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叙事"是人类组织知识,积累并传播经验,以达成知识共享的重要手段。当人在经历过的事件中体会到了意义、发现了经验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要把这件带有意义(经验)的事情叙述出来。人类叙事的历史比文字的历史更古老。在文字发明前,人们就已"结绳记事"。人类叙事的形式也特别丰富,口耳相传、文字记载、电影表达、舞台再现、网络讲述……可以说,人类的文化发展到哪里,哪里就有"叙事"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6,(9):113-119
让·米特里的蒙太奇理论是以现象学的理论作为基础,以修辞学作为逻辑轴心,以表意结构作为核心观点,在批判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上建立起来的。米特里紧紧围绕真实性,形成了自己具有"蒙太奇效应"的蒙太奇理论,他认为电影影像具有双重本性,它既是再现,又是被再现的现实。他借鉴了爱森斯坦关于电影形式和节奏的思想,肯定了巴赞的现实影像是电影的必要基础,以此调和了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思考、体会,然后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赋予文字以生机和活力,无论是读者还是听者都感受到文中所表述的事物仿佛跃然再现,它就是"语感"。  相似文献   

4.
正《桂花雨》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作品,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写了"我"童年摇桂花的乐趣,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向读者真实再现了童年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收到了真切感人的艺术效果。一、"香"飘十里摇花乐文章中,作者花了不少的文字描写桂花的"香气味儿"。"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  相似文献   

5.
"老照片"作为一种记忆媒介,是记忆符号的载体,它通过图像与文字可以再现记忆。城市的文化记忆通过媒介刊载之老照片得以再现。这些老照片通过旧时风物、景物之空间符号,以及旧时故人故事之时间(情节)符号,共同建构了城市文化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6.
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话:现在才是最美的!"为结尾,写一篇文章。要求:①600字以上;②写成记叙文;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似文献   

7.
非虚构文学成立的关键在于非虚构创作者承认作者的文字能够再现现实、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用文字再现的现实,这是非虚构得以区别于虚构的两条界限。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将体裁上存在非虚构与虚构争议的四部作品《辛德勒名单》《黑犬》《鼠族:一个幸存者的故事》及《无命运的人生》都归在虚构小说这一类别之中,有意忽视这两种体裁的对立,消除它们之间的界限。受德里达的影响,米勒解构界限的原因在于:非虚构创作对象的不可再现性及作者主观性的存在会使非虚构内部存在巨大的悖论,读者的“非认知性”阅读行为也会使文学作品难以被看成是社会的、物质世界的映像。但米勒没有否认文学作品见证大屠杀的可能性,他虽拒绝记述性的再现行为,但鼓励创作者以运用文学技巧的施行性作品进行见证,从而瓦解读者不愿直接面对大屠杀的心理,化解使用陈述话语描述集中营时所遭遇的质询窘境。  相似文献   

8.
裴霁霞 《考试周刊》2013,(45):177-177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过的、参与的、感受过的有关"美"的素材,通过"发现美""表达美—口头表达、文字再现"等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让学生从内到外"美"起来。  相似文献   

9.
语言和文字相辅相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两大基石,其中文字又是语言的基础。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文字教学似乎总被忽略,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我想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将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严峻的现实1.表现在教师方面现实一:上课讲的多,写的少。我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听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校科技》2017,(Z1):49-50
目的通过对四川客家方言"土广东话"中的古汉语文字设计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汉字设计内容,再现地域的历史民俗文化,促进汉字文化语境的视觉表现,引起人们对于古汉字和中华古老文化的关注,为传统文化创新研究提供启示与思考。方法通过客家方言中的古汉语文字特征分析,结合地域特点,以四川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广东话"为研究案例,从文化的视觉表达、文字符号化信息设计和设计衍生应用等角度进行了古汉语文字设计的设计实践研究,提出古汉语文字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结论古汉语文字是中国汉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古汉语文字现存形式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将这一语言文字的视觉化和信息化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国汉字的系统设计,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历史选择题,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新观点、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的创设与运用,试题的选材有文字、表格、图片、数据等多种形式,设问则主要依据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基本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掌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图像修辞学理论,雅集图是二级符号,图像和文学是能指,即表达;雅集观念是所指,即实质。二者的链接通过文字与图像来实现。雅集观念分为意识形态和情感书写。前者共同再现象征国家仪范的耆英形象,表达一张一弛的娱乐精神,发出戒荒殆和同僚互勉的虚谨号召,图写盛世和流芳美名的现实荣耀。后者表达朝堂隐居、心存洛真的愿望,感慨离合不断、道义相勉的深厚友谊,再现貌合神离、彰显自我的新雅集个体。表达采用象征、隐喻、对比(二元对立)三种结构,以直叙、意叙和铺叙为叙事手段,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采用散点透视和支点结构,再现雅集盛况,表达雅集观念。  相似文献   

13.
苏文 《教学随笔》2014,(22):176
综观鲁迅的作品,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再现社会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极多,这些形象在文中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作者笔下的"小人物"形象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代言人,通过这类"小人物"形象的口来控诉那个社会,表达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振其邦人,引起疗救"的思想感情。所以探讨"小人物"这类形象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实现语文课上的审美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以阅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以想象拓展文字的意境美;以移情再现描写的色彩美;以剖析彰显文章的结构美;以感悟内化作者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开始学习中国的文字。可是何时起开始有人抱怨:"电脑用久了,提笔就会忘字。"何时起,我们笔下开始错字连连。我们在关注信息技术为人类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的不恰当或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文字再现能力下降就是负面影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板书,是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再现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外在载体。富有创意的板书,不仅美观灵气、隽永飘逸,形象生动地呈现知识结构、教材体系,给学生以艺术审美感受,而且能够在"颜值"增添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因子、丰盈学生精神世界,真正达到以  相似文献   

17.
板书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等再现和突出教学内容的活动。本文分析了板书在现代教学中缺失现象的成因和板书在语文课堂的作用,通过板书要有计划性、规范性、完整性、针对性、艺术性、互动性等"六要"要求来让板书为课堂增添灵气,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佳作,曾被译成25种文字之多。我国著名翻译家孙致礼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中英文造诣和笔墨功力将这部创世佳作再现于世。本文拟从翻译求真、文化"传真"和风格再现三个角度部分揭示孙先生的文学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包括"理解作品"和"鉴赏作品"这两个层次,"鉴赏作品"的过程是与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文本鉴赏的过程中,音乐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为文本是以静态文字的形式来呈现相关内容和信息的,这样,就不容易立刻被读者感知到,而音乐能够把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能够有效地把文本语言"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音乐在文本鉴赏过程中的穿插作用。一、在导入文本时穿插音乐,再现文本意境  相似文献   

20.
插图是指附在文字之间用来帮助说明内容或增强文字感染力的图画,用以内容的再现和文字的补充说明,是教材中的"第二语言",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初中科学教材中编者精心设计选编的插图,就是课程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创造性地运用插图资源,让它焕发光彩。文章作者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不同插图分类教""重点插图识、析、用""个别插图联生活"的插图教学,改变现有的僵化被动学习局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