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精神是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重要组成,批判主题也是"五四"以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1940年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批判主题的作品很多,考察这些作品与"五四"同类题材作品的异同,无疑会对把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流变有帮助。文章认为,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表现出了不自觉的步步后撤,"后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自信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也被逐渐瓦解。  相似文献   

2.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信仰"主题,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者通过对死亡与暴力的描述来提出解决之道,那就是重拾信仰,回归上帝,接受恩典,人们才能在社会中把握自己。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人类精神危机所作的隐喻性阐释以及所作的危机求解,同时探讨了奥康纳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下小说创作在视觉文化的导向下进行着影视化阐释,这为小说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维度。季宇的《新安家族》和朱秀海的《乔家大院》作为"影视同期书",在小说的书写中有意识地将小说的语言、结构和审美体验与影视艺术进行契合。作品中的语言借鉴影视的声画特色,进行了可视性描写,结构上进行空间建构和蒙太奇的组接,呈现出"直感"性的审美趣味,达到了与影视互通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春平的《我的多情玩伴》是一部以描写赵德发、刘小巴、欧阳一虹、诗人"我"等年轻人在上海的都市生活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抓住"玩伴"这一现代生活的板块,用灵动、机智而幽默的语言阐释了现代都市的爱情与友情,并且表达了作者对真挚友情的大喟叹和人类真善的大呼吁。文章从小说的选材、价值内涵和叙事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我的多情玩伴》所具有的独特文学魅力,以丰富目前日益繁盛的李春平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析奥康纳《好人难寻》的荒诞主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荒诞”主题,国内外评论界虽偶有提及,但并未做深入的挖掘。本着重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一些可能被读忽视的细节和意象,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哲学主题所作的隐喻性的阐释。认为,小说中的“荒诞”主题揭露了西方社会道德与明的荒廖和虚假,反映了奥氏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精神。  相似文献   

6.
后马克思主义批评是后现代语境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适应新的批评需要的升级版本,它依然以阐释文学文本中的阶层对立为主要议题,但与女性主义、族裔主义、酷儿文化以及后殖民主义结合更加紧密。这一批判工具适用于阐释以仆人为第一人称叙事者或第三人称聚焦者的"新仆人叙事"。本文以多个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新仆人叙事"为研究对象,采用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其在后现代视野下的创作模式进行阐释,揭示当代"新仆人叙事"与传统仆人叙事在叙事策略和叙事话语方面的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7.
吴小敏 《考试周刊》2008,(14):200-201
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中篇小说获奖作品<好大一对羊>是极力进行国民劣根批判的作品.小说着力批判的是那些以村长、乡长为代表的阿谀奉承、甘愿称奴的人.小说意在揭露"羊毛自羊身出",得到"羊毛"好处、功利最多的莫过于以刘副专员为代表的权势一派.在这篇小说中,作为以"羊"写人,以写"羊"事揭露、批判国民性格的劣端:愚昧、无知、奉承与盲从,意在引起人们对这种当今社会仍普遍存在的劣性的警醒、慎思.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是一位难于逾越的伟大作家。其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文教科书中所占的比例也是古今中外作家作品难以比拟。本文试从鲁迅作品中"说"与"不说"、"忘却"还是"纪念"这两组二元对立的言说困境的角度出发,细读文本,结合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来阐释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及其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9.
"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略显苍白的现状,着力挖掘这一概念。首先,将在西方思想史和本雅明作品中阐明"追忆"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以小说为代表的个体追忆和以历史为代表的集体追忆两个维度对"追忆"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最后,审视本雅明通过"追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救赎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是欧洲19世纪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虽然他生长在资本主义文明的现代环境中,但是他对资本主义的文明采取坚决否定的批判立场,在作品中他广泛使用各种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冲突。他认为个性的毁灭来源于性格和环境的冲突所造成。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有关性格与环境的小说,这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这一著名作品中,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经典典范《,德伯家的苔丝》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世界性的杰出小说家的声誉。本文主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我"才是真正的主人公.鲁迅让少年的"我"作为亲历者,让成年的"我"作为叙述者、评判者,三者合而为一,共同担负传达小说主旨的任务.鲁迅通过"我"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微妙的情感和批判的态度,暗示了传统文化对自身的解构与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在传统上被认为是一种对法律进行思考的有力途径,它的虚构叙述充分提供了法律困境的细节例证。从法律与文学的本质,分析法律与文学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基础,回顾这一运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分支,重点从文学中的法律这一进路出发,以美国近现代小说为例,分析"文学中的法律"研究方法与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法律危机与法律批判。  相似文献   

14.
曹乃谦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界遭受非议与其主题的复杂性有关。"原欲"是曹乃谦着力思考的普适性话题,但这一话题被置放于雁北农村的特定时空语境中,因而被误读为试图迎合西方对中国人的文化想象所制造的噱头;"寻根"是曹乃谦创作的重要精神指向,作品对乡土之美的盛赞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对乡土文化"前现代性"的关注和批判;"启蒙"是曹乃谦创作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与原欲和寻根的冲突而退却,并最终隐没于作者无声的哀叹中。"原欲""寻根"和"启蒙"在矛盾中相互遮蔽却共生的焦虑状态,使曹乃谦的小说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也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钱理群评价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1]。鲁迅的作品往往承载着沉甸甸的思想重量,怀人小说《我的第一个师傅》笔调诙谐幽默,以小说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离经叛道、非同寻常的俗世和尚形象,同时非常巧妙地在嬉笑调侃之中完成了对人性的批判和洞察。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劳伦斯和徐小斌的同名小说<羽蛇>,二者都体现出了回到原始、返朴归真的人类情绪.在对古代墨西哥神话传说中"羽蛇"形象的运用上,劳伦斯将它复原为古代的神祗,徐小斌将它化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反衬原始精神在现代的迷失.两部作品的原始主义因素一方面体现在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向往神性,呼唤真我;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和谐两性关系的企盼,希望世界重新拥有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一幅书写底层人民广阔生活的画卷,具有极强的社会感染力。迟子建在这部小说中以细腻柔情的笔锋描绘了多重人物形象,并借助独特的创作艺术手法对作品主题进行深情入微的阐释。深入分析作品中的"形象观"与"艺术论"对研究迟子建的创作风格与作品内涵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亨利·詹姆斯晚年的长篇小说《鸽翼》、《金碗》是刻画现代男女之间情感纠葛的名著。借助马丁·布伯代表作《我与你》中所提出的"我—你"关系模式,可以看到这两部小说从对话主义的角度,将爱理解为现代主体的成长模式。这两部作品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成长小说,突破了只强调男性成长,而女性不过起辅助作用的传统成长小说模式,认为真正的成长是男女双方的共同成长,只有这种成长才能将爱情带出基于"我—它"关系的利益模式。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以社会文明批判为主旨的现代小说。如果说五四小说的文化批判是以张扬个性主义、建构自我的现代主体性为目标,文明批判则与之不同,其目的是造就群体和社会意义上的新风尚、新习俗。福泽谕吉认为,文明不能从个人来论定,文明论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从文明论视野来看,《故乡》的乡土叙事有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所具有的启蒙主义叙事的特殊品质。这就是:文化批判作为思想批判关乎个体改造,文明批判作为社会批判关乎社会进步,以改变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为目的,二者具有不同的意旨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20.
《雨王汉德森》是贝娄一部比较特殊的小说,评论家对它的理解与阐释也莫衷一是,但作者本人却一再表示对主人公具有最强的认同感。这部小说虽然与贝娄其他作品有着许多不同,但同样反映出了作者的犹太文化意识对其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在《雨王汉德森》中尤其表现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人道主义的信仰与歌颂、对社会伦理价值的肯定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