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缅甸,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人民以种植水稻为主, 因此素有"世界米仓"之称。它的森林丰茂,盛产各种贵重木材。宝石也是缅甸的特产之一。缅甸处于印度、中国两种文化交汇处,自然也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但却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早在公元九世纪,缅甸的骠国王就曾派遣32位艺术家  相似文献   

2.
美术课作为素质类课程,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理念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美术的人文教学涵盖的内容广泛,健康的心理和态度、高尚的情操、深刻的文化认识都是人文素养的体现,笔者从背景链接、学科整合、实践拓展等三个方面探究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理念对升华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作品近年被翻译为世界多国文字,在海外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可译性"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其基于中国传统文学和哲学之上的独特的叙事模式和文化精神;现代意识统摄下的对人性的深入探究所形成的作品的普适性意义和价值,使他的创作能够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在世界文坛展示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哲学家胡塞尔晚期思想的菁华。他提出"生活世界"理念,是出于他对当时科学理念与文化处境的深刻反省与批判。因此,不论是科学、文化、哲学抑或人类个体而言,都因为这个生活世界成为其可能条件。欲探究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形成的动因以及"生活世界"与"人类生活"之关系的原初意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在与资本主义文明的比较中彰显着社会主义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性,展示着当代中华文明包容多样、珍惜和平与注重和谐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的理念基础,它的精神贯穿于"一带一路"建设始终,联通着中国梦与世界梦,为人类发展提供新方案,凸显着对世界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嘉庚精神立校、以诚毅品格树人"是集美大学办学的根本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诚毅"是对校园里所有与人有关的元素的要求.在学生中开展嘉庚精神教育,要通过物质环境塑造和宣传揭示蕴含的文化精神,通过完善和执行管理制度营造符合嘉庚精神的育人环境,要不断凝练和升华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独特窗口.因为它不仅仅是"音高、音色、节奏、结构",它还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关注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色、韵、情",更好地去表现、去创造,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是笔者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宝珍 《教学随笔》2014,(22):129+183
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的解读。"独特体验"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首先要建立宽松民主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进行多元化理解,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  相似文献   

9.
牢固树立"用文化管学院、用文化兴学院"的办学理念,以和谐、人文、特色为主题,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形成了独特的农工文化品格。加强顶层设计,以精神理念引领文化发展。制订6大类几百项学校制度,初步形成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实施学校精神培育和弘扬工程,制订《学校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是广义的大学文化概念中的三个层面。大学精神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办学理念是办学者确立的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校园文化是以师生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大学精神是构建办学理念的基础,校园文化是贯彻办学理念的手段和措施,大学精神则通过办学理念作为中间环节渗透到校园文化之中,对校园文化形成质的规定性和导向性。  相似文献   

11.
办学理念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是对学校独特文化和个性的概括和提升过程。准确理解什么是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如何形成、怎样找准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等问题,有助于将学校办成"四园",即"健康发展的学园,培养人才的校园,精神文明的家园,陶冶情操的花园"。  相似文献   

12.
人类立于大千世界之中,潜意识中一直在进行本体论的探究,即对现象世界终极依据和普遍本质的探究,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是大千世界存在的范型、依据和摹本。以"善的理念"为本体的"理念世界"指向一种神秘的向善的本体力量,它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需体现民族文化的美丽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初,印度诗哲泰戈尔说道:"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  相似文献   

14.
印度音乐是世界艺术之林中一个耀眼的部分,神秘的印度音乐文化给人一种轻歌曼舞无尽时的浪漫感.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交流密切,再加上近年来很多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印度的留学与研究,中印之间的音乐文化对彼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印度音乐的独特魅力中,笔者受到了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借为王洪伟新作《扎根的现代性:当代中国钧窑先锋艺术———以张大强陶艺生命史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学研究》撰序之际,通过对近年来王洪伟钧窑文明研究历程的系统回顾和学理分析,一方面高度评价了王洪伟立足于独特传统钧瓷文化的历史社会学研究,由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灵魂及现代性转型可能性路径的学术雄心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强调提出历史文化研究或中国社会学研究首先要坚持"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站在世界学术的前沿,具有世界眼光和前沿意识,又要深入中国实践的基层,具有本土立场和草根精神,还要有"包容"精神,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经验性与理论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传统性与现代性、本土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学术研究在理论上力求不走极端、不搞片面性,尽可能实事求是。更重要的是作者强调在理论研究上要强化"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意识,正确处理"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被发明"的不可分割性关联,发掘现代社会开拓和成长的传统因素和传统资源,一者立足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逻辑和学理逻辑,努力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的可能性、规律和路径;二者由此努力建构起世界眼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理论框架体系和解释模式,参与世界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沿对话。这对于像钧窑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的研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和新高度,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变化和中国发展大势,着眼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全新局面。尤其是习近平主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理念与精神融入我国外交思想中。他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他从中汲取深刻智慧和精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17.
申明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1):126-128
大学文化特色,是指一所大学中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系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个性"是为一所大学所独有。其个性通过大学文化空间(校园)、主体(大学人)和内容(以知识和学科、专业为其核心和基础)体现出比较固定的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优良性,体现在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等大学价值观念上,则表现为大学的精神文化特色;体现在大学各种教学、行政、学生管理制度和奖惩条例、组织架构之中,则构成大学的制度文化特色;体现在大学校园建设的硬件设施之上,则表现为物质形态的文化特色;体现在教学、科研、文化、体育等活动之中,则表现为大学活动文化特色。大学文化特色的内涵非常丰富,体现在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等各个层面上。最主要的是:独到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独特的校风、学风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优良的制度和制度精神;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师资、学科;与众不同的活动文化传统和活动"品牌";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现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在每个学习单元后都设置了"综合探究"栏目,这既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又是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难点。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笔者认为,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依托特色地方资源,设计接地气的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感悟相关知识。"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综合探究活动,这一主题与当前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不谋而合。那么,如何设计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精神和学习理念?笔者结合学校所在地的"院士文化",设计了"学身边院士扬学习精神"的主题探究  相似文献   

19.
<正>(三)精神世界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中华文明5000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习近平"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大道至简的哲学命题。我们由此入手理解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更是一扇认识世界的独特窗口。因为它不仅仅是"音高、音色、节奏、结构",它还是一种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如何更好地关注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色、韵、情",更好地去表现、去创造,获得更高的审美体验,是笔者思考与探究的问题。一、音有"色"——把握"色彩",建立正确的音响感知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中对音色的要求,主要针对演奏乐器的音色和人声的音色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