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主体意识教育。培育公民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心理意识,克服凡事靠等、靠要的依附意识,剔除落后的臣民意识、草民意识,并使公民获得与此相关的知识结构。公民主体意识的确立,意味着人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和独立人格的真正确立。在社会生活中,公民能够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进而树立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2.
<正>公民意识是公民在公民社会中所形成的对于自身主体性、权利和义务、社会身份、政治地位等的理性自觉,是公民对于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念的自觉反映,包括公民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社会权利、社会责任和社会基本规范的感知、情绪、信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公民社会的内涵、特征、存在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公民意识教育能为公民社会的构建提供意识层的基础和能力层的保障、公民意识教育理应成为公民社会的奠基性教育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的一项历史重任。公民意识教育重大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提供必不可缺的文化支撑。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充分认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完成公民意识教育这一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5.
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我国,首次提出公民意识问题的是彭真同志。1982年,他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指出:要求公民提高自己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人翁的自觉性,正确地维护和行使自己的各项权利,自觉地履行自己的各项义务,“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精神文明决议》)又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  相似文献   

6.
略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学校德精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公民意识教育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对加强学生德育,促进学生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内涵所谓公民意识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自身身份及权利义务的观点和看法,主要包括道德意识、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及政治意识四个层次。公民意识教育包括道德意识教育、纪律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和政治意识教育四个方面。其中道德意识教育是基础,它以“五爱”为基本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大学生维权活动日趋频繁,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大学生维权活动的发生机制、大学生维权的现状以及人们对待大学生维权的态度,探讨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陆毅天 《中国德育》2013,(18):74-75
加强未成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是培育未来合格公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也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2005年,江苏省教研室从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引进了"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项目。我校作为首批实验学校之一,在中高年级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探  相似文献   

9.
公民与公民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意识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课题。在我国虽然早已有了“公民”这个概念,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人们并没有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障碍之一。本文提出了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和我国公民教育在人的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李季公民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公民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公民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法治中国的社会基础是培育公民的法治意识,因为公民是法治国家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体现者。大学生公民的法治教育是高校理应承担的教育职责和社会责任。大学生的敬法意识、懂法能力和守法行为不仅需要大学教育,还需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的自觉养成和积极践行。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是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阶段,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有不同的意义。就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其不但需要注重文化传授更需要强化学生素质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公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就是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是现代合格公民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培养公民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是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这关系着国家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和发展,决定着国家能否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对公民意识教育提出的新论断、新任务和新要求。大学生是未  相似文献   

15.
曾彬 《教育艺术》2008,(1):15-16
我国幼儿公民意识培养的现状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应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即从幼儿期到成年后的教育. 我国在最近十来年才开始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在这之前,由于公民意识教育和提升的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了我国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滞后,主要表现在公民的集体主义思想和权利义务观较差,权利义务的协调性较差;具体表现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缺乏社会公德意识,缺乏遵纪守法意识、破坏环境的现象日益增多,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隐患和不良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也过多重视智力开发、艺术教育、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却疏忽了对幼儿进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许梦娟  李进 《考试周刊》2011,(51):218-218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它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国民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信仰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合格的公民意识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更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从介绍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的公民教育思想入手,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公民教育理论为借鉴,联系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我国公民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转型期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和选择。如何让中学生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公民意识教育是个很好的切入口。通过促进中学生社会角色意识的觉醒,强化民主法制、权利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治品质,以及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社区资源,通过社团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外活动广泛渗透等途径,在中学生中普及公民意识教育,让扮演好社会角色成为每个人的一种价值选择,有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构成,这三部分人格结构以自我作为中介,受到本我的驱使和超我的控制,它们相互冲突又协调统一,构成了完整的人格。我国公民建设起步较晚,存在着意识淡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掣肘着公民社会的建设。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参与者与主导者,其公民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我国文明的发展程度。在学生和谐统一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应正视本我,发展自我,引导超我,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独立自主、规范约束与遵守公德等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依据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的认识,及其对相应的责、权、利的认知和价值取向。公民意识体现在公民广泛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