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出色的南方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通过一幕外出度假的家庭悲剧揭示了二战后西方社会的道德堕落和信仰危机,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并且以暴力和死亡作为手段,表达了作者寓意深刻的宗教主题——罪恶,赎罪和得救。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虔诚的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极度关注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其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指出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与心灵的异化。本文通过浅析《好人难寻》中暴力和死亡所体现的荒诞世界,突出最终得以重建精神家园的宗教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王朝辉 《英语辅导》2008,(6):134-13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南方女作家。从小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她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在她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她通过隐喻与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让读者从字面意义之外看到其最后的、神秘的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红字>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凝浓重的霍桑式的宗教死亡意识,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都是经由犯罪、通过死亡而最终获得心灵的救赎.本文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来探讨<红字>的死亡与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7.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著名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之一。徘徊于天主教与新教,世俗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夹缝之间的邓恩,在该诗中除了讽刺死神的存在,确认天堂的彼岸,鼓舞人们勇敢地面对死亡之外,其内在的奇思妙喻与智性修辞通过借用俗世文化中各种新旧科学与宗教的因素将一切常态都陌生化了。笔者将通过结合死亡主题与宗教文化,连同当时的医学,占星术,巫术等等揭示邓恩潜藏在诗句中的早期现代性焦虑,并演示邓恩是如何通过这些元素在该诗中对世俗文化进行陌生化处理,并最终形成他的死亡悖论。  相似文献   

8.
宗教救赎叙事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也为文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照。宗教救赎叙事进入到文学创作中,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态,这无疑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粗略的比较来探讨宗教救赎主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宗教救赎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概况为例,探讨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学创作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宗教救赎主题的。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小人物形象蕴涵的宗教神秘主义主题,沿袭的是俄罗斯讽刺作家冯维辛和克雷洛夫所开创的文学主题,用夸张、变形和怪诞营造作品人物的神秘气息来凸显宗教神秘主义主题。俄罗斯固有的哲学体系,尤其是那些源远流长的所谓唯心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和本体论是产生小人物宗教神秘主义主题的理论基础;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形成小人物宗教神秘主义主题的重要条件;作者浓郁的宗教情怀是酿成小人物宗教神秘主义主题的直接动因。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有一个中心主题 ,即“瘫痪和死亡”。这一主题由十五个短篇从不同角度加以深化和阐发。其中《阿拉比》这篇的副主题是“宗教的虚妄”。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 ,以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二种视角的互相作用及其与时间结构的交织来解读这一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与西方基督教的基本精神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宗教追求现世幸福的获得;基督教追求来世的幸福。了解中西宗教精神之差异,有助于认识中西诗歌中的死亡主题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12.
薇拉·凯瑟在弗吉尼亚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初的九年.她的作品中不乏南方主题.然而评论界对此一向冷漠.通过解读她的三部南方小说,对它们的南方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南方特质和南方情怀其实早渗透到凯瑟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了她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主题“宗教说”以及《西游记》“游戏”论的分析,认为作者是借用宗教的外衣,运用游戏的笔法来反映所处时代的风貌,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死亡”与生存一样,都是人生的最大主题,也是海明威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之一。它表明了海明威站在死亡这一人生的最高点上对人生本质的体悟和对人生历程中得失的反省,表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和宗教态度。  相似文献   

15.
读者在关注爱伦·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审美观时,在探究他选择“死亡”作为自己作品的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时,不禁要问他是如何理解和传达他的“死亡”主题的。本文试图以《厄舍古屋的坍塌》为例,通过分析爱伦·坡的创作原则和审美取向,分析其“效果说”理论。并从气氛营造、场景设计和语言构筑等方面来探讨爱伦·坡作品死亡主题的艺术表现构架,看他是如何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成功地表现死亡主题的。  相似文献   

16.
孙双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6-68,106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玄学派诗人。他的诗以奇思妙喻闻名于世,主题丰富,同时又交揉在一起。其中关于"死亡"的主题表达了他对死亡的认识并与宗教息息相关。邓恩对待死亡的态度反映出一种既叛逆又乐观的矛盾心理,因此他的诗歌有时会比较怪异,而他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文章主要探讨邓恩诗中死亡的意象,与其他诗人相比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沈晓妮 《文教资料》2012,(21):12-13
奥康纳这位公认的"南方文学的先知",以其故事的启示主义的宗教主题以及距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迥别于其他作家。她像一位诗人一样用心灵来描述和体会人类精神的困境,同时运用诗歌中象征性及隐喻等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这个世界及人生的感悟,最终带领人面对上帝的救恩,完成生命的救赎。她的短篇故事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带有诗性特征,她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18.
意象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载体,是诗之灵魂。自然意象是狄金森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狄金森不同主题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读者可以更真切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自然、爱情、宗教(死亡)等人生哲理的独特认知和情感。  相似文献   

19.
<荒原>的主题是精神的撕裂与死亡,表现"生不如死"的荒原人对"死"的渴望的同时,也孕育出"生"的本能,从而导致死生循环,死而后生,这种象征性的死亡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目的是表现生命的回归和精神的复活,这样艾略特就在描写死亡中完成了"拯救荒原"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