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出版时,封底上印着一段话,记得出自外国某位评论家之口,指出这本书具有畅销小说的一应要素。这回我读了她的《孔雀的叫喊》,觉得这番话用在这里也很合适。读者要求于一部畅销小说的东西,这里也一应俱全,譬如凶杀、性、人的命运,等等。另外它还有个重大的政治背景,有个很吸引人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孔雀的叫喊》是一部可能畅销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当年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出版时,封底上印着一段话,记得出自外国某位评论家之口,指出这本书具有畅销小说的一应要素。这回我读了她的《孔雀的叫喊》,觉得这番话用在这里也很合适。读者要求于一部畅销小说的东西,这里也一应俱全,譬如凶杀、性、人的命运,等等。另外它还有个重大的政治背景,有个很吸引人的故事。所以我觉得《孔雀的叫喊》是一部可能畅销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毁誉参半的女作家虹影的两本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都是作家心灵深处开出来的“爱之花”。从《饥饿的女儿》到《好儿女花》完整再现了作者由于无法正视身边的“爱”而“出走”又转而“引归”的全部历程,表现了作家生命的成熟与爱的书写视角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2009年,虹影《饥饿的女儿续好儿女花》与张爱玲《小团圆》同时荣登《亚洲周刊》全球中文十大小说榜,仅次于张爱玲,位居第二。将虹影两部自传体小说对比阅读,其成长轨迹昭然若揭,作品的叙事模式大体一致。时间集中,结构紧凑,私密追索,往事回溯是《饥饿的女儿》及其续篇的共同特征。面向未来,回望过去,书写烙着红字带着原罪的生命屐痕,将堆积在母女两代心底的黑暗与爱化作成长的养分,以此成就一种勇敢而平静、真诚又繁复的自传体小说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5.
《时代广场的蟋蟀》是美国著名儿童小说家乔治·塞尔登写的。这是一个有关蟋蟀、老鼠、猫之间友谊的故事,一个有关各种生命之间爱和关怀的故事。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一只猫、一只老鼠和  相似文献   

6.
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公认为是虹影的代表作。通过对女主人公六六的精神成长过程的叙写,作家显露出了女性主义的创作倾向,而这和作家的个人体验,所受政治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关。小说中偏见和洞见共存,显示出了一种"虹影式"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虹影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是虹影的代表作品,主人公"六六"成长和自我认同的心路历程是虹影本人对女性意识的探索,具有少女的私密性的特点,同时展示一代人生存的真实境遇和低矮苍穹下的女性群体形象,凸显虹影小说创作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雪莲 《贵州教育》2014,(15):43-44
记得小时最爱读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儿童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又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这本书记载了男孩安利柯九个月的四年级生活,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观当今社会,孩子普遍缺失一种无私理性的爱,甚至一些孩子对爱的理解更是片面的,扭曲的,当然这并不只是孩子自身的错,这里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的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9.
彼得·杰克逊:影片已经成了属于我自己个人的东西,你和别人一样读这本书,然后你开始设想这部电影,这就是一切的开始,对文字展开想象而已,然后把它变成一部电影。但是原著小说很薄,这毕竟是托尔金写给孩子看的小说,所以他的故事节奏非常快,根本没有停下来发展角色,把情节复杂化,他只是很快讲完一个简单的故事,很难改编成一部令人满意的电影,毫无吸引力可言,和儿童读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对原著进行扩充,把《指环王》中的角色深度应用到《霍比特人》当中,《指环王》可是有1200多页厚,一旦我们把《指环王》式的深度与精度融进《霍比特人》,内容自然就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0.
《爱的教育——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倾注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儿童小说。1886年首次出版,出版后即获得极大成功,之后在意大利多次再版,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本小学生必读的小说。这本书被认为是继《匹诺曹历险记》之后意大利最杰出和最重要的少  相似文献   

11.
像小豆豆一样长大——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艳 《家长》2006,(Z2)
近日和女儿一起读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自传体小说《窗边的小豆豆》,有和夏丏尊读《爱的教育》一书后相似的感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地流泪”。的确,身为一个母亲,又做了这么多年的教师,我看过不少教育类的书,但读这本书的感觉很复杂,掺杂着快乐、感动和惭愧,甚至和女儿一样,对小豆豆的学校产生了向往。《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气被勒令退学后,来到一所新的学校——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有天带女儿去书店,她自己拿了本喜欢的书坐到一旁看去了。我就到畅销书架上随意翻看。拿起《爱的教育》这本书时,看书名我还以为是关于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翻到里面的内容一看竟是一本日记体裁的小说。再看书的介绍才知道这本意大利人亚米契斯著的青少年读物,曾经风靡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3.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是本儿童小说,曾获得“波士顿全球号角书金奖”。这本书因为作为韩剧《来自里星的你》里男主角都敏俊的枕边书出现再次走红。本文描写爱德华这只瓷兔子经过种种历险在一个玩具商人的店里和一个古董娃娃相遇的情景,想要获得爱与被爱,都要敞开心扉。  相似文献   

14.
走出巴蜀,名扬海外的虹影无疑算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富于争议的作家之一。从《十八劫》与《饥饿的女儿》因所谓的重复出版而官司缠身,到《K》的一连串诉讼风波,这似乎便是她襁褓时就被人在法庭上抛来抛去的某种宿命。这种宿命也表明了虹影血管里始终流动着与众不同的叛逆与异质的血液。不管怎么样,从诗人到小说名家的虹影始终在以一种中性之笔,心怀宗教般的虔诚,演绎出一幕幕人生舞台上的悲情剧。  相似文献   

15.
第四封情书     
故事是从一本书开始的。
  笛安的小说《西决》出版的时候,我读初二。那时候我对这本书爱得很,便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这也导致了有很多人向我借阅。后来书到了朋友D的手上,她一脸无辜地告诉我,书不知怎的就不见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突然患了肺癌,发现时已是晚期,死于十六岁半。十年后,她的母亲写了《我们在天堂重逢》这本书,回忆了女儿从发现患病到去世的一年中的经历。作者不是一个作家,只是一个母亲,也许这正是本书的一个优点,用拉家常一样朴素的笔触来叙述一个悲伤的家庭故事,自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事实上,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切真实的悲剧都仍然是平凡生活的组成部分,平凡性是它们的本质,诗意的美化必然导致歪曲。  相似文献   

17.
《爱的教育》原名“心”(Cuore),就是“爱心”。善良、平等、友爱、互助、热爱祖国、积极进取就是本书的精髓。记得我是在小学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当时只是把它当故事读,前几日,偶然看见,细读后,才觉得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它的篇幅不长,由小主人公安利柯每月的日记和老师每月讲的一个故事组成,但我却觉得它好似一杯醇香的浓茶,越品越觉得意趣无穷。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一一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娓娓道出了儿童的纯…  相似文献   

18.
虹影作品的创作主题繁多,情感交织。其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在叙述个人经历的同时,更具女性成长主题的言说。小说主人公在生理和心理上经历了大饥荒时代的饥饿,更在无形的父权制压迫下受到外界他者的否定,所有的遭遇构成了虹影“失乐园”式的悲情成长过程。但是,虹影逃离家园,凭借自己的固执和倔强,超越了成长的局限,终获自我主体性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9.
我很喜欢虹影的作品,从她的《饥饿的女儿》开始,每次我都是从《作家》杂志上读到,她的《K》我也是从这杂志上读到。这次也是在上面读到。从虹影的创作上说,《饥饿的女儿》是她的一个创作高峰。我曾在美国的斯丹福大学教半年书,  相似文献   

20.
我爱读书了     
我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一看见书就讨厌。妈妈为了让我爱读书,就给我买了许多书。可我还是不爱读书。记得有一次,老师让买几本好书看。妈妈带我去买书时,我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和《一千零一夜》这两本书《。世界上最大的未解之谜》里讲了金字塔之谜、UFO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和野人之谜等。《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我只看了一个故事,就被吸引了。一位著名作家说:多读几遍,还会发现许多新东西。我把这两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有一次,爸爸和妈妈都不在家,我在家闲得没事干,拿起一本《中国典故故事》看。我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却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