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琦 《华章》2012,(31)
在著名戏剧《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一直是最受争议的女性形象,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爱.在蘩漪身上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雷雨》以蘩漪为中心线,细致刻画了人性悲剧和封建家庭的悲剧,进而影射出当时封建社会的悲剧.本文对《雷雨》中的“蘩漪”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蘩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朱云 《文教资料》2006,(17):48-49
《雷雨》中的女性形象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已经有相当多的评论文章试图从各个角度来剖析蘩漪、侍萍和四凤这三个女性形象。但几乎没人注意到在《雷雨》中还隐藏着一个悲剧女性,她是被人所遗忘的,但她的存在却是确实而又必须的,在她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妇女所背负的最悲惨的命运遭际。  相似文献   

3.
祁利军 《文教资料》2010,(33):12-13
《雷雨》的冲突中心应是在周朴园和蘩漪之间。蘩漪是曹禺塑造的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同时蘩漪对命运的反抗和幻灭集中反映了戏剧主题.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勾连着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蘩漪是曹禺先生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丰富、最复杂也最具光彩的一位。在对曹禺作品的众多研究中,蘩漪被认为是追求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的典型人物形象。本文试从曹禺先生的《雷雨·序》和蘩漪本人的言行入手,对蘩漪反抗行为的动机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宋雪梅 《文教资料》2012,(18):27-28
四幕话剧《雷雨》中鲁侍萍和周蘩漪两个主要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了黑暗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作品体现出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引发对妇女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复杂的性格,鲜活的形象--蘩漪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雨》是曹禺先生早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30年代以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话剧剧作,今天,它的魅力丝毫未减.剧中主人公蘩漪更是曹禺先生精心塑造的女性形象。他借蘩漪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蘩漪这类女性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她们执着追求的尊敬和赞美。蘩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可她性格中的软弱无助又使人怜悯同情,她的自私阴鸷更时常令人不寒而栗。蘩漪复杂极端的性格,正是当时的黑暗社会和专制的封建资产阶级家庭造成的。最终,蘩漪也在“冲破一切桎梏”的苦斗中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7.
曹禺在剧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的形象.从蘩漪的身上我们看到她在生命本能促使下开始了对幸福的追求,但受社会环境、生存环境、家庭出身等诸多条件的制约,她失去了自我,在意识的觉醒与忘我的追求中走向了毁灭的道路,在爱与恨都燃尽后、完成了她的悲剧命运.蘩漪的悲剧命运也正蕴含了作家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及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蘩漪变态性格和她的悲剧性是《雷雨》的一个亮点,这固然与她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但更离不开女性所受到的来自社会制度和男权意识的压抑,因而,蘩漪的悲剧是必然的。曹禺先生借蘩漪的形象来释放他自己的苦闷。  相似文献   

9.
蘩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最富有个性特征的文学形象之一。作为一个文学典型,蘩漪是当时其他女性典型形象无法比拟的。长期以来,蘩漪总是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最大注意,人们从各自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的欣赏趣味,去探求、去挖掘,犹如永不枯竭的矿藏。但在对蘩漪这一悲剧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的认识上,存在着分歧。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普遍认为,“蘩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近年来也有同志认为:“周蘩漪只能是一个从封建的‘旧式女人’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的典型,而且最终也没有完成这种过渡。”剧作家曹禺同志对蘩漪的看法前后也  相似文献   

10.
《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与观众。其中蘩漪这一形象倍受关注。她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女性形象之一,一个最具有“雷雨般”性格的人,一个个性复杂的典型彤象。她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追求个性解放与情感自由的过程中,努力挣扎,燃烧自己,也毁灭他人,成为文学史上又一个悲剧典型。本文主要从蘩漪的个性特点、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曹禺的《雷雨》、《日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蘩漪与陈白露是曹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更深一步探索曹禺女性形象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就《雷雨》的典型环境具体分析蘩漪性格的形成过程及其典型意义 ,充分肯定这一光辉形象所具有的积极的时代意义 ,对她所做的力所能及的反抗给予深切地理解和同情。同时批驳一些论者对蘩漪形象的折衷态度 :既肯定其“离经叛道”的合理性 ,又以“心理变态”、“阴鸷”、“暴戾”等词语予以否定。笔者认为 :蘩漪作为三十年代的女性 ,不甘被奴役、被侮辱的生活 ,义无反顾地奋起抗争 ,具有不容置疑的人性的光辉 ,是沉沉暗夜里的一道犀利的闪电  相似文献   

13.
开健 《文学教育(上)》2009,(12):102-102
周蘩漪是《雷雨》中的一个性格复杂的女性形象。她既受过传统教育,又受了新思想的影响,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人。周蘩漪的反抗精神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石守梅  杨晓强 《海外英语》2014,(20):159-161
该文从《简爱》的作者夏洛蒂的身世及时代背景出发,探究小说中两个女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命运的抗争,从而论述在19世纪中叶时代背景下女性权利的崛起。《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炎夏酷暑,压抑和憋闷再加上乖戾,就是在呼唤惊雷闪电,呼唤血腥,呼唤死亡,《雷雨》在惊雷闪电中落下了悲剧的帷幕。《雷雨》表现人与旧社会的罪恶毫不吝啬,针针见血。戏里表现出来的罪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阶级,二是性。而无论哪一种罪恶都把女性钉在受难的十字架上。死亡、疯狂是剧中三个女性在那个黑暗、罪恶的社会里无可逃脱的命运。剧中三个女性:蘩漪、鲁妈与四凤为旧社会罪恶之下的牺牲品,蘩漪由妒生恨,逼得采取痞子手段,从盯梢、关窗、锁门到告密。蘩漪便不得人喜,被视为可恶的坏女人。加上同情与可怜弱者,鲁妈、四凤便划为"好女人"之类。但她们都被爱情拖向沉沦的深渊,爱于她们正如罂粟。蘩漪是个果敢的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她的胆量、她的狂烈的思想,在她莫名其妙的决断时忽然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玉爽 《文教资料》2014,(11):12-13
蘩漪和侍萍是《雷雨》中各具性格特色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都经历了个人的爱情悲剧。蘩漪不顾伦理束缚爱上了继子,为了抓住爱情,最终揭露了一切罪恶,引起了一场生活的“雷雨”。侍萍是一个善良的女子,她曾和周朴园真心相爱,后来却惨遭抛弃,她对爱情死心,艰难生活,却还是逃脱不了儿女双亡的悲惨结局。因此,通过对蘩漪和侍萍爱情悲剧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两位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和俄国小说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不同体裁的艺术珍品,尽管它们所反映的时代不同,甚至国情也不同,但是两部巨著中的主要女性——蘩漪和安娜·卡列尼娜在爱情上却有着共同的悲剧命运。作家们以其艺术的彩笔塑造出丰富的、生动的妇女形象,在文学史上的人物画廊中堪称不朽的艺术典型,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雷雨》中最具个性的蘩漪,是作品中刻画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历来受到广泛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典型人物的悲剧成因进行探究和评析,也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经久不衰的风景。《雷雨》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阴暗社会中的畸形灵魂——蘩漪,使她成为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形象。在遭受了男权社会的压迫后,蘩漪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作为反抗,她选择了不伦之恋,然而,她并没能在  相似文献   

19.
蘩漪和周萍的矛盾是整部《雷雨》的重要线索,他们的悲剧历程贯穿全剧始终,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蘩漪、周萍的悲剧“命运决定论”是一种误解。依据罗伯特·W·科里根的悲剧理论,蘩漪和周萍由于内在矛盾性而心理分裂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蘩漪、周萍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20.
从无意识心理层面入手,通过分析蘩漪与周朴园、周萍两条主要戏剧冲突,揭示了蘩漪在无意识心理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人格分裂,成为自我毁灭的心理发展过程,蘩漪形象表现出很浓厚的心理分析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