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尼亚加拉瀑布》是新选人高中语课本的一篇散。它节译自十九世纪英国名小说家狄更斯的长篇游记《游美札记》。1842年。在欧美各国已享有盛誉的狄更斯应美国朋友之邀赴美游历。这次游历历时五个月,狄更斯遍赏了美国的名山大川,拜访了众多的城市和乡村,广泛接触了美国各阶层的人士。  相似文献   

2.
骆琪 《快乐阅读》2011,(4):127-128
《游美札记》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游记以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战斗性征服了读者,而且叙述流畅、描写多采、议论富有说服力。其中对美洲大陆自然风光的描绘,对奴隶制度的抨击,表现了狄更斯一以贯之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我们今天研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假如你将世界一般文学予以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将被保留;而筛选狄更斯的作品,《大卫·科波菲尔》将被存传。”在其五十余年来的日记与札记中,记载着他对狄更斯小说类似的褒誉。什么是艺术?他以为,《大卫·科波菲尔》才是艺术。在对他影响最大的诸如《圣经》及果戈理、卢梭等人的作品中,他显然认为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点赏析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特写集《美国札记》是作者四十年代游历美国所作,书中作者尖锐地嘲笑了美国生活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贪婪、伪善和金钱崇拜等丑恶现象。但书中《尼亚加拉大瀑布》一文,作者面对真实恢宏的大自然,所流露出的却是一种亲近详和之感。《尼亚加拉大瀑布》作为一篇游记散文,大体上还是以游踪为线索。从车上到山根乱石上,到小渡船上,到平顶岩上,最后写在那儿待了十来天,行文思路非常明晰。而对作为主体描绘对象——尼亚…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6.
华盛顿·欧文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散文大家。其《见闻札记》开现代短篇小说之先河,是美国青少年文学的第一部力作。《睡谷的传说》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文章从小说中环境与人物的描写入手,深入评析探讨了华盛顿·欧文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及对美国当时现实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意象在小说《觉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特·肖邦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目前对《觉醒》的研究主要采用女性批评和精神分析法,但较少关注文中的自然意象。本文通过研究作品中对花、太阳、月亮等几种自然意象的描写及对主人公产生的作用来揭示自然意象对于主人公觉醒所产生的作用,同时挖掘它们对于故事衔接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和巴黎的社会状况及其存在的社会矛盾。本篇论文从双城之一的伦敦出发,通过对书中伦敦意向的梳理,同时分析现实中的伦敦对于狄更斯的影响,并将其和作品中的伦敦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伦敦对于辅助呈现人物形象,推动整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作品主题思想这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双城记》也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品中有关伦敦的描写更是从侧面表达了狄更斯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因此,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对于伦敦也具有同样的深远影响。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这部小说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对于后世的伦敦人民,这部作品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当时伦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狄更斯创造了19世纪的“文学伦敦”,《双城记》中的伦敦意象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狄更斯深刻的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0.
狄更斯在小说中常常化用圣经意象来描绘事物、描写环境和烘托气氛,这对于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圣经意象与现实生活的互相映照,一方面使神话现实化,一方面使现实神话化,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分析狄更斯小说意象的圣经原型有利于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和对审美意蕴的体会,也能更深地领悟圣经对西方作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卡夫卡研究中 ,《美国》被认为是狄更斯小说的仿作 ,故一直备受冷落。其实 ,细细考察卡夫卡创作《美国》时的一些情况 ,听听作者本人的看法 ,我们应能感到它在表层的狄更斯式的故事下面 ,蕴藏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卡夫卡借助卡尔个人的生活体验 ,不仅检讨了西方基督教文化对“自由”概念认识的嬗变 ,更重要的是揭示的西方人存在的本质特征 ,即是一种因想自由而遭致的放逐 ,因被放逐不得不承受的自由  相似文献   

12.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后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在英国具有显著地位。先期卢梭的浪漫主义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有很好的体现。《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显著代表作,又是一部基于法国革命背景而诞生的浪漫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浪漫精妙,感情激动澎湃。本文主要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分析查尔斯·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监狱意象"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揭示小说的主题意蕴,展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从而管窥狄更斯后期小说的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4.
《瑞普·凡·温克尔》是号称美国文学之父的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见闻札记》中的一个短篇,其主人公的名字瑞普在美国几乎人人皆知。本文通过对该小说内容的介绍、人物性格以及语言的分析与鉴赏,读者对华盛顿·欧文独特的人文思想和对婚姻的悲观能有更好的理解,对我们当代人认识自身、社会及婚姻的关系来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最具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揭露资产阶级贪婪和无情的重要著作。整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融入了狄更斯自身的许多生活经历。本文从狄更斯与这部作品间的联系入手,以作者的童年经历为出发点,结合其成年后工作和婚姻经历,侧重分析、比较狄更斯与其著作《大卫·科波菲尔》中主人公大卫的身世经历,阐述狄更斯如何将自己投射到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身上,总结狄更斯在著作中的自我回归,以期对狄更斯个人研究的交流和传播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闻     
《安哥拉火车失事事件》许多人都知道约翰·D·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也知道他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学及一些慈善机构,但却鲜有人知这位影响了世界的石油巨人年轻时曾差点遭遇灭顶之灾。那是后被美国报纸称为安哥拉惨事的一次火车失事事件。1867年12月18日,由  相似文献   

17.
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注重原诗内容和形式的翻译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记录我国古代人民生活百态与自然事物的百科全书。《诗经》中的意象丰富,寄托了作者表达的各类情感。《诗经》翻译中,意象的翻译是译者面临的巨大难题。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以施图金俄译版《诗经》为文本,对其树木意象的翻译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狄更斯的《远大前程》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异同之处,指出两部作品中所映现的欧洲梦和美国梦的实质,并分析了作者身世与作品主人公之间的联系。本文从文学作品中总结经验,分析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泰吾士报》消息,在伦敦旧书展上,一本由英国大文豪狄更斯著的《意大利图画》的古董书在本次书展中亮相。在这本书中,狄更斯详细地披露了他与丹麦童话大王安徙生的一段交往故事。狄更斯称他很烦安徙生,原因是安徙生在访问英国的时候长时间呆在狄更斯家中,没完没了,使得狄更斯一家人的生活受了到严重的干扰。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读过耿申的《教育研究札记》(以下简称《札记》),被其在繁忙的科研管理工作中边学习、边研究、边写作的精神所感动,也十分钦佩其集腋成裘的韧性。与这一部《札记》不同的是,《教育使命感悟》(以下简称《感悟》)读起来内容显得更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