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核心概念,其形成虽晚,却有着异常深厚的思想史背景。该概念在伽达默尔哲学中具体指理解的过程性实质,是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他者和自我的无限融合过程。意义境域的基本开放性和前见解的特殊性赋予了“视域融合”基本的超越性、开放性和个体性。在当前多元对话的语境中,将此概念纳入到现代性论域进行其现代性意义检审已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简.奥斯丁与帝国》中,赛义德以后殖民批评的视角,采用“对位阅读”的批评方法,对19世纪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进行了解读,提出了“地理”“、空间”体系概念,分析阐述了“叙述与社会空间”的关系。赛义德对于“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共谋”关系的理论见解,以及对文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化策略,使文学和文化批评具有广阔的历史文化视域。赛义德的《简.奥斯丁与帝国》为后殖民批评的美学分析提供了经典范例。该文结合这个范例,研究赛义德的“对位阅读”批评方法,不仅对于透彻理解他的后殖民理论有所助益,而且对于我们的文学批评方法的丰富发展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语言批评对于文学的理论研究经历了由"形式"到"行为"的视域演化。前者异常强调语言自身的形式特征对文学的规定性;后者致力于挖掘语言行为与文化和意识形态因素之间的共谋互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构成对文学活动的深层制约。这一脉络化历程,不仅呈现了批评研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双重视域,而且说明了文论范式的"文化转向"其实是批评问题意识深化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学史的研究方法问题,历来学界莫衷一是.与一般文学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重在评论事件时运用“史的批评”方法,其中,对于事件发生的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更为严密.《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的细节化写作伴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与发展,有着评说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周先生完成了以历史学的批评方法看待文学事件的写作,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助于学术研究者不断开拓研究的思路与视域,避免思维僵化与视角窄化.  相似文献   

5.
陈剑晖的《新时期文学思潮》一书,1989年4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饶芃子教授主编《传统文学与当代意识丛书》之一种。陈剑晖是新时期批评家中,一个比较稳固地形成了自己的批评观念、批评标准与批评模式的人。这使他的批评变得成熟并且有了独特的格局。 1986年5月,“全国青年评论家文学评论研讨会”在海南岛召开。剑晖为此会撰写的《作为历史文化建构的批评——关于批评观的一个提纲》一文,精彩地阐述了他对于批评的见解。认为“在本质上,创作和批评都是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一种方式,是人对现实和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探讨了真理与方法的关系问题,并在该书中进一步提出了效果历史、视野融合、时间距离等核心概念,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哲学阐释学理论。这对于人们重新评价文学作品的解读主体——读者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而文学批评流派中的接受美学就是以"关注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的地位"作为鲜明旗帜登上文坛的。  相似文献   

7.
王强 《文教资料》2014,(22):69-70
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效果历史”这个概念强调的是理解的历史性,而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视域:文本的视域和解释者的视域,视域融合成为“效果历史”的永恒任务。平等对话乃是为了推动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乃是要达到相互理解。历史教学其实也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要把文本及作者的“原初视域”和解释者的“当前视域”交织融合,引领学生在历史的解读和探究中,认识历史,生成观点,构成理解,提升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作为相对静态的接受对象,文学文本只有在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中才能获得意义的生成。期待视域对于文学文本的阅读接受起着重要作用。在对接受对象的选择、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及对文本的评价三个方面,接力版“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较好地把握了期待视域对于读者接受的影响,既有益于读者视域和文本视域间的有效融合,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异域文化的新体验,为满足读者阅读审美期待、扩展读者的期待视域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文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而看待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观点就往往被称为“文本观”。因为不同的文本观对于在翻译过程中什么是正确的理解和有没有正确的理解持有不同的观点,同时,不同的文本观可以生成不同的阅读策略和翻译策略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此,文本观对翻译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拟从以“理解”为核心的阐释学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文本观来看文学翻译标准的问题,希望能够对我国进一步研究翻译批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修辞批评就是从修辞的角度对文学作出判断和评价,因这一批评样式某种意义上切入了文学的本质,所以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现阶段,由于西方相同理论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思想的升华,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更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不过,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所以,未来文学的修辞批评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修辞观的基础之上,其次是批评对象应该是系统阐释文学修辞行为的全过程,再次是修辞批评行为本身必须包含读解修辞含义、理清修辞关系、作出修辞评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于浪漫主义诠释学,伽达默尔基本上持批评态度,他放弃其方法论路线,完成了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实际上,他的哲学中有着丰富的浪漫主义诠释学遗产.他对诠释学的定位,效果历史原则的提出,以及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一系列核心思想都与浪漫主义诠释学有密切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古典文学的现代研读存在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两种不同路径。京派以现代批评的方式介入古典文学,在批评测度及其表述、批评方法、批评视域上都显示出文学批评进入“现代”之后的鲜明特色。在这种古典与现代的对话中,京派批评家立足民族审美传统、同时积极将文学和文学批评推向现代的思考和实践,迄今仍启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一部科学而严谨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堪称东方的“荷马史诗.”基于此,人们从多方面对《史记》进行了研究.对司马迁的文学观,许多前辈学者也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探讨.本文意在前人的基础上,钩稽一下司马迁的文学观.司马迁写这部史书的宗旨很明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①但是,当时文史尚未“分家”,司马迁关于文学的见解,往往和史论结合在一起,文心和史识是融汇贯通的.从他对历史问题的见解中,从他对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于文学的明确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与“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美学思想根植于“气”的哲学蕴涵。文学的本质、创作、批评以及发展由于“气”而别具特色。“气”使文学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实现了自觉。  相似文献   

15.
诠释学领域中,克拉登尼乌斯、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从不同角度对"视域"进行了诠释,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诠释学集大成者伽达默尔,在他那里,"视域"概念得到发展、充实、深化并成为其哲学诠释学的中心范畴,使伽达默尔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描述真理的开显过程。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在西德兴起的一种关于文学阅读的美学理论。这个理论批评了以往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文学作品本身的“本体论”观点,明确提出了文学史不仅是作家创作的历史,更是读者阅读和反映的历史。他们认为读者与作者一样肩...  相似文献   

17.
视域融合是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其诠释学领域提出的一种交互理念。该理论认为人与人的交互性会受到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各种因素影响,对MOOC教学主体交互性优化有着清晰的解释性。MOOC作为本世纪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因而透过伽达默尔视域融合理论探析MOOC学习者动机对师生交互性功能的促进,对线上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社会职能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本体论”是对文学的基本属性作出界定的学说。它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文学本体论”满足了人们要求变革社会历史批评的需求,成为社会历史批评必要的补充.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克服。  相似文献   

19.
当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及其策略是当代文学史的两个大问题。文章以《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三十年(1978—2008)》为中心,对"重写文学史"之后当代文学史中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等问题作出批评与考察,解读了当代人对于"当代文学史"的视域以及"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与"当代性"是何关系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探究与文学翻译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对文学翻译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的文本来自德国著名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特奥尔多·施笃姆的重要代表作品《茵梦湖》的三个中译本。通过对比分析郭沫若、巴金和杨武能三个中文译本,证明伽达默尔阐释学的三大哲学原则对文化翻译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