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职“双高计划”的推进,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千万,2023年,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高达1158万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为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为未来的工业强国培养大国工匠和可靠接班人是高职院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公共课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尝试挖掘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图书馆为这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持,并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针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中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需求,提出服务路径,并探索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中如何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类资源,深入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民办高职院校职业观教育创新诉求,以思政课切入,通过梳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观教育的基本情况继而归纳其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思政课教学的比较优势,探索其职业观渗透的教学设计路径。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也是强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依据。科学专业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责任、职业精神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也必须做出适度创新,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能够达到预期要求。文章以忻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进行全面探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陷入了思政教育目标缺失的困境,高职院校应该以职业素养为导向,构建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机制,依据社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对职业素养进行分解,将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细化并落实到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诸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因此,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针对性形式,全面加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规范及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增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价值和职业素养价值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育价值所指,二者存在差异又相伴而生。构建高职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应该树立以思想政治素质为引领、以职业素养为基础的理念,形成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思想政治价值和职业素养价值充分实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教师应提高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意识,实现多元化发展。文章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简要概述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责任,针对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职业责任弱化原因进行阐述,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育职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18,(1):99-102
地方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思政课教学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本身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和总结当前地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的职业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政府、各高职院校和思政课教师应共同努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以期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而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却给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要想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应该有充分的就业准备。学习职业理论,充实职业知识,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不仅是成功就业的基础,也是一生发展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教育理念及发展趋势,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时必须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突显高职院校的实用性及职业性特点。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应树立职业教育理念,彰显职业化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以职业教学理念为视角,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如今,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不断攀升,加之疫情等各方面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以202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背景,探索以高职医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高职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吴建辉 《家教世界》2013,(6):196-197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进行学校培养工作的进程中,往往对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过度重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导致目前高职学生在思政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本文将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问题出发,为如何解决思政教育问题提供几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国高等学校统筹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课程思政内涵理解存在认知偏差、教学实践缺乏指导原则、思政资源开发缺乏推进策略等问题,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提出五项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原则和三项思政资源开发推进策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育人新理念、新方法,且具有职业特殊性,在其教学实践中应遵循隐性教育原则、专业本位原则、有机融合原则、合规律性原则以及注重启发原则。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可以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学生职业认同、传承优秀职教文化三个方面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形成两条高速公路。一条高速路上跑的是研究型学术型的大学,另一条高速路上跑的是技术类职业类大学。可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高职院校正在结合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却面临着投入不足、毕业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学校得不到应得的社会声望等困境。文章在分析我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就业管理制度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转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相应的能力。高职院校作为注重职业人才培养的地方,更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入手,探讨新时期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注入高职思政课程的重要原因,一个是时代的需要,一个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同时,针对如何将该能力的培养注入高职思政课程中阐述几点途径,希望对此方面的改革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静  韩玉霞 《知识文库》2023,(1):160-162
<正>本文分析了创建高职院校思政体系与继续教育融合模式相关内容,包括我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现状、高职院校思政体系与继续教育融合契合点以及创建高职院校思政体系与继续教育融合几大模式,还有二者融合实践教学举措和途径展开深入分析,从思政教育的外部硬件设置和内部软性文化教育两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辅以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使两者融合模式的探索趋于现实,发挥实际效用,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各大院校借助相对成熟的思政教学体系,将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政治观点、职业准则、道德规范讲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现行的思政课教学范式无法适应类型教育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三大特征。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应该是:开放化的教学场所、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个性化的课程结构、智能化的教学过程、实践化的教学考核。实施高职思政课教学新范式的路径有,加强高职思政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职思政课以“职业人”为导向的学科内涵建设,加大高职思政课“智慧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高职思政课“多元主体”联合育人的教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分布较广,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邯郸红色文化资源与邯郸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程度较低,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尚待挖掘.为使邯郸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到邯郸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应该开设红色文化资源课程,浓厚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作为职业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素质也是贯彻"就业导向"人才教育理念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的融合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还能突显思政课程的开放性、发展性、思想性,对学生综合素能的增强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融合模式创新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在善用“大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寻求对策。故首先介绍“大思政课”格局的概念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分析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方法。旨在通过探讨“大思政课”格局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之道,为高职教育思政课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进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