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教育形态,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然存在通识教育目标定位模糊,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失衡,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单一,通识教育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因此,需要明确通识教育目标指向,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式,加强通识教育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培养目标着手,进而阐述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高职公共英语作为一门课程与大学英语具备高等教育的一致性,必然也是一种通识教育。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当实施通识教育并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得以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外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面临困境的创新之路。那么外语通识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识教育是否该本土化,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如何建立人文教学环境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更多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构筑医学生的人文底蕴,注重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道德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开展了通识教育,虽然现在的通识教育还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进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等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真正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的另一种教育,是对专业教育的升华和整全。通识教育的演变历程和与专业教育的比较辨析表明,通识教育具有"知识性"、"精神性"和"信念性"的三重特性。因此,在发展时序上,应遵循三个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预备阶段;专业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补充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引领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是对专业教育过分专门化的匡正,但是它和专业教育并不是完全分隔的,如果能在专业教育中找到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适当切入点,"专业课程"可能会成为"通识课程"之外推进通识教育的一条新路径。以法学教育为例,法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与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契合度,通过法学专业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具体途径有两条:一是法学教育中内含的对法治精神的培育和对思维、写作与交流能力的训练,与通识教育目标具有极大的重合度,因此通识教育的同类目标可以在法学教育中得以自动实现;二是通过充实法学主修科目的方式实现通识教育目标,例如在阅读经典中寻找法学的历史与传统,在教学案例中融入社会、经济和文化道德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中国高校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很多高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的一种外在形式的模仿,使得中国大学中通识教育进行有些偏颇。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将通识教育融入课程、进入课堂,才能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各不相同的系科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使缺乏共性的不同专业具有共同语言,这样的教育方法才是作为大学应具备并发展的,以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方向才符合大学之道的思想。通识教育是沟通现代与传统,使文明不致断裂的有效工具,通识教育也是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具有通识教育的深厚传统。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步青主政复旦大学时已经开始了通识教育的早期探索,苏步青关于通识教育的思想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苏老的求学治学经历联系密切,是对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早期探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想解放的产物。他的通识教育思想反映出一代知识分子的觉悟和认识,也反映出一位伟大教育家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高职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既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这一概念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组多层面、多维度的伴生概念。二者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高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也应该从教育思想(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三个层面去解释和定位。二者的辩证有机统一要依靠以通识教育思想统领人才培养工作全局,构建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具有通识教育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被誉为"公立常春藤"的密歇根大学自建校以来便继承和发展了"自由教育"思想,经过近200年的历史积淀,密歇根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通识教育的雏形期;塔潘课程改革时期;工业化时期的通识教育;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革新;通识教育的新探索。由此可以归纳出具有密歇根大学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追求普遍性知识;强调专业发展;重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关注跨学科的发展;培养领袖与公民。密歇根大学的成功经验证实,大学应当走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倪肠 《高教研究》2007,23(4):22-26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但其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通识教育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目前实际情况的可行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阐述了如何把现有课程按照通识教育本质特征将其"通识化"改造成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此,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基于高校德育的性质和特点,探析受通识教育冲击下的高校德育的风险与防范,明确高校德育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宁 《文教资料》2011,(26):185-187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全面发展的学生,符合当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的要求。本文分析通识教育、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内涵,探讨通识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作为培养基础宽厚、综合素质强、具有批判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全人"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通识教育内涵和培养目标的准确理解和定位是推行通识教育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具备扎实的职业素质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素质。实施通识教育可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明晰目标与理念,建立通识教育的管理体系;从院校实际出发,构建具有少而精、综合性、渗透性,适宜高职教育的通识课程体系;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体系;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设立科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区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有价值信仰、人格完善、勇于社会担当负责的理想主义者。通识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在通识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和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从通识教育的目的、课程及其过程三方面讨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价值,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文化营造及其价值挖掘是通识教育得以改善和质量提高的必须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