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叶延滨的《一滴水》是一篇相当优美、文采斐然的哲理小散文。作者匠心独运地构思出一滴水的三次奇特经历。诗人说一滴水就是一个太阳,一滴水就忘乎所以地以太阳自居起来了,结果太阳一出来就把它"化为一缕汽,消失得无影无踪";散文家说滴水穿石,一滴水又跑到散文家那儿试图炫耀穿石的本领,结果石头丝毫不动,自己倒被碰得头晕目眩;哲学家说一滴水就是一个大海,一滴水又赶紧去寻找大海,而当它见到大海时,才知道哲学家把话说反了,大海的浩淼无边完全可以忽略一滴水。  相似文献   

2.
望地中海,她身材健壮,双臀浑圆。她为何眺望,此时的感念如何,我们因不能看见她正面的表情而无从猜想。当代著名作家莫怀戚和他的学生曾对这幅画进行过饶有兴味的欣赏:在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发言后,老师说:“我感到这幅画,表达了达利对盖拉的感觉:她的真实的肉体美,和她精神气质上的神秘意味,盖拉的人体和神韵——她所处的时间与空间,都是超现实的。”这些背影几乎都是女性的、裸裎的,题目本身是无言的、没有任何和其他背影不同之处,但是艺术家通过他们把自己的艺术观念、审美理想间接乃至深刻地表现出来了,诸如:人性、自由、爱欲等。中国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细读原文课发现文章前后存有诸多含糊矛盾之处,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篇回想之作,回想是一种选择性恢复,必然不能重合于事情的原貌,通过背景"还原"可探明作者行笔之中的取舍。时隔八年的回想之作必然蕴含着回想的艺术,《背影》潜藏的场景情感关系十分复杂,是实在场景与回忆性场景的交织与融合,也是朱自清八年前与八年后情感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背影》     
正~~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30年代乡土文学中有代表性的一部中篇,也是沈从文湘西系列文学的扛鼎之作。这里所言及的“乡土文学”,指的是反复出现、不断演化的“恋乡情结”。这种恋乡情绪是人类京绕内心深处怀恋故土情感的因子,是怀念乡土的赤子之情在文学中回旋显现,渗透着深刻的内容,构成民族群众历史潜意识的积淀。研究者认为,乡土模式的研究是中国文学从古到今在历史深化中不断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型。这一原型同样活在现代文学创作发展中。鲁迅曾指出:“凡是用笔写出来他的胸臆的人们,不论他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其实往往都是乡土小说艺术。”沈从…  相似文献   

6.
《背影》与《散步》这两篇经典美文,如果单篇地看,前者重在表现“父子情深”,后者主要表现“老幼相乐”,但把两文所写内容链接起来,整体生发的艺术效应就非同一般了,它不仅强化了“父子情”、提升了“母子情”、彰显了“祖孙情”、凸现了“夫妻情”,扩大了作品的容量,而且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生活所经历的忧乐祸福、苦尽甘来的漫长过程,折射出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之间的时代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7.
《背影》和『背影』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语言质朴,感情深挚,通篇漫溢着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但其文章的写作缘由却有一段罕为人晓的故事。1923年6月,朱自清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笑的历史》。在文中,作者以自己的前妻为主人公,描述了旧家庭势力重压下妇女...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堂古文课。这是一堂以诵读作为唯一学习手段和学习形式的古文课。这是一堂没有教师的讲解而希望通过诵读来达到所有教学目标的古文课。我们的课题是《岳阳楼记》。我们的学习是从著名朗诵家童自容先生的录音朗诵《岳阳楼记》开始的。童先生的朗诵整整持续了12分钟。教室里寂然无声,音乐深沉回响,朗诵高潮迭起。我们似乎见到了童先生站在舞台上,慷慨悲壮,长衫飘飘。音乐结束好一会儿了,我才缓缓地问:孩子们,听了童老师朗诵,你的心情怎么样?童老师在朗诵的处理上哪些地方给了你启示?如此美妙的诵读,孩子们怎么会没有话说?教室里的手举起…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记实散《背影》历经几次教材政策,始终被列为中学语课中的精读篇目,那么,为什么这篇军于1925年的章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去学习它、欣赏它、品味它呢?  相似文献   

10.
童年对父母之爱的攫取与依赖,少年对父母之爱的怀疑与反叛,青年对父母之爱的轻视与曲解,中年对父母之爱的珍重与感叹,最终我们发现,情感终因岁月的蕴积而日渐深沉……  相似文献   

11.
1898年11月22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出生在江苏东海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此之前,他们家也生了两个男孩,只是还没长大就一一夭折了。所以,这个儿子的出世扫去了以前所有的哀伤,全家上上下下喜气洋洋。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叫朱鸿钧,字小坡,是大诗人苏东坡的铁杆迷。抱着自己可爱的儿子,朱小坡热泪盈眶,想起自己一生仕途不顺(他当过清政府的知州,那时却被贬为九品典吏),他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儿子身上了。那么,给他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呢?朱小坡突然想起了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于是给他取名“自华”,希望他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12.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一直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笔者在教学中围绕数字"二四四"进行课文赏析,以"情"为切入口,使文中"异常真挚与至诚的亲子之爱"贯串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一、读法指导读文章。特别是文学名著,一要深入了解文章的背景。二要把文章中的人物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从人物当时的处境、心情去分析人物的言行思想,不能以今天的观念去苛求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读《背影》     
一读《背影》是在课堂上。那天的语文课让我终身难忘。随着刘老师舒缓、低沉,然而满含感情的范读,同学们都沉浸在了课文内容所创造的意境之中。刚开始时还没有什么,当老师读到父亲的“背影”出现在月台上的时候,教室内有了抽泣声,有的同学开始擦眼泪了;等到老师的范读结束时,许多同学都不能自已了。透过泪水,我看到刘老师的眼里也含满了泪水。“同学们,大家都喜欢赞颂母爱的圣洁和伟大,这没有错。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忽视了父爱的存在……”二读《背影》是在课间。下课了,我把自己“锁”在了座位上,再一次拿起课本。“事已如此,不必难过”,“不…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写的《背影》,是一篇充满感情的优秀散文。全文不足一千五百字,却把父子间亲切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朱自清(1998—1948),江苏东海人。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新诗。一九二三年出版的长诗《毁灭》,在当时文坛上颇有影响。一九二五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转向散文。一九二八年出版了散文集《背影》,从此成为著名的散文作家。  相似文献   

16.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题,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一主题。赏析这篇名作应抓住其中描绘的四次"背影",仔细品味,细细咀嚼。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双亲,当提到父爱或母爱之时,你的脑海里是否闪现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是否能描画出来?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里诗人选取了母亲为儿子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缝补衣服的镜头,表现母爱的细密绵长、深沉博大。这个镜头是耸立在人们心目中慈母的不朽雕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同学们,面对…  相似文献   

18.
张娟 《初中生》2006,(27):32-33
1898年11月22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男孩出生在江苏东海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此之前,他们家也生了两个男孩,只是还没长大就一一夭折了.所以,这个儿子的出世扫去了以前所有的哀伤,全家上上下下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代人格构成包括“自我导向”、“自我实现”、“自我冲突”和“自我超越”四个方面,它反映现代人精神品质诸种特征,不同于传统人格。现代著名女作家丁玲是现代人格的典范,本文以其为个案阐释现代人格的构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