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地理环境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融合,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必然出现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强调的是通过经济文化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经过自然渐进的过程合于另一民族;某一民族丧失民族特征是在与它族长期的共处中,潜移默化中实现的。由此可见,实现民族融合的方式是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其先决条件是民族的迁徙和流动,以此造成民族间的杂居态势,为相互间的交流创造条件。而地理环境正是通过影响民族融合的条件、方式及进程来实现对民族融合的巨大影响。一地理环境是影响民族迁徙与流动的根本动因。历史上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匈奴人西迁以及归附汉朝便是受地理环…  相似文献   

2.
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成熟的地区,民情风俗受草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农耕地区的社会风俗,既有河东地区的民风强悍,也有关西地区的英勇善战,还有燕赵地区的争强好胜。泛河套文化圈南缘地区的风俗表明草原文化对黄河流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浅析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伟 《文教资料》2010,(25):95-97
整体地理环境乃至个别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文化影响重大。文章以古希腊和中国为例,探究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地理环境差异,体会中西民族文化的不同,从而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非地带性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认为海陆的位置及分布、地形状况改变、局部环流和洋流、局部地区水分条件、人为作用及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其周围自然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明清家教文化在中国家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繁盛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分不开的。探讨和分析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无疑能对当代家教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凌龙 《华章》2012,(13)
我国先秦时期,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拥有大量财富却处于社会的底层,与此同时的古希腊却孕育出了璀璨的商业文明,商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社会生产技术低下,使得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图比较这两个地区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从中寻找出造成两国同时期商人不同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明清时期洱海地区城乡集市、传统商品交易会及商业性城镇的发展变化情况;考察了主要商品及流向;分析了商人成分和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论述了商业对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生产的发展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成长所起的作用。从而对明清时期洱海地区的商业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明清时期淮安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栖流所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创建的育婴堂、普济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安徽的行政区划在明朝时期初具雏形,在清朝时正式设立。明朝时期安徽全境首次被纳入一个行政区划,凤阳府的设置和督抚辖区的划分,使得安徽省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清朝康熙六年(1667)苏皖分省,安徽省在历史上始出现,经过雍正年间对省以下州府县的调整,安徽省的政区机构大致确定。经历了明清五百余年,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行政系统,安徽地区行政区划的这些变化背后蕴含着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对当今安徽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资源配置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国家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预备仓、常平仓等仓储机构以及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国家和地方官员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两朝官方倡导和推动下,南京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等官方慈善机构,也有官方和民间创建的育婴堂、普育堂、清节堂等善会和善堂。在慈善机构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士绅和商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魏珂  王列盈 《教育评论》2014,(1):135-137
明清两代,粤西地区已形成以府县所在地为中心,辐射广大乡镇的教化网络。通过这套教化系统,教化渠道直达广大农村基层并深入社会各类人群。明清时期的社会教化对粤西地区的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地推进了中州儒家文化在粤西地区的传播,改进了地方土著文化,促进了地方社会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认为,明清时期布依族学校教育之所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对布依族地区统治的政治需要、布依族上层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和布依族地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明清政府采取了积极发展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政策,使布依族地区学校教育在明清时期得到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少数民族游牧业、官营畜牧业(马政)和农村畜业三方面考察了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畜牧业经济状况。指出,就少数民族游牧业和官营畜牧业两大方面来看,整个畜牧业经济呈萎缩趋势,从这一趋势中,也可看到该区域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向。认为,畜牧业经济在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故在区域经济中,畜牧业仍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明清时期版画对日本的影响,先是表现在一些插图上,日本画家将一些中国书籍的插图进行翻刻、改造,然后再创造自己的绘画作品。随着明清时期画谱传入日本,日本画家开始仿照中国的画谱翻刻或编撰日本画谱。尤其是《芥子园画谱》这种采取饾版拱花方式印刷技术的套印彩色画谱传入日本,日本在逐步吸收中国的印刷技术基础上创造出了锦绘,日本正式步入浮世绘版画时代。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大量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对欧洲文化的发展和陶瓷工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起,大批瓷器销往欧洲。1604—1656年,仅荷兰就从中国买走300多万件瓷器。这些瓷器运到欧洲后,价格昂贵,可与黄金相比。当时欧洲的报刊上说:“瓷器精美而昂贵,只有达官显贵才买得起。”为了安放这些珍品,各国皇室、贵族往往设有专门房间陈列。如法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宫内设的瓷器室,德国慕尼黑旧王宫中的“镜厅”,德国安斯巴哈宫的“明镜沙龙”和“士绅瓷室”,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在宫内设玻璃柜专门陈列瓷器等。 18世纪初,中国瓷器普及到欧洲一般家庭,其淡雅的色调,柔和的曲线,清新的图案吸引着人们,形成了以使用中国瓷器、模仿中国式样为时尚的中国趣味,以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中国热”。发表于18世纪初的一首诗中写道:“来啊,观赏这件瓷器,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在当时欧洲人的概念中,瓷器就是中国。这种中国情调在处于启蒙时代的欧洲,直接影响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罗可可风格的产生。于是,在绘画、建筑、园艺、家用器具等诸方面,别致、自然、温雅的罗可可风格取代了以豪华、宏伟著称的巴罗克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晋商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位于中国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十分重视家族教育,并由此扩展到重视家族之外的地方教育事业。教育内容主要是传统思想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本文从晋商家族教育问题入手,对于晋商家族如何重视教育、教育与商业发展和家族兴盛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