》大量运用影象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围绕三代女性的悲情命运展开叙事。从对人物命运的关注、人物距离感的体验,以及命运与距离的对立统一三方面凸显了影象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在影片展开叙事、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分析电影人物与相关古希腊神话人物,可以看出影片《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人物塑造方面受到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通过激发观众的集体无意识,凸显了影片人物与希腊神话人物的共有特质、推动了剧情发展,同时起到了传播影片中正面角色所具有的美德,鞭挞反面角色所体现的人性之恶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执导的影片《天堂电影院》和法国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都讲述了一个关于艺术与成长的故事。《天堂电影院》与《放牛班的春天》虽为两部不同国别、不同导演、不同时间拍摄的影片,但二者在叙事人物构建、叙事结构模式以及叙事主题三个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投资要点:1、春节档电影市场繁荣。2、关注新的制作力量份额扩张。2014年春节档从除夕至初六,国内电影市场取得12.4亿票房,较去年春节档期的7.55亿大幅增长64%。春节6天全国影片放映总场次在60万场左右,同比增长36%左右,而档期内单日观影人次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事中的人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心理性"人物观着眼于人物的心理可信性,"功能性"人物观侧重于人物在情节中的作用."心理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福斯特的"扁形人物"和"浑圆人物","功能性"人物观着重分析了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人物观,"心理性"人物观和"功能性"人物观都表明叙事人物身上含有叙事主体的某种评价态度.  相似文献   

7.
物件细节是电影剧情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与人物命运密切相关的艺术元素,并与情节一起推动剧情发展。物件细节在影片中的主要功用是:完善情节结构;揭示人物心理活动;抒发人物感情;增强拟人化效果;促进影片的风格化;突出影片时代烙印;辅助镜头转换和故事串联。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50年代初的影片<腐蚀>为考察对象,从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及影片内容的叙事引导三方面对影片进行解析,发现1950年代初电影叙事多重探索的可能性.影片的最终被批判说明主流叙事在这一时期的规范与引导,由此女性边缘人物在电影内外走向了一条看似"新生"的"末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运用托多罗夫的“叙事转化法”和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库布里克著名影片《全金属外壳》,力求从影片的结构特征、人物关系特征、叙述者及影片主题三个方面阐述影片《全金属外壳》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影片<十面埋伏>和<泰坦尼克>都以成功的叙事阐述了爱情的极致,但在叙事的处理上两部影片却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写意化的手法,把叙事作为手段讲述爱情;后者则是以写实化手法认真地讲述着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这使两部影片的叙事在人物处理、节奏和强度的控制、背景处理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尝试分析《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人物对白,分析发现人物对白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四条准则,但主要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和关系准则,并尝试分析对这些准则的违反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影片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影人有着共同的追求。即:比较注重对作品的形而上思考,通过镜头展示人的生存层面,从生命存在、人性的异化、存在的艰难与困惑等角度去思考人生、关注存在,把“人”这个曾一度被遮蔽的主题再次加以敞亮。因而,所导影片的整体风格多偏重于沉郁滞缓。例如《黄土地》、《大阅兵》。第五代影人在电影语言方面的变革成为他们与第四代影人的重要分野。他们不愿意纠缠于故事,而多用象征,以增强能指的涵盖力,拓展其辐射面,如《红高粱》、《菊豆》等  相似文献   

13.
电影《千与千寻》在虚幻的世界里为我们呈现了小女孩千寻成长的过程:由最初的胆小、怯懦变得勇敢、坚强。引用人类学名词"启悟仪式",并结合影片中的三个意象(隧道、火车、桥)和影片中的众多角色人物,对千寻的成长进行简要分析,揭示千寻成长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4.
观看过影片《埃及艳后》的人,对恺撒都有一定得了解,但是并不全面。恺撒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古罗马前三头同盟中的人物之一。文章从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全面阐释了一个真实的恺撒。  相似文献   

15.
隐喻叙事是《寻梦环游记》的一大特色,也是影视作品常用的叙事策略。影片打破以往生死对立的传统认知,以"人生即旅程"这一经典概念隐喻为主线,运用隐喻思维把生与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时间空间等要素整合于"人生即旅程"建构的多个心理空间中,凸显独特的生命意义。本文具体阐述了人生隐喻、死亡隐喻与家族隐喻三个经典概念隐喻在影片中的意义建构路径及其对影片主题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穆斯林的葬礼》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同名影片上映二十余年来,一直没有引起媒体大众及学界应有的关注.深入研读电影与小说文本,影片在片名的定夺、影像空间的构建、人物角色的安排与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忠于原著,在直译式改编中凸显了主题,在删减情节中产生了创造性背离和消解性背离两种不同的效果,原著结尾的消解性删减削弱了影片的精神内核,但即使这样也没遮住其清雅隽永的佳片本色.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34):192-193
本文以心理学视角分析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分别从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三个方面对影片中的人物、情节进行具体分析,并阐述了这部电影表达的主题,从而引发读者关于人性的深思,同时,也为影迷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影视角。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观指人们对历史总的看法,而历史人物观指的是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人物在社会和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将《汉书》放在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去清晰地把握整部《汉书》所反映出的"人物观",是比较有意义的。整体来说,在《汉书》中作者描写了几千个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表现对历史人物主体性的认识和重视,着重评判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了智愚、善恶、事功并论的历史人物观。  相似文献   

19.
电影《智取威虎山3D》融合好莱坞商业元素、武侠片精髓及时下流行元素,成就了红色经典到商业大片的转变。相比前文本,影片淡化了旧人物刻画上的意识形态色彩,强化了其辨识度与趣味性;新人物的加入,则在丰富影片情感因子的同时升华了影片主题。但影片过度渲染场面的壮观,又使得人物在性格化塑造上略显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影片Dressmaker改编自澳大利亚女作家Rosalie Ham同名畅销小说。女主人公缇丽年幼之时被冤枉杀人遣送出镇,学成裁缝回到故乡探求当年真相,在经历三次救赎失败后,看透了小镇人的恶,虚伪和善变,走向复仇之路。影片并不是单纯的复仇片,影片导演和原著作者均为女性,更深刻地从女性角度来刻画男权人物以及男权阴影下的各个女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