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为对古诗词偏好的缘故,本次全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选择了《渔歌子》作为授课内容,在指导老师、专家、同行们的帮助下,潜心研读文本,在备课过程中我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渔歌子》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唐代婺州金华(现在的浙江省金华市)人。生卒年月不详。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隐居于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写有《渔歌子》(一作(《渔父歌》)五首,课文只选其中的一首。《渔歌子》这首词,描写的是春汛这一特定时期的水乡风光和渔民生活。它首先描绘出这样一个典型环境:水光山色如画的西塞山前,桃花流水相映的季节,空中白鹭争飞,水里鳜鱼相逐。接着描写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渔夫。箬笠、蓑衣本是极为寻常的雨具;可是经作者着上“青”,“绿”二  相似文献   

3.
《渔歌子》是唐代张志和的一首词,在秀丽的湖光山色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这首词极富画面感,不仅色彩明丽,而且情态动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音律优美,充满韵昧。我们应引领学生在吟诵品读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这首词隽永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似文献   

5.
在三月春光烂漫时节,我们一行人走进了桃江,走进了全国著名的"竹海之乡",来到一所乡村小学———高桥乡小山湾学校,听刘燕燕老师讲《渔歌子》,带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张志和构建的世外桃源之中,享受诗词带给我们的"诗意人生"。虽然是所乡村小学,但它是桃江县农村小学教育的窗口学校。这所学校以"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以"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为办学目标,聚集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省级师德标兵、省科学课程资源评审专家、市级优秀教师、益阳市首届"名班主任""名教师",等等。其特色教育被《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来该校参观考察。在小山湾这样的农村学校里,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它们不是被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每位教师的行动里。  相似文献   

6.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的作者张志和(约730—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相似文献   

7.
[原诗]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桃花流水鳜鱼肥。táohuāliúshuǐɡuìyúféi青箬笠,qīnɡruòlì绿蓑衣,lǜsuōyī斜风细雨不须归。xiéfēnɡxìyǔbùxūɡuī犤词语注释犦渔歌子:一种词牌名。西塞山: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的桂鱼,味道鲜美。箬笠: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可以挡雨的帽子。蓑衣:用麻和茅(máo)草编制的雨衣。犤原文大意犦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飞向空中,桃花开得正艳时,也正是河中鳜鱼最鲜美的时候。我披着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不想…  相似文献   

8.
陆萍 《小学语文》2012,(10):45-4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一曲《渔歌子》传唱至今,屡屡选人教材,深受孩子喜欢。短短的二十七个字成了中国词史上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9.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谁第一个来读这首词?  相似文献   

10.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3.
《渔歌子》描绘了一幅景色宜人的江南水乡图。教学这首词的要求,一是通过对江南美景描写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二是使学生对“词”这种文学式样有初步了解。可采用“美读”法让学生达到这一教学要求。1.合读,感受词律。合读就是师生一起放声尽情朗读,一直读到尽兴为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会生字词。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3.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16.
《渔歌子》是渔父式的文人之歌,也是作者张志和醉心渔父而确乎领略了烟波妙境的歌;作者择取了富有季节特征和地域特征的景物,用清淡的笔墨略加点染、描绘;画面清新,格调明朗,妙造自然。  相似文献   

17.
黎吉件 《学子》2013,(12):46-47
一、回忆导入——《忆江南》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 师:哪位同学能自信响亮地背给大家听? 生(1)背得流利,但缺乏感情。生(2)能有感情地背出来,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郁虹 《小学语文》2011,(4):33-3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注意用词优美、生动。2.细读课文,体会词人亲近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人生的美好心境。3.引导学生感受意象叠加与借代手法的运用,初步了解《渔歌子》在中国词史上的开宗意义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志和《渔歌子》的词牌,应为《渔父》或《渔歌》,而非《渔歌子》。张志和的词作,唐人均称《渔父》或《渔歌》,未尝有称《渔歌子》的。《太平广记》卷二十七引《续仙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西塞山前’云云。真卿与陆鸿浙、徐志衡、李成矩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