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鲍的山水诗表现出尚铺排、讲对偶、雕琢辞藻、精心刻镂、以新奇丽密称胜的相似特征 ,但由于其生活、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在创作中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照态度 ,两家的山水诗同少异多 ,各具特色。谢诗追求理与情的契合 ,情与景的交融 ,情景理三者的贯通一致。鲍诗几乎完全屏弃了“玄理佛趣”,其基本特色表现为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苍凉沉雄  相似文献   

2.
南朝诗人鲍照的山水诗较少有人重视。本从语言、结构、写景和意旨等方面谈他的山水诗。鲍照与谢灵运的山水诗部“尚巧似”,逼真地描写景物,这是时代的审美风尚所致。但二家山水诗在语言,结构、写景和寄托方面部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玄言诗在东晋盛行有百年之久,在这期间,山水诗也在发展着,它们之间互相交融,彼此消长。东晋后期湛方生的山水诗已是较成熟的山水诗了,此时玄言诗与山水诗的消长已发生倾斜,山水诗呈蓄势尽发的态势。刘宋时的谢灵运、鲍照对山水诗的成熟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谢灵运以写景细腻精致擅长,鲍照以取景奇异感情炫魄著称,二者又程度不同地都融情于景。谢诗承继玄言,而又降其为附庸;鲍诗无承老庄,激抒胸襟块垒。二人对玄言诗的消退和山水诗的勃兴的贡献至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是六朝时代一位有着多方面才能和素养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具有"赏情适性"的审美追求。此种创作审美追求突破了"诗言志"的传统,强调了审美主体的心灵自由性,以及审美的超功利性,把文学上升到审美经验层面,摆脱玄言的藩篱,走向诗的审美独立,成为我国诗歌美学转型期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5.
鲍照是刘宋时期的杰出诗人,其山水之作多有可观之处.由于深受当时以玄思关照的山水审美风气的影响,"以玄对山水"成为其山水诗背后的灵魂.具体表现在其山水诗的意境充满了栖遁之情,其山水诗的风格流溢着遨游无限的俊逸之气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杨成靖 《文教资料》2011,(36):22-24
六朝陈郡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其家族传统有着密切关系。谢安在政治上的崛起和谢灵运在文学上的成就,给谢氏家族增添了无限光彩。以此二人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名士有着共同的性格气质:爱好清谈。热衷于集会,通晓绘画,任诞放达与纵情山水。正是这四方面的家族传统决定了谢氏家族山水诗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甲子 《唐山学院学报》2015,28(1):86-89, 104
从赋法起源的"形似"说,在魏晋南北朝诗论、画论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不仅确立了"文贵形似""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审美观念,而且被诗人积极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中。其中,尤以谢灵运为代表,其山水诗中使用的"形似"创作手法,与南朝山水画的艺术手法是相通的,都体现了以"形似"见长的空间感。  相似文献   

8.
谢朓是继谢灵运之后的又一位著名山水诗人,其山水诗创作深受后者的影响。但是,谢朓诗才高明,能在继承灵运的基础上,融汇自己的个性、经历和时代精神,既学习前人,又有所超越。尤其是其诗自觉运用声律,对句整齐,体式严格,体现了永明体的诗风,又能挣脱以诗谈玄说佛的束缚,独具清婉流美之风格,对后代山水诗创作亦产生了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谢月兆,是继谢灵运之后,南朝山水诗的又一个突出代表.他对大谢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清新风格.本文试从情感、结构及语言三方面对二人加以比较,以论述小谢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新变.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与田园诗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陶渊明诗朴素淡雅,谢灵运诗华丽雕琢;陶诗语言清如水,谢诗丽如虹;陶渊明以无为的心态在写实,谢灵运则以激荡的心情在排遣.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美学意义上说,可把山水诗分为壮美和柔美两大类。山水诗创作必然会掺入诗人的主观感情意识,这是在欣赏时应该把握和辩证对待的。作为生命个体,诗人对人生和宇宙之间的有限与无限所形成的巨大反差有着极敏感的觉察和体验。山水诗重视人与宇宙精神的深刻契合,重视作者个性和心灵的物化。  相似文献   

14.
无纸化考试是指利用计算机完成试题库的建立和管理、选题组卷、上机考试和阅卷评分等各个考试环节的活动,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考试模式中存在的效率低下、试题质量难以控制以及试卷的保存和运输成本过高等问题,是今后考试模式的发展方向,无纸化考试是远程教育的一部分,是远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考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并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依据,据此提出无纸化考试在现行远程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死水》、《大堰河———我的保姆》两首爱国主义新诗在意境、情调、体式的方面的分析 ,管窥中国现代文学中格律体和自由体新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诗经》在整个春秋时代广泛流传于上层社会 ,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时尚———列国君卿直接以诗歌为工具 ,在政治、外交活动中谋求实际效益。西周之初 ,礼制渐趋完备 ,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典制 :礼有定制 ,乐有定谱 ,诗有定篇 ,代代相承 ,不容僭越。东周以降 ,王室陵替 ,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 ,赋诗被各种性质、各种形式的会盟、燕享等政治外交活动所利用。赋诗的典礼性为政治性所取代 ,赋诗的典礼性成为一种虚假的装饰 ,百年之间蔚然成风。春秋赋诗直接影响到诗的流传 ,这是其在历史上产生的更为深远、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维和苏轼,分别是前后两个山水诗创作高峰的代表人物。通过具体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王维山水诗与苏轼山水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主要表现在:从创作运思阶段对审美关系的处理来看,有重客体与重主体的不同;从作品中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有人自然化和自然人化的不同;从诗人的创作才能倾向来看,有以才气为诗和以才学为诗之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丁念金 《教育学报》2006,2(1):36-42
学与教的关系问题,是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本体论关系又是这一问题中最根本的方面。对此,西方和陶行知时代之前中国的看法为“分”,即把两者作为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活动分开来对待;几十年以来中国流行的看法是“合”,即把两者合为一体。我们认为,应然的理解是“分中合”,即它们是两种本质上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将它们分开来对待,同时看到两者的密切关联和时空上的部分重合。当前急需实现的转变是“分”,这种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面临着很多环境问题,城市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还有噪声污染等,这些都是困扰着景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的问题。在设计中如何通过水这一介质来缓解城市气温过高,减低热岛效应发生的机率。同时在设计水岸景观时做到既美观又不破坏水域内的生态平衡和小气候环境的变化,还有待于加强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