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歌唱形式和召唤模式四个方面对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非洲文化特色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中的非洲文化特色非常突出,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歌唱形式和召唤模式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宠儿》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体现了黑人女性摆脱梦魇般的悲惨命运,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力下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追求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寻找出路得到救赎,从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文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宠儿》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5.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当今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于1987年发表的《宠儿》是其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宠儿》自出版以来,一直倍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已有许多评论家对《宠儿》的主题、语言、人物、象征及叙事视角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目前的评论资料来看,很少有评论家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比较,因此,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对《宠儿》的新旧译本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细读《宠儿》,联系作家的家庭和教育背景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莫里森的宗教救赎观。莫里森的思想受到西方基督教和非洲传统宗教的双重影响,他通过《宠儿》指出黑人要想获得救赎,不能被动地等候上帝,而要团结起来面对过去的伤痛,获得精神的解脱。  相似文献   

7.
托妮·莫里森倾向于在作品中表现创伤和创伤性的体验,在她的两部重要作品<宠儿>和<天堂>中,无论是对集体种族的创伤记忆的表现,或是对以女性为主的创伤性体验的言说,都流溢出了浓浓的创伤情结.但是,在此之上,托妮·莫里森能够及时地向人们指明走出记忆、走过创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为难得.  相似文献   

8.
刘星 《文教资料》2009,(24):20-22
一个原本在历史上被剥夺了语言权利的民族,在托妮·莫里森书写的这段历史中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和<宠儿>实现了穿越时空的往返旅行,在带有魔幻色彩的故事表面隐含了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真实.本文结合族裔文化语境考察<所罗门之歌>与<宠儿>中的文学原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作品体现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其巨作《宠儿》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在黑白文化冲突中 ,黑人 ,尤其是黑人女性遇到了身份危机。《宠儿》的发展史就是黑人族群 ,尤其是黑人女性的艰辛的身份求证之旅 ,最终 ,《宠儿》通过塞丝的自我求证和冤魂“宠儿”的讣证使黑人女性得以逃脱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0.
杨晓慧 《文教资料》2008,(26):32-33
<宠儿>描写了一个取材真实的美狄亚式的母亲的故事.通过女主人公瑟思在饱受奴隶制的压迫后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和现实的行动:逃跑--消极反抗--积极反抗,表现黑人被践踏的人格和被戕害折磨的内心世界,着重挖掘奴隶制对黑人造成的心灵创伤.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后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叙事的风格往往以碎片式的叙事模式、多重叙事角度进行描写内容,同时将作者的内心独白进行完整的表述,这些叙事的风格就是美国的后现代叙事策略。本文以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为例来对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创作中的叙事风格进行分析,以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湘南学院学报》2017,(4):49-54
莫里森的《爱》以上个世纪中后期美国后民权运动为背景,叙述了种族主义和男权制度下黑人女性群体的个人和集体创伤经历。小说借助非线性叙述和多重叙事视角的转换来构建创伤事件。结合创伤理论和叙事学理论,从创伤叙事策略、集体创伤和家庭伦理创伤三方面解读了《爱》中的创伤叙事。  相似文献   

13.
托妮·莫里森在她的第二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许多怪诞而生动的死亡场景,这些场景对目击者的心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主人公奈尔看到"小鸡"落水时所感到的令她困扰的快感为出发点,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快感、"原乐"及其中蕴含的审美与伦理—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4.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母亲塞丝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在时间中的驻足使塞丝生活在不可磨灭的阴影中,而女儿的鬼魂再次刺痛了塞丝心底的记忆。生活在过去遗留的创伤中,永远受奴隶制的压抑,黑人将终究活在罪恶之中,不能自拔,只有走出过去,才能重拾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王金明  徐丹 《英语广场》2023,(16):52-56
《恩惠》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于2008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该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好书”之一。《恩惠》展现了17世纪后半期男性农场主雅各布及与其共住在农场的四位女性的生活。该书引起了读者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如何共存的思考。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恩惠》,帮助读者理解莫里森关于建立男女关系更加平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刘鑫 《华章》2011,(16)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是一部描写生活在美国10世纪70年代的"前黑奴"小说.真实地再现了黑奴们所遭受的种种非人的待遇,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类的母爱,是一种既有无奈又有畸形的爱.<宠儿>是对美国奴隶制的控诉,也是对人间大爱的赞美和歌颂.  相似文献   

17.
18.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上著名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也是非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她的作品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与现实中,因而种族问题一直是她作品的研究热点,在《宠儿》这部作品中,除了表达种族歧视这一主题之外,也将两性关系作为小说的一条暗线贯穿于故事之中。本文主要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中复杂的两性关系,文中男女关系沿着失衡--缓和--融合这一主线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在男女矛盾不断激化又融合的过程中,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共同成长,女性有了觉醒的意识,男性也从逃避者转变成女性斗争的协助者,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共同对抗种族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