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惺字伯敬,号退谷,谭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均为湖广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他们是明朝后期继公安派之后,崛起于文坛的又一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文学流派——竟陵派的领袖。竟陵派在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的斗争中起了决定胜负的作用,不仅廓清了复古主义的影响,同时还纠正了公安派末流的弊病,从而奠定了竟陵派在中  相似文献   

2.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竟陵派钟惺与谭元春共同选评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古诗归》和《唐诗归》两部分。《诗归》选诗独特的标准与钟谭诗歌评点的与众不同,使得《诗归》成为晚明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评选总集,对竟陵派诗歌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厚”是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提出的诗学主张。一方面,“厚”的提出是对公安派诗歌创作弊端的反拨;另一方面,“厚”又是竟陵派的自救方法。竟陵派论“厚”,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用词用字的贴切有力、表现手法的含蓄蕴藉、风格的自然天成、内容意义的深刻丰富、人的稳重深沉之气五个方面。但由于竟陵派的最终追求和目的并不是使诗歌走向复古派所谓的温柔敦厚,而是求新求异,求幽远之境和幽邃之情,致使竟陵派论“厚”与传统意义上“厚”的内涵有所偏离,且有了以“厚”寻“幽”的倾向。因此竟陵派之“厚”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纠正公安派诗歌创作的俚俗之弊,也使其自身创作陷于幽深孤峭不可自拔。  相似文献   

4.
竟陵文学及其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末年,继公安派而起,诞生了一个风靡文坛的文学流派——竟陵派.其代表人是竟陵人钟惺和谭元春.这个流派问世后,“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钟谭体”.(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然而,自钱谦益对竟陵文人不遗余力攻击诽谤之后,竟陵派一直遭到明清正统文人的蔑视,其诗文被侮为“亡国之音”,“诗妖”.直至现代,竟陵派在文学史上还未得到应有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文学史》就认为在竞陵文学中,“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作家孤僻的情怀,对现实的淡漠,在那里冷静地观赏自然,自得其乐.竟陵派把这切美化为‘孤怀’、‘孤诣’,并且夸耀说:‘我辈诗文到极无烟火处.’其实是比公安派更消沉,更脱离现实.作品内容更加苍白空虚.”  相似文献   

5.
作为竟陵派的两大旗手,钟惺和谭元春在党争中的态度迥然有异,性格上的反差导致交往原则的不同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促成了竟陵派幽深孤峭的文风。然而,随着政治危机的加剧,竟陵派无法避免重蹈公安派的覆辙,体现了东林党议对晚明文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晚明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正当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对统治中国文坛长达百年之久的复古派发起进政的时候,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另一文学流派——竟陵派,异军突起,又出现在中国文坛上。他们以“幽深孤峭”的倜傥宏论,一扫前后七子的复古文风,复矫公安派末流俚俗之弊,使当时文学之士耳目一新,造成了天下学人翕然趋之之势。这对于转变当时文坛颓风,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明史·文苑传》记载:“……自宏道矫王(世贞)、李(攀龙)之弊,倡以清新,,惺(钟惺)复矫其弊,变而为幽深孤峭。”明清之际的钱谦益说:“伯敬少负才藻,有声公车间。擢第之后,思别出手眼,另立幽深孤峭之宗,以驱驾古人之上。而同里有谭生元春者,为之应和,海内称诗者靡然从之,谓之‘钟谭体’”。(《列朝诗集小传·钟提学惺》)  相似文献   

7.
竟陵派的文学思想是保持灵心,读书养气,求古人之性情,达到“厚”的境界。他们试图把七子派的复古思想以及公安派的性灵主张相结合,走一条师古与师心并重的道路。他们追求“厚”,但实际上是以“幽”为“厚”;他们求古人之性情,却容易忽视自我之性情。“厚”与“灵”,师古与师心无法紧密结合,竟陵派的思想体系终是不够圆融。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中期有"复古"和"解放"的文学争论。复古派以"前七子"与"后七子"为代表,提倡文学复古,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后的文学皆为末流,不值一读。解放派则反对复古,推崇"唐宋八大家"的文体解放,因此,也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解放派认为:"今世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之,翕然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各种文学社团的林立。之所以说极其引人注目,主要是区别于中国古代与当代而言的。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人们常见的往往是一些文学流派,且大多集中于明清两代,较有影响的诸如茶陵诗派、吴江派、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等。然而,流派与社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文学社团属于“语源学、社会学意义的社团规  相似文献   

10.
王恺兄力作《公安与竟陵——晚明两个“新潮”文学流派》之问世,令人不胜欣喜.兹二派者迭兴于晚明文坛,各领风骚,异采缤纷,而身后声名,几经风雨,或明或晦,弥足兴感.发潜德之幽光,弘扬民主性精华,此其时矣.余尝戏为六绝句杂论古代文学批评,其五、六两首分咏公安、竟陵云:  相似文献   

11.
宋代作家除苏轼外,欧阳修对袁宏道的影响最值得引起关注。“崇欧”,既表明公安派的“宗宋”已走出其前期唯取法东坡的狭隘路径,也反映了公安派在更大层面上梳理文学传统、整合文学思想以抗衡复古派的强大阵势所做的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欧阳修实为“参与”晚明公安派文学革新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位重要的宋代作家,而袁宏道及公安派的文学革新也因获得欧阳修等宋代杰出作家的文学思想、文学性灵的裨益而更具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七日,湖北省天门县竞陵派文学研究会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研究会负责人焦知云、王家斌、甘良华、杨福臣、欧阳勋、张业茂等同志。会议是为今年五月在天门召开的全国首届竟陵派文学讨论会作准备的。会议认为首届竟陵派文学讨论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认为对明代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的文学遗产及其  相似文献   

13.
欧孔燕 《文教资料》2008,(28):61-63
竞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对于他们所创造的"幽深孤峭"的审美风格后人多持否定看法,指责其诗境的狭窄,把诗歌创作引向了歧路.本文从竞陵派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晚明的文学思潮以及钟惺谭元春的个人思想等方面考察了"幽深孤峭"之风所形成的原因,剖析了这种诗文风格的独特审美意蕴,从而肯定了它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比较了云间派与竟陵派、唐宋派、娄东派及虞山派文学思想的异同,认为复古主张与性灵思潮在明末文学中有合流的趋势。云间派的兴起正反映了这一趋势,不能因为他们主张文学复古,就简单视之为是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反动。  相似文献   

15.
明末大臣杨嗣昌,与同时代文人袁中道、钟惺、谭元春等均有交游唱和。其诗文作品内容广泛,以山水纪游之作成就为最高。其文学主张和作品风格接近于公安、竟陵派,但有自己的创作个性,这种个性与他终身勉力从政的人生道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着对历史取同情之了解的宗旨,本文在发掘与重新梳理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竟陵派作家钟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之关系,分别作比较全面而允当的探讨,以此作为对他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考察,进而深入这个时代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把握晚明文学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论公安派副将江盈科的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明文学革新运动中,江盈科实际上是作为公安派的副将而与袁宏道互相唱和。他的文学主张是针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倾向而发,大致与宏道同调,但也有其独到认识:一是阐发袁宏道所倡“性灵说”之旨,另立“元神活泼说”与之呼应;二是反对尊古卑今,主张代各有文,但对前后七子并不一概否定;三是痛诋模拟剽窃,强调个性独创,以贵真、重趣、崇实、尚奇倡变和主张信腕信口、不拘格套为其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8.
沈菲 《文教资料》2010,(18):42-43
明末清初布衣诗人,王渔洋首推邢昉。在竟陵之风横扫明末诗坛之际,邢昉毅然高举复古大旗,以调和之态拯救时弊,以纠正七子复古之失,抑制竟陵风的滋长。然邢昉一生却与多位竟陵人士以及与深受竟陵诗风影响的友人有往来唱和。考查邢昉与其交游始末,对于我们理解邢昉调和其折中诗学思想的形成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公安派的在中国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是该学派的核心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安派的"性灵"说主要分三个特点:真,俗,趣;每个特点都有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一)明初诗派皆主唐音 明人好标榜以立门庭,故诗派繁猥,较两宋尤甚。要而言之,明初有江西派(此指刘崧所开之派,非宗山谷者),复有闽中十子;稍后有茶陵诗派,前后七子;明末有公安、竟陵两派,以迄明亡。其间主盟最久、声势最盛者则为前后七子。如以江西派为宋诗主流,则七子实为明诗总汇。七子承明初尊唐之风,倡言“诗必盛唐”,于宋诗则一概抹杀;至公安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