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创作的处女座《雷雨》,一经发表,名声大噪,传播至今,经久不衰,它如同一颗明珠,在文学史上散发着熠熠光辉。我们在品读他的这部作品时,最难忘怀的便是那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从周朴园和周萍这两个人物进行分析,浅谈《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  相似文献   

2.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悲剧。剧中错综复杂的周鲁两家的血缘或亲属关系和矛盾构成了全剧发展的条条线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要读懂《雷雨》先要读懂周朴园这个人物。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关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曹禺先生有过十分明确的界定:“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了家,坏到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诚然,从《雷雨》这部伟大的戏剧诞生之日起,周朴园就被贴上  相似文献   

4.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历来是戏剧文学的热门话题。从作品1933年诞生以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不负责任的感情不是爱”和“仅仅守候不叫爱”这两个方面论证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不是真正的爱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周朴园也是其中的一个,周朴园是个反面人物,关于他的性格特点,不少教科书和专家都总结为“冷酷伪善”,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生活在各种关系里的活生生的人,这样的定义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曹禺对周朴园是既写出了他的真实性,又写出了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该剧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极为丰富的潜台词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不仅生动地展现了阶级矛盾、伦常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协调的矛盾。《雷雨》中作者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周朴园这一形象很耐人寻味。周朴园形象的复杂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幽深,正如曹禺先生在谈到周朴园这个形象时曾感叹地说:  相似文献   

7.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全是假的吗──《雷雨》人物浅析康瑛学习曹禹先生的佳作《雷雨》时,学生最不容易把握的是:周朴园三十年来对鲁侍萍的种种怀念是否全是假的。虚伪的?准确理解这一点,对分析全文,尤其是分析人物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作者笔下,周朴园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张玫 《现代语文》2009,(9):71-73
周朴园作为《雷雨》的核心人物之一,除了传统的分析角度外,本文试从周朴园是剧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核心,是他统治的周公馆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也是这个家庭中的情感的可怜虫,以及整出悲剧的最终守墓者等角度,重新解读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朱云 《语文天地》2014,(5):21-22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二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节选了《雷雨》第二幕。这场戏展现了鲁侍萍和周朴园之间的恩怨与矛盾冲突,表现了两个人物的鲜明个性。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师总是引导学生围绕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真假问题展开讨论,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周朴园自私、奸诈、虚伪;鲁侍萍正直、善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倔强和做人的尊严。而且师生往往都能结合文本,深入分析周朴园因为内心世界的空虚、愧疚而显露出的人性中的一丝温暖。但是对于鲁侍萍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就显得有点脸谱化了:鲁侍萍作为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人物形象是很完美的,却少了一点人性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10.
周朴园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在《雷雨》一剧中创造的人物形象。在经历了人们反复欣赏甄别后,周朴园被人们贴上了"凶残、狡诈、自私、伪善"的标签,周朴园这个彻头彻尾的坏人,成了"假恶丑"的形象代言人,成了一个"万人恨"。但是,恨由爱生,这恰恰是人们对周朴园这一艺术形象的喜爱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雷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个残忍、专横、冷酷、虚伪的封建资本家形象,这是大家公认的,笔者也甚为赞同。周朴园这个封建资本家,对工人表现出资本家的贪婪、无耻、凶残,对家庭表现出封建家长的冷酷、自私、专横,都无不令人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话剧史上还没有哪一部作品能象曹禹的《雷雨》那样被长期评论不己,但对剧中主要人物之一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却一直未能有深刻的公允的评价,这一偏颇伴随着《雷雨》走过了半个世纪,给正确认识这个艺术典型的审美价值造成了很大影响。评论者们把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中阶级压迫和对立的因素加以无限制的扩张,一致认为伪善是周朴园最主要的性格特征。说“周朴园与侍萍的性爱关系上,只有兽的‘性’,没  相似文献   

13.
曹禺先生二十三岁写下的天才之作《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的出色结合而被推崇为经典性的话剧名著。时至今日,历史的车轮已经转过那段“阴沉、郁热”的岁月,《雷雨》仍以其不朽的魅力,隽永的意味折服读者和观众。没有一定的中国近代史知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思想的精髓的;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是无法体味出《雷雨》人物对话的高超和精妙的。《雷雨》成功塑造了二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人物形象,丰满、复杂而又真实、典型。作品的“灵魂人物”周朴园被刻画得尤为“入木三分”。用“狼”来比喻周朴园,我想是很贴切的…  相似文献   

14.
曹禺在其力作《雷雨》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学生在分析周朴园的情感时,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有的人甚至崇拜他 !这就印证了西方评论中“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体现了审美的多样性。为了正确地引导学生,我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两次对比,让学生看清周朴园的情感世界。  一者,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雨》中多次写周朴园不忘旧情,如:保留旧家具、旧习惯 (关着窗子 )、穿旧雨衣、旧衬衫等,还记着侍萍的生日,这一切都显得周朴园多么怀念侍萍,对…  相似文献   

15.
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四川宜宾市三中谢红曹吕先生的《雷雨》第二幕被选为中学课文已有几十年了;理解这段戏的最大难点在于怎样看待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人们习惯于用概念去硬套人物形象,给人物形象硬贴上标签,而无视人物...  相似文献   

16.
祁利军 《文教资料》2010,(33):12-13
《雷雨》的冲突中心应是在周朴园和蘩漪之间。蘩漪是曹禺塑造的最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同时蘩漪对命运的反抗和幻灭集中反映了戏剧主题.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勾连着剧中每一个人物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雷雨》描写的是以周朴园为核心的发生在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悲剧。全面看待周朴园 ,剖析其性格特征 ,可以说 ,他是一个“正邪两赋”式的典型代表。从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可以看出 ,根据生活本身的逻辑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才能真正领会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中的经典之作,研究者大多从"原型批评"、社会学、语言学、美学等角度来分析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从原生态(戏剧文本)角度来分析修订版《雷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还是应该考虑到作品文本实际具体的含义,对作品的理解较为客观,更能贴近曹禺所刻画周朴园、蘩漪、周萍等人物形象的生活逼真感,从而更能贴近领会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剧本中人物的性格特征通常是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行及由此展示的内心世界来加以表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分析其相应的心理活动是认识、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之一。《雷雨》(第二幕)作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剧作篇目,其主人公周朴园的情感心理有两处因“阶级对言说”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被简单处理———一处是鲁侍萍周折再三,巧妙地向周朴园挑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后,周朴园态度的突然转变———“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另一处是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  相似文献   

20.
杨惠琴 《文教资料》2012,(28):12-13,22
自《雷雨》问世以来,周朴园便备受瞩目,关于他的论述层出不穷,而任何评论首先应该建立在周朴园是《雷雨》中一个生命体的基点之上,否则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透过情场中周朴园与鲁侍萍、周繁漪之间的感情纠结,亦可再认《雷雨》中立体、全面的周朴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