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句末形式"のだ"变体多、用法多、近义表达形式多,是语法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大学日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のだ"误用出现最集中的是"发现"和"换言"用法。对这两种用法中的误用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のだ"的习得存在"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单向性,没有形成"语法形式表达功能"的双向互动性,同时,学生对"のだ"及其相关近义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分也掌握得不好。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有不少形式名词,如"こと""もの""の"等,是日语中特有的一个成分。在日语中,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是相对实质名词而言的,日语中常见的形式名词主要有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わけ""はず""ため""とおり"等。形式名词在句中主要是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在日译汉中,如何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当的处理,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侧重从形式名词的特点出发,以"こと""もの""の"为中心,针对日译汉过程中遇到的形式名词,通过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式名词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3.
"のだ"本身没有实际意义,这种抽象的无实际意义的形式,对非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理解难度较大。运用大量实例具体分析"のだ"的四大特性,即承前性、既定性、披露性、特立性,以帮助日语学习者掌握"のだ"用法,更准确地进行日语翻译。  相似文献   

4.
"厉害了"这类流行语包括"厉害了,我的哥""厉害了,word哥""厉害了,我的X""厉害了,word X""厉害了,X"和"厉害了"等形式。其原型"厉害了,word哥"一经诞生,就凭借网络平台得到迅速传播,且产生了大量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变体。本文结合语料分析其各种变体、意义和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牴牾",《汉语大词典》释"抵触,矛盾",后引申为"用言语顶撞,冒犯"义。但在历代文献中,"牴牾"还可解释为"物体之间的碰撞,冲撞""不顺,坎坷"义,《汉语大词典》未记载。此外,通过对文献词典的收集,发现"牴牾"还有"柢梧""抵梧""抵捂""牴梧""抵忤""抵牾""抵啎""牴啎""抵啎"几种变体,均有历代文献为证。  相似文献   

6.
阳芹 《考试周刊》2015,(40):94-95
以往对"のだ"的研究,没有注意到语体上的差异,只是在句子的层面进行探讨。本文从篇章的层面,从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方面,通过对实际用例的分析,就"のだ"在文章表达中的意义,即说明主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唤起读者的共鸣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表达语气相同、涵盖的语法单位相同、出现文献互补,以及语音差异符合上古时地演变规律等标准,可以推定上古诗歌语气助词"只""些""斯""思""止"是上古同一语气词的时地变体,它们声音的不同,是因为上古时地音变的影响。它们都是"兮"的变体,而"兮"又是"呵"的变体。以上古语音标准衡量,它们的声音有较大差异,原因是,上古口头语言的实际语音变化,比后人从传世文献即书面语言中得知的要复杂,汉字表意性具有的跨越时空的优势,在记载语气词时得不到像记载实词那样的体现,语气词不具备实词那样的意义,以其在口语中的实际语音为形式,与记录它们的汉字的关系不如实词紧密,所以上古诗歌记录语气词的字形容易随语气词语音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ほど"作为一副助词,具有多种多样的意思。笔者在文中论及的"Aほど"の"A"体言抑或是用言连体形。在一般的情况下,"AほどB"和"BはAほど(だ)"都很常见,其中的"B"也必须是体言或体言化了的,并通过"Aほど"来表现"B"的程度。笔者着重通过对"AほどB""AほどのB""A(れ)ばAほどB"以及"A"的多种性质和"B"肯定否定的理解来谈"Aほど"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在"zuò贡献""zuò准备"和"zuò决定"等短语中,"作"与"做"在日常使用中经常发生混用。目前学界无具体的区分标准,同时,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此也反复不定。通过BCC语料库,本文对以上三组的不同搭配进行历时与共时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述短语中,"作/做"互为变体,而且这种趋势可能将长期并存。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的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浩瀚的词汇中,无论是日语还是汉语,都有很多表人的名词。比如,日语中有"歌手""経営者""持ち主""登山客"等,汉语中有"科学家""记者""胖子""烟民"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语言也在默默地变化,中日两国每年都会出现了大量新的词汇,特别是在新媒体中流传的语言,比如日语中的"プロい",汉语中的"粉丝"等。汉语学界对于汉语指人名词的研究比较多,日本学界对于日语指人名词的研究也不少,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论文却不多,从国内学术网站上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进行对比研究的大都集中在汉韩对比、汉俄对比,从日本学术网站搜查发现,对指人名词的研究集中在日英对比上,其代表是日本学者影山太郎的《形態論と意味》《名詞の意味と構文》著作中提及了指人名词、动作主名词的语义。笔者试图通过"—者"的指人名词的日汉对比,来丰富动作主名词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语音形式上,乐陵方言"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咧",一个是"溜",均读作轻声。句类方面,"咧"与"溜"均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除此之外,"咧"也可用于感叹句,而"溜"不能。在句法位置上,"咧"与"溜"最大的区别是,不管表达何种语法意义,"咧"只能置于句尾,"溜"则没有这种限制。在句法功能上,"咧"属实现体,"溜"属完成体。乐陵方言"了"在与语气词的共现中还产生了一些语音变体,如"喽""嘹"等,语音变体不同,其语用价值也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迪 《现代语文》2013,(6):73-76
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认为,意象图式对揭示语言运作本质有重要意义.词汇的延伸多来源于意象图式及变体,意象图式为由抽象到具体的隐喻映射提供了依据和途径.文章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意象图式的形成基础、结构组成及特点出发,对"就"的中心图式和图式变体及"就"的隐喻表达和意象图式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探讨"就"的空间意义和空间概念隐喻,分析副词"就"意象图式及其变体在其词义延伸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言学视角,对钱钟书的《围城》与其英译本Fortress Besieged以及David Lodge的Small World与其汉译本《小世界》中的"侥幸"类副词性关联词语"fortunately""luckily""happily"和"幸亏""幸而""好在"进行比较分析。从句法、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三个角度来分析"fortunately""luckily""happily"和"幸亏""幸而""好在",旨在对副词性关联词语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山西南部和东南部方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尾多数为"家"或"家"的变体形式,这个复数词尾应是近代汉语代词词尾的沿用。"家"由表示"家族""家庭"等集体概念的名词到人称代词复数词尾经历了语法化的历程,其语法化的基础是以家族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共同的认知心理。  相似文献   

16.
《湘南学院学报》2017,(4):76-80
分析了"憾""恨""怨""悔"在不同时期词义的历时演变,对其出现的语言环境进行具体考察和分析,发现这四个词在不同时期都有"怨恨"义,并且不同的词在同一义项中其情感色彩强弱、语义指向、语法搭配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从先秦到元明清直至现代汉语时期,"憾""恨""怨""悔"的基本义在历时演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各个词的基本义逐渐单一化和明确化。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构成连体修饰关系的助词"の"通常被当做格助词看待,也有人把它视为助动词"だ"的活用形。但实际上根据"の"的独特语法性质,把它单独列为助词中的一个独立类别可能更为合理,也能让学习日语的人更直接地感受到"の"的用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纠错:"化妆"应改为"化装"。分析:"装"有"穿着的衣物""穿戴打扮""改变原貌""假作""安放"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服装""上装""化装""装相""装载"等。"妆"有"修饰、打扮""打扮用的物品""女子出嫁配送的衣物""打扮的式样"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化妆""妆饰""上妆""嫁妆""时妆"等。"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通常是整体做修饰、改变;而  相似文献   

19.
借鉴LiaoWang(2015)的方法论,引用语料库对"同"变体的句法差异进行论述,从句法角度探讨"同、相同、共同、同样"出现在形容词位置上的差异;比较与限定成分共现时的表现;检验在有定环境中和删除数词"一"后是否合法。发现"同"变体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差异明显,并以表格的形式清晰明了地向读者展示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海道"评弹的出现大致以1908年上海"申江润余社"的成立为标志。厥后,向以正统自诩的光裕社即调用种种手段遏制以润余社为代表的这股异己势力,从而引发了书坛数十年的"苏""海"之争。在互竞雄长的过程中,两者渐由组织上的区别发展为艺术及艺人气质上的分野。分析沪上评弹的特征,可见"海道"评弹实则是在上海"近商摄利"之风影响下,从苏州评弹中异化出的变体。这一变体在相当程度上反作用于母体,使苏沪评弹在彼此排斥的同时,形成了相生相长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