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内斯特.盖恩斯是一位著名的当代美国南方黑人作家。他是一位充满着历史感的作家,其许多作品都反映或重构美国黑人的历史。本文将从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出发,主要讨论其作品《简·皮特曼小姐的自传》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一批重要的非洲裔女作家的新奴隶叙述文本相继问世,不断的引起学界的关注。新奴隶叙述文本常以黑奴史为主题,以黑奴为主人公,重访非裔美国文学中关于黑人主体、黑奴史和黑人文化的再现问题。玛格丽特·沃克的《欢乐》被认为是第一部重要的新奴隶叙述,它的叙述改造了传统奴隶叙述的叙述模式。从主题模式、叙述对象、叙述形式等方面将《欢乐》的叙述与传统奴隶叙述进行对比,以期发现《欢乐》与传统奴隶叙述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黑奴摩西在《野草在歌唱》中的文本隐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在歌唱》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殖民地的画卷,同时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人物——黑奴摩西。作者莱辛对摩西这样一个普通黑人的刻意塑造是别有用意的,作为小说中最值得读者同情和尊敬的一个人物,摩西在作品中有着不容读者忽视的文本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4.
安德鲁斯的论著《讲述自由的故事》,将黑人自传研究纳入一个内含三重关系框架的大系统:黑奴作者与白人中介(白人速记员、白人编辑,白人出版商)、黑奴作者与白人读者、黑奴作者与废奴主义社会大环境。通过研究黑奴叙事的写作与阅读,安德鲁斯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白人读者因为采用了双重阅读策略而导致黑奴叙事长期以来被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5.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伊丽莎白·比彻·(Harriet Elizabeth Beecher Stowe)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博大的基督文化,通过描绘被压迫黑奴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基督教与蓄奴制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该文试图通过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汤姆的形象,作品的意义浅析基督教文化对美国黑奴解放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迎春 《海外英语》2012,(3):216-218
《宠儿》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为莫里森获得199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该文重点分析了莫里森独特的奴隶叙述方式及其在整个黑人文学中的文学地位。莫里森以奴隶尤其是女性奴隶的角度描写了奴隶的真实内部生活,改写了黑人女性在传统的奴隶叙述及主流文学中的刻板形象,揭示了掩盖黑人真正历史的沉重黑幕!填补了以往奴隶叙述的空白,为重建黑奴文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历史上,黑人一直作为奴隶存在,种族歧视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直到1863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在林肯总统的领导下签署了《解放奴隶宣言》,但是黑人仍然受到压迫和不公平的对待。进入20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美国黑人开始反对这种压迫和不公平,黑人作家也开始活跃在文学领域。1952年,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发表了小说《无形人》,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很大的争议。这篇小说不仅批判了种族歧视,而且提出了人们普遍面对的困境:寻找自我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黑人自传是美国自传文学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尤其是黑人女性自传。因女性身份、肤色原罪等群体特征,黑人女性自传揭示了多重自我、呈现了“我”与“我们”的代表与被代表关系。然而,近年来被关国文学界重新发掘的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自传《路上的尘埃痕》,却打破了黑人女性自传揭示群体性自我的传统,通过消解“我”的种族身份、女性身份而构建了“纯我”,而其现实生活中“真我”却被作者以迂回式叙事策略而遮掩了。“纯我”与“真我”在自传文本中以复调式叙述结构、以此消彼长的延展而达到最终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笔下的黑人不是那种常见的逆来顺受的奴隶形象,他们并没有因为处于被奴役的地位而卑躬屈节、听从命运的任意摆布。斯托夫人则通过她笔下愚忠的、以德报怨的、不抵抗的黑奴形象对当时的蓄奴制及宗教在维护奴隶主统治方面的反动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不同的黑奴形象反映的是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背景与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重要的非裔作家新奴隶叙述的文本问世,也不断引起评论界的关注,非裔美国作家欧内斯特·盖恩斯的《简·皮特曼小姐自传》正是一部用新奴隶叙述这一文类重写奴隶历史的力作。对该小说的新奴隶叙述形式和主题梳理和探讨,以期挖掘其新奴隶叙述的文本体征。  相似文献   

11.
李芙蓉 《文教资料》2014,(21):27-28
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美国非裔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其被誉为20世纪版奴隶叙述文体的自传作品《黑孩子》自1945年出版伊始,就登上最畅销书榜的头名,并获得评论界的如潮好评。在这部经典之作中,赖特用蘸满血泪悲愤的笔触,通过我与自我,我与他人及我与时代三维事实的交融书写,再现南方种族主义猖獗之下黑人群体穷困和窒息的非人生存境遇,严正控诉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生命和灵魂的践踏,鞭笞白人优越至上信条的罪恶,并映现黑人群体对充满尊严和人性的自由平等世界的希冀和追寻。  相似文献   

13.
李倩  万雪梅 《海外英语》2024,(6):200-202
在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克里奥尔黑奴》中,情节发展刻画了前黑奴希科和穷白人阿格蕾伊面临的饥饿困境,希科无私地将来之不易的食物送给阿格蕾伊,表现出其利他主义的一面。而在情节发展背后,还存在一个隐性进程,以饥饿困境为支撑点,它凸显出对黑奴屈从主人的刻板印象,展示出肖邦种族观念中保守性的一面。情节发展和隐性进程既互为补充又互为颠覆,邀请读者做出复杂反应,对于全面理解作品内涵和作家思想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文坛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美国文学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的珍品。作品通过对美国内战前一个白人小孩和一个黑人奴隶的神奇冒险故事的描述,反映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和价值观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现实主义手法、人物刻画以及地方色彩三方面挖掘作品的成功之处,使读者对该作品有一个更加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宠儿》是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最好的作品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位黑奴母亲的弑婴故事。本文着重分析了《宠儿》中畸形母性的表现,并对导致这种畸形母性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展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22岁开始写小说至今50年文学生涯《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一书日前推出中文版。中国作协主席、作家铁凝为该书中文版作序。“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据她回忆,她对大江先生的好感源于“第一面”:2000年初秋,来华访问的大江,面对中国社科院外文所设午宴,建议与会者用盒饭,称这样既简朴又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8.
契斯纳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主流社会重要的黑人作家。在“地方色彩”标签下,他的《巫女》取材于当地传统,采用框架故事的叙事模式,“真实”地呈现了内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画卷。更为重要的是,作家把黑人文化与宗教根植其作品之中,通过使用黑人方言讲述的故事,揭露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再现奴隶制历史,展现巫术的魅力以及“天人合一”的黑人文化传统。将黑人文化元素融入地方主义书写是契斯纳特的独创与超越,为美国非裔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如何确立属下主体地位和争取主体"言说"权利从而实现主体效应的策略问题上,斯皮瓦克认为关键议题之一是属下的"再现"。以美国前奴隶女性作家哈里特·雅各布斯的传记《一个黑人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为例,围绕属下主体的再现和效应问题,来探讨"属下能说话吗"这一议题。  相似文献   

20.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之一,“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作者打破小说和自传的体裁疆界,把生活真实的自传事实纳入虚构的小说框架。互文性、私人性、身体性、真实性四个维度,体现了小说的自传性特点及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