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愈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成为广大教育者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小组合作学习逐渐开始受到教育实践者的重视与关注。新课程标准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型,教学模式发生很大改变。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及合作学习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尤为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外语作为一门应用语言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尤其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少必要的发言机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中正一点点地流失。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达机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许多英语教师们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针对传统学习方式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理念的提出对传统教师角色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代名词,不能孤立地单独完成指导而必须走向合作。因此,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教师必须要转换角色:抛弃"权威"意识,树立合作意识,加强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也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杨有 《吉林教育》2006,(4):52-52
社会的发展需要合作,一个人的生活与生存都离不开合作,现在多数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合作精神,不懂合作方法。如何在目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精神不单体现在学科教学中,在班级工作中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课堂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自我学习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是发展所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与其他成员共同学习,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水平,进而提升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任务,有分工地互助学习,特点是鼓励学生为集体和个人利益一同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化学是一门探索性学科,学生之间的合作更有助于学习进步,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缪娅洁 《考试周刊》2014,(77):55-55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主动、探究、合作"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崔坚强 《陕西教育》2002,(10):37-37
"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是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所谓"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形式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我发现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艺术欣赏、绘画创作还是工艺设计,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还能从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正是我们以往教学中所缺少的.我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既担负着重要的小学生科学启蒙的责任,同时又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学习到科学知识。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今天,新课程标准大力提倡"要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体现出这一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学习或者教育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合作精神等,对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进行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教育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行科学分组、明确分工,选择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采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了学习,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陈杰 《考试周刊》2013,(67):111-112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思想,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精神"。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兴趣、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开始倾力倡导并着力打造能效"ACP课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为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教学为核心,以"小组合作"为主体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展示能力、具备竞争意识、团队观念和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ACP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采取"自主学习三部曲"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展示学习成果,从而获得的学习的能力及达到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施行,在如今的教育当中,学生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新的主流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新时代是自主学习的教育时代,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的自我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有利于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学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提倡的合作、互动、探究的教育理念使当下课堂得到最大限度地丰富充实。在美术教学中,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习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尹会芬 《考试周刊》2009,(32):83-83
一、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开放学习内容,放飞学生心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方式。”实践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缺少独立思考,就容易导致少数优秀学生“垄断”,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成了陪衬的结果,这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探索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们不可忽视传统教学中的独立。独立就是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手脑并重,从而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一节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美术课,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学习环境的构建,提出小学美术课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王静 《甘肃教育》2003,(9):35-3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而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人与人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的素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培养合作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界出现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同时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各中小学院校都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而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学习方法,结合国内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合作与创新是21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合作学习作为现代发展性的教学策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强调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更应是生生互动与对话的场所.小组合作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体参与及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