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今日供大干求的职场.一些黑中介和招聘企业抓住人们急于找工作的心理.抛出了一个个圈套让人们去钻,或骗钱、或盗创意、或剥削廉价用工……求职者经济受损不说。心灵上还受到打击,有些甚至不敢再去求职了。本文在此曝光一些招工骗子的伎俩。以帮助善良的人们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受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通常说的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主要是指以善恶荣辱等观念去评价人们的行为、去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规范和准则。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道德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共产主义道德因以解放全人类、为大多数人造福为其光辉的旗帜而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美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3.
一、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对话情境”。《你—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是源于生活,流自肺腑的。它以人们司空见惯,而又难以觉察的声音为题材,描绘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提醒人们去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去体验、思考、感悟。学会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五彩缤纷,树立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4.
职业道德教育──技工学校的必修课曹义广,牛泉众所周知,职业道德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从事正当的社会职业,并在屈行其职责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遵循的原则和范围。它要求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从道义上用一定的思想、态度、作凤和行为去待人、接物、处事,去完成本职...  相似文献   

5.
论徐訏小说的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訏小说的宗教意识与哲学色彩交融。作者将作品中爱情故事布置于基督教义环境中,以文学的形式从哲学意义上展示和探讨了抽象与具体、彼岸与此岸、无限与有限等辩证问题,试图让人们在小说的情节中去领悟形而上之“道”;在对精神本体的追求中,流溢着达观、清远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6.
下定义和作诠释是两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它们都以通俗简洁的语言去说明事物的特点,都具有解说性,都采用“某某是(叫、叫做、称为)什么”的形式,正因为如此,最容易纠缠不清,人们也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下定义与作诠释不论是在语言表现的具体形式上,还是在说明概念的严密程度上,两都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心理学在音乐欣赏的授课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音响的物理特征在学生听觉上反映的研究,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在一些非艺术院校没有设置音乐课的情况下,音乐欣赏课与音乐知识和技巧结合起来授课是可行的。音乐欣赏,要去作为一种学问去研究,它不仅是选一些音乐作品供人简单去聆听,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愉悦和理性的满足活动,它同时还有一个拥有无穷智慧的审美能量的群体。从欣赏的反馈中,作曲家和演奏家可以切实了解到自己的艺术创造所产生的社会及人们的心理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8.
夏天     
文章以呼唤式的语言,“到原野上去吧”,召唤人们在夏天——“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大地的奉献”,因为“庄稼完成了生命”,“成熟了”;召唤人们“在青草地上躺下”,消除“疲劳”,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天空的“辽阔无垠”和“湖水”“夜谈”的美,热情赞颂了夏天的成熟及夏天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夏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电视纪录片被人们‘“炒”得火热。这与近年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繁荣密切相关。一系列电视纪录片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它已不再满足于影像艺术的精致与完善,而更注重对现实历史的揭示深度,以冷静求实的目光去观察历史、思索历史”,“成为时代的文献笔记与历史备忘录”。“于是,人们开始注意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研究了,特别是对电视纪录片特点的认识与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现代纪实本体论为基础,试图探讨电视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纪实性与艺术性。一、现代纪实本体论及其对电视纪录片的影响纪录片这一名词…  相似文献   

10.
对岸     
我渴望到河的对岸去。在那边,好些船只一行儿系在竹竿上;人们在早晨乘船渡过那边去,肩上扛着犁头,去耕耘他们的远处的田;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在叙事上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了叙事跳跃,多层转述等叙事手段。叙事跳跃的运用使作品在叙述上刻意留下了时空空白;多层次的转述使作品的整个叙述成为一种较为开放的系统,它抹去了叙述者的绝对权威,容纳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比与联系。这些叙事手段的运用都有意给读者留下一种空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从而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产生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鲁迅小说中,故事的叙述者对事实的讲述和评判往往与隐含作者一致,是一种可靠的叙事。鲁迅通过选择适当的叙述者,控制着读者对小说作者的想象,从而形成了合理的叙事距离。  相似文献   

13.
《高祖还乡》是睢景臣的成名之作,是元代散曲同类题材中硕果仅存的一篇。散曲在载体的选择、叙述视觉以及语言形式上都造成了一种文本与读者的恰如其分的“间离”,有一种奇特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人性、父权和宗教三个方面分析了克莱斯特的小说《O侯爵夫人》中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作者在通过不可靠叙述与读者建立的对话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5.
叙事视角涉及谁在看,看到何人何事何物,看者与被看者是怎样的态度,读者处于何种召唤视野等问题。叙事视角直接关系到文本信息的传达,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是西方叙事学近年来研究最为普遍的维度之一。本文通过对毕飞宇小说视角的具体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这种叙事视角的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霍桑在海丝特.白兰出场一章采用了以对话为特征的叙事策略。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叙事模式使读者在探疑解惑的过程中实现了与叙事对象的交流。读者进一步接近了作品人物所处的时空和心态,实现了在心理上的认知和接受。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dual coding designs (text group: image plus on‐screen text versus narration group: image plus narration) in Chinese character acquisition. A total of 66 college students who did not have prior knowled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text group or narration group.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eatments (text group versus narration group) and test occasions (immediate and delayed post‐test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immediate post‐test and in the delayed post‐test. Howev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st occasion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both the tutorial design factor and the cognitive load factor. Overall, participants in both groups achieved high scores in the post‐tests and showe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dual coding tutorials.  相似文献   

18.
彭学军的少年小说创作植根于一种独特的南方映象。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全知式的叙述人称、舒缓的情感叙事以及穿插式的乡土解说,构成了彭学军少年小说的叙事方式。彭学军在生活中总是带着敏锐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她充满智慧的笔下总是能将童年日常琐细的事情化腐朽为神奇,让质朴的文化情感和气息悄悄地流入每位读者的心田。  相似文献   

19.
福克纳在其创作中采取了反讽、多角度叙述、意识流、延宕等多种文体形式颠覆了传统的叙述模式,使叙述活动成为一种自足的本体,其产物就是文本。如此,追问存在与追问语言的活动便合而为一。读者在进入其迷宫般的文本的同时,既参与了一个创作行动,又参与了一个道德行动。  相似文献   

20.
霍桑在《红字》中采用了以对话和颠覆为特征的叙事策略。通过叙述人与叙事对象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叙事模式使得读者在探疑解惑的过程中实现了与叙事对象的交流。读者进一步接近了作品人物所处的时空和心态,实现了对不同认知的接受。同时,叙事人也实现了所期望的颠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