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文章对以往"由"字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讨论"由"字句的定义、施事"由"字句的研究和"由"字句的研究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由"字句定义的范围应该扩大,以往对施事"由"字句的研究较多,而对"由"字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谈《孟子》的被动句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孟子》一书中的被动句式做了考查并做出统计,发现只有"于"字句和"见"字句。以"于"字句和"见"字句为主,结合其它先秦著作中的"为"字句和"被"字句对上古被动句式做比较分析,找出各种句式的结构和表意的特点,并重点对"于"字句做些初步探索,对能否表被动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与典型的"把"字句比较,绥德方言"把"字句有四种类型较为特殊:"把"字句不带补语、"把"字句无处置动词、"把"字句表示祈使语气、"把"字句与"被"字句套用。本文就这四类句式进行结构、语义描写,同时对其中的一些句式作历史溯源与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浅析“有”字句的句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字句是汉语中特殊句式的一种,使用频率很高。前人对于它的研究手法多样,句式划分多种多样,各有特点。笔者从现代汉语"有"字句的结构出发,对"有"字句的句式系统作了详细的划分,力求能够为近一步研究"有"字句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自建语料库,对母语为手语的高中听力障碍学生的"是"字句进行偏误分析。研究发现:多"是"偏误"是"字句内部偏误缺"是"偏误;多"是"偏误句中形容词谓语句误用为"是"字句的比率较高;"的"字短语对"是"字句内部偏误有较大影响;"是"字句代词作主语时容易缺失。"是"字句偏误的原因有:"是"字句本身特点的制约;手语负迁移;听障生其他语法掌握不佳的影响;教材和教学方面的不足。针对听障生"是"字句偏误特点提出如下教学建议:加强"是"字句主宾语语义关系的教学;教授自然手语和"是"字句的转化规则;科学安排教学顺序,注意句式的区分。  相似文献   

6.
瓯语中的"把"字句有多种句式,"把"字句中的宾语、状语的位置也具有瓯语方言自身的特色,本文通过与普通话"把"字句的比较从瓯语"把"字句的句式、特点对瓯语"把"字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被"字句是在实际语言运用过程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句式,如果从动词方面来看,"被"字句更是当之无愧的高频率句式。当然,"被"字句的出现频率远高于和它有相似语法意义的"把"字句。本文从"被"字句历史发展出发,论述了"被"字句与"叫、让、给"的关系及"被"字句和"被"动句的区别,最后对中职语文语篇层面的"被"字句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余小庆 《学语文》2014,(2):54-56
正"把"字句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把"字句的定义,有广狭之分。本文研究的"把"字句指的是谓语部分带有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可简单描写为"S+把+NP+VP"。下面将"把"字句做细致的分类,并根据"把"字句对否定副词"没(有)"、"不"选择性的强弱,将"把"字句归结为三大类型进行分析考察。一、"把"字句的分类  相似文献   

9.
将印地语与汉语"比"字句进行对比研究,介绍了以印地语为母语的印度留学生汉语"比"字句的使用偏误情况,归纳了"比"字句偏误产生的类型及原因,以期对"比"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字句是汉语中有独特功能的句式,对外国学习者"有"字句的习得情况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拟将"有"字句分为五种下位句式,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习者的正误用例进行分析,并对其习得顺序进行探讨,最后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由表示“已经”意义的副词“都”组成的“都”字句。“都”一般读轻声,强调事情的已然性;句末有“了”。这种句子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富于表现力,口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的疑问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搜神记》的疑问句的穷尽性调查,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该书疑问句的特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古汉语疑问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中的“其”字总共出现571次,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为534次。用作语气词为32次。用作连词为5次。其中用作代词的情况最为复杂,包括用作人称代词、用作指示代词、用作兼语、用作作为造句成分的主谓结构的主语、用在数词前,表示“其中之……”或用在表示顺序的词前,表示顺序.“其”用作语气词,我们可以将它分为“语气副词”和“语气助词”。“其”字用作连词,有时表示假设关系,有时表示选择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介词"在"在古汉语句子中出现的位置及与之相搭配的动词的考察,认为现代汉语中"在+处所"的用法基本沿袭了古汉语。"在+处所"前置表示动作事件,整个句子强调动作;后置表示状态,句子强调的是动作的处所。  相似文献   

16.
“我”与“吾”的区别,是古汉语语法中时常被提到的一个话题。自从王力先生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之后,时有学者加以质疑、商榷、补充和修订。我们认为应当逐一将古代文献中的例句加以索引、统计.然后进行分析,这样的结论才是可靠确凿的。本文以《论语》为语料,首先进行了索引、统计。然后对照王力先生的结论进行了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综合英语教学效率,在词汇扩充、句子和语篇理解以及文化教学等方面促进学生隐喻能力的掌握,在词汇上,利用词汇多层意义之间的隐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在语句分析上,借助具体有形的事物来谈论抽象的事物,进行语句分析与理解;在语篇上,隐喻起着语篇衔接和连贯作用,有助于篇章理解;在文化教学上,通过中英不同的隐喻袁达式,学习西方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非指示性there在句法上与动词to be连用,表示有的意思。there为一虚词,无指示性,所以不作句子重音。语义上,there表明主语的物质位置,与英语的各种基本句型结构之间具有一种互动的转换关系,引出了在抽象的空间中存在的某人、某物或发生了某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关于“比”字句否定形式“没有”句和“不比”句的相关研究,考察了“不比”句语义的不确定性和语用特点,并就如何将研究成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NP+V起(O)来+AP"句式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学界对其内部的两类句式研究不均衡。文章立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其内部的两类句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句法生成,因而可以将其归为一类句式,即"NP+V起(O)来+AP"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