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美派文学是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初年取代自然主义成为文坛新的主流的文学。它的源头是从西方移入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英语的Aestheticism、德语的Asthetizismus、法语的Esth-etieisme的翻译,也译作耽美主义。就广义而言,唯美主义是指这样的一种人生观或世界观:即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形成作为最高价值。这种  相似文献   

2.
唯美主义,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它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不久便风行欧洲大陆.中国的唯美主义,虽说不是西方唯美主义的简单翻版,然而却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诸多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前期)、浅草社、南国社、弥洒社、新月社,狮吼社、绿社等都标榜过唯美主义.这些社团是各有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情况很不相同,但其唯美主义的实质却是一样的.以往的文学批评,对唯美主义基本持否定的意见.一提起它,必然就与颓废文学和形式主义联系起来,从而阻碍了人们对它作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唯美主义问世和流行以来,仿佛成为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概念。《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唯美主义》通过对唯美主义产生语境进行宏观考察,对唯美主义诗学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对唯美主义诗学理论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对应进行研究,对唯美主义思潮的本质进行分析,从而对唯美主义的边界和谱系展开了细致的探索。此外,《唯美主义》还对中西“文学自觉”现象进行比较研究。总体而言,《唯美主义》体现出原创性、反思性和深层次的学术眼光。  相似文献   

4.
“颓废-唯美主义”是两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艺术特质,当它借助“世纪末思潮”东渐并被本土化后便表现为一种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的文学现象。艺术上的唯美主义,情感上的悲观主义,精神上的虚无主义,是20世纪中国颓废-唯美类文学的基本创作表征;就其本质而言,其创作只求超越但并不追求升华:用非升华的方式来解除源于社会的压抑,用艺术化的创造方式来实现人生之醉。由于它彰显出一种“美的偏至”的价值维度,所以只能脱逸出20世纪中国主流文学的轨道成为一种特异的现象性存在。  相似文献   

5.
曾真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27-129
唯美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其源头在西方,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自然受到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但西方给他带来的影响与其说仅仅是欧洲的唯美主义思潮,不如说是包括唯美主义在内的19世纪中后期的世纪末艺术。具体来说,欧美世纪末文学对谷崎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捍卫美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并在丑与恶中寻找美的存在。第二,反对文学对生活的写实的描摹,艺术应该游离现实。第三,艺术创作对于道德的排斥。第四,挖掘人类深层意识中恶的根性。第五,感觉器官的全方位探索。第六,“灵化肉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颓废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欧洲"世纪末"文学大潮中涌现的三支文学流派.它们在产生、发展中相互影响象征主义是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产生的源头,兼具唯美与颓废二种美学特征;颓废主义是唯美主义发展成熟的酵母,颓废主义自身也在唯美主义文学中得到发展.三者的概念与内涵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与唯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把唯美主义视为精神上的伴侣,而没有做它的信徒。本文主要从“真”的美学精神、“天才观”、唯美主义印象批评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郁达夫的文学观和批评观与英国唯美主义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流行文学是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它迅速发展并且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文学读物。通过分析流行文学的特点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提出积极发挥流行文学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唯美主义是西方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20世纪,唯美主义出现在中国,一方面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源于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唯美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时空背景造就了不同的人文景观。对其进行梳理,在历时的关照中再现对二者进行共时的审视,有助于我们真实而理性地认识唯美主义在中国的回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承继并推进了唯美主义诗学所关注的文学自律问题。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对于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虽然在诗学主题上承传了唯美主义,但是却对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形式主义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11.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我国现代作家有着深远影响。郁达夫就曾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对唯美的文学观以及民族传统美的追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相似文献   

12.
王尔德,一个将唯美主义进行到底的贵族作家,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成功地顺应了消费时代的要求营销了其唯美主义剧作《莎乐美》,使之成为经典。《莎乐美》的成功与流行,象征着唯美主义已经成为人类精神的消费品。《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内涵、艺术表现和其剧作家生活都暗合了消费时代对文化的一种体验式消费过程,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这一过程促进了《莎乐美》经典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法国学者乔治.巴塔耶在《文学与恶》一书中提出了"纯洁的恶"的概念,英国的一代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中后期唯美主义思潮的最高代表,同样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种"恶"。宣扬享乐、渲染畸爱和赞美罪行构成了"恶"的内容范畴,而对变态美的极力铺陈则赋予了"恶"和谐的审美形态。"恶"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内在的因素:既是他唯美主义思想内在的道德超越性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反叛社会虚伪道德的一种非理性的手段。"恶"很好地体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所蕴涵的超越与反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唯美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一股文艺思潮,它表达了追求艺术独立性的艺术观;作为一场社会运动,它则体现出享乐主义的生活观,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而王尔德四部喜剧中的花花公子们正是唯美主义生活观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唯美主义文艺的产生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潮。而王尔德作为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怪才,其作品《道林·格雷的画像》更是唯美主义的完美展现。本文通过对文中三个男主人公的不同人性的剖析,来解读王尔德对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道德的复杂唯美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6.
佐藤春夫以唯美主义代表作家被广泛熟知,其文学呈现出明显的怀古倾向,在中日文坛均具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明治末期,佐藤春夫文学在自然主义的影响下萌芽,随着时代的变迁及其文学观的完善逐渐形成了古典回归意识。基于这样的文学诉求,佐藤春夫从外在手法和内在本质两个方面表现出对自然主义文学的脱离和批判、尝试心境小说的撰写,逐渐走向反自然主义的唯美主义文学道路,试图传递古典精神并树立属于日本的传统文化理念。这种主张古典回归的反自然主义文学派别的兴起是大正时期日本文坛的主流倾向,也是唯美主义作家的重要特征。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特色的考察,亦能够从比较文学视角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唯美主义思潮的探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曾有过明显的译介,并在中国现代文坛掀起了一股模仿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浪潮。形成的原因有三:文化环境的影响,时代环境的影响,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理论作为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理论形态,其性质也是一种理论。它从理论中继承了批判精神,也继承了探究现实世界的意义与价值的人文传统。它与理论的不同是从理论的扩张状态回归到文学领域,这种回归不是倒退到前理论状态,而是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理论的思考,推进理论的文学化,探索理论与文学从我-他关系到我-你关系的转换,以及理论思维与文学思维的融合,以文学与理论重叠的问题框架探究现实世界。后理论的文学化发展路径不仅是理论构想,它也是对文化理论的泡沫化与人文精神缺失的反省与纠正。在理论之后发展起来的当下论、跨界诗学、新唯美主义、历史形式论和认知诗学等后理论中,文学的回归已经成为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英国戏剧家、诗人、小说家及批评家王尔德,以其新颖鲜明的艺术观点、精妙的语言风格征服了无数读者,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成为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论文以王尔德作品的语言魅力为基础,对王尔德作品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及其对现代中国文学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探讨,以促进东西方文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20.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自幼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他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有着古希腊精神的影子。解析《道林·格雷画像》中体现出的柏拉图式爱情,有利于我们把握王尔德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