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二十世纪乡土小说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望族。乡土小说的人文精神长期受到理论界的热切关注。本文着重从三个层面探讨了20世纪乡土小说中人文精神的发展状况,人文精神的压抑与潜伏期;人文精神的低微呼唤;人文精神的政治张扬,最后指出人文精神会随时代变化而不断繁富,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乡土生活和社会历史的对接中,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对1960-1990年代的中国乡土进行了颇具现代内涵深度的审视。在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里,乡土是丰富的社会历史存在。他是要从乡土审视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同时又是从时代沧桑中发掘乡土的"常"与"变"。通过对乡土的多重性观照,王跃文的乡土题材小说使我们看到的是一块更加真实、鲜活然而也伴随着深重现实苦难的中国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性母题的乡土小说,在中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变化,在这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乡土小说演化出了不同的形态和主题,为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作为乡土小说美学特征的"三画、""四彩",在乡土小说的创作中无疑是展现乡土小说审美形态的重要手段。丁帆凭借自身敏锐的审美能力,抓住这一重要元素来评价乡土小说的发展历程和反思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过程,为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乡土小说创作和评判提供了一条参考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4.
丁帆先生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为我们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乡土小说理论,也为此后的乡土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式。本书对乡土小说的研究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归纳乡土小说"三画四彩"的美学定义,并以此作为衡量乡土小说艺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尺和维度;其次,对乡土小说悲剧精神的特殊关照,成为丁帆论述《中国乡土小说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再次,丁帆从比较的视角进行乡土小说的研究,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乡土小说的独特之处;最后,丁帆在《中国乡土文学史》的论述中对乡土文学提出新颖的观点,抒发"愤激"情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浙东乡土小说的地域风彩的主要表现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就浙东乡土小说地域风彩描写与京派乡土小说地域风彩的不同点进行了比较研究,探究了他们各自的特色。还从作家的审美选择和文化选择意识两方面对浙东乡土小说特色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大,乡土受到城市前所未有的挤压,流入城市的农民也日益增多。乡土小说的视野由乡村延伸至城市,城市意象在乡土小说中不断涌现。90年代以来的乡土小说中齐聚了前工业时代的贫困、工业时代的强化、后工业时代的荒诞,形成了驳杂、混乱、矛盾的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8.
从乡土小说理论倡导,乡土小说文本示范,乡土小说作家队伍三个方面,论述了浙籍文人在"五四"乡土小说成长过程中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发展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进行了研究,哥特式小说历经200多年发展,依然能够得到小说作家们的青睐,说明这种手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接受基础。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与沈从文同为伟大的民族乡土文学大师。他们的乡土小说最典型地代表了现代乡土小说主观或客观的两种不同倾向,本文对他们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加以分析,并从"现实"与"浪漫"、"真"与"美"来论述了鲁迅与沈从文之现代乡土小说的异同。并对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作了进一步思考与剖析,并同时指出他们在反封建时代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的某些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乡土小说随着学研究的深入业已成为一门“显学”。在多年来乡土小说研究不断演示生机和深入拓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有见地的学术论和作。但新时期以来,以整体审视、理性批判的眼光反思评估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并对之进行综合系统的化研究还不曾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陈继会“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创举”(鲁枢元)。在这一点上梳理乡土小说研究,陈继会的学术思想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作为一位以乡土小说为主要研究阵地的学,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文章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有关沈从文研究的四个时期,特别是在第四个时期,沈从文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广度与深度有了极大拓展.从研究指向分析,主要集中于创作解读、乡土小说研究、作家时代研究、作品与人物形象分析、叙事学解读和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但关于叙事学解读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与深化.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乡土,从“乡下人“这一独特视角,分三个方面探讨了卢焚乡土题材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现代乡土题材小说思想内容乃至艺术成就中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在文学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贡献颇多。该文以鲁迅及其影响下的乡土小说和左翼、东北作家群、京派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为研究对象,仅就启蒙的文化批判主题、左翼文学中乡土小说的社会政治视角、精神家园的追寻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现代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西部乡土小说是西部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部文学的起步性整体研究,关注西部小说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的重在突出西部小说的地域和文化研究,注重作家作品分析研究,提出西部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21世纪以来在西部小说研究专著中有章节对西部乡土小说作重点评述。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西部小说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关于西部乡土小说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文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文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19.
苗族作家向本贵擅长写乡土小说。在他的多部小说中,都对湘西这片乡土地域进行了"鸟瞰式"的描写。在其长篇小说《凤凰台》中,他从哲学、宗教、文化等层面对"乡土中国"及其流变史这一中国文学由来已久的主题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拓展,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书写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艺术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以农村为描写对象的小说在学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称谓不同的质疑,从乡土小说概念的界定入手,着重分析了乡土小说与农村题材小说的区别,并以二十世纪四个大的历史时期为例,进一步印证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另外,本还兼及论述了优秀的乡土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