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62年之前的王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其重民思想依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特别是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范畴。1862年之后,王韬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开始向近代转化,其重民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而从其重民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萌发时便具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王韬不可能比其同时代人走得更远。即使如此,其重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江世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88-90,110
民本思想是近代早期思想家提倡政治变革的思想武器。龚自珍同情民众疾苦,对“君权神授”观提出质疑,憧憬民众所建立的新王朝。林则徐在政务活动中以民众观为准则,提倡民心可用,号召民众抗御外敌。魏源通过著述论证民众观,敢于批评君主,提倡重民,重臣轻君。他们的开明政治观在当时有积极作用,但还不是人民主权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3.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人民的利益是国家和社会的价值主体,其二,君主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巩固.表现在政治方面是重民意,在经济方面是重民生,在思想方面是重教化.儒家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和君主政治的实际运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构成中国传统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儒家民本思想仍然具有可资借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古代重民思想本质的问题,有人认为古代重民思想亦即古代的民主思想,或称民本思想.那么,在中央集权下的专制体制下,是否真就会存在所谓的"民主"思想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我国古代延续上千年的"家天下"思想和儒家尊崇的"上下尊卑"的礼乐教化,使得中国古代没有出现过真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5.
魏徵是贞观时期的著名谏臣,他从自己仕宦经历和社会阅历出发,形成了以重民和重视君主个人修养为特色的法律思想,即以隋为鉴,以民为本,处理好君民的舟与水关系;君主要明德慎罚,轻徭薄赋,取信于民,对民进行教化,使之能够安居乐业,这样国家的统治就会稳固.君主要公平执法,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以诚信为本,信任大臣;主动求谏纳谏,决策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主在统治思想和统治方式方面要居安思危、始终如一等.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明清之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明夷待访录》,黄宗羲代表作,激越昂扬的战斗檄文。为使封建君主“不敢自为非是”,《明夷待访录·学校》首次呼吁“公其非是于学校”。这一呼吁,有胆有识,犹如警钟木铎,激荡人心。其重学校、轻君主、反封建、抗专制的民主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颇富特色、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何顺 《考试周刊》2012,(52):38-39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其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人性本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而教育是实行"仁政"的重要手段,"仁政"的目的是为民。  相似文献   

8.
《民宪》是抗战时期民盟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宣传宪政是其重要宗旨。《民宪》的宪政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宪政的内涵、宪政的重要性、人民与宪政的关系、党派关系、宪法的制定等。《民宪》是研究抗战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第二次宪政运动的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9.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主要包括:“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以仁王天下、以德治国,君主民本,人治观念,改革变通思想等内涵.它是中国多元复合体政治文化的主体,具有重民、以民为贵,亲亲与尊尊同体并用,着眼伦理本位,强调对封建统治者权力加以约束等特征.这些思想对当代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代有作为的执政者和政治家 ,都一贯强调民本思想。他们普遍认为 ,国之根本在于民 ,人民群众是国家、君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水 ,国家和君主是舟 ,水干舟自灭。没有黎民百姓 ,哪有什么国家 ,没有被统治者 ,哪来的统治者。国家、君主和人民群众是血和肉的关系 ,相互依存 ,相得益彰。从殷周时期《尚书》的“民唯邦本” ,《诗经》的“宜民宜人” ,先秦时期孔子的“仁政”、“爱民” ,孟子的“民贵君轻” ,荀子的“君舟民水” ,到汉唐时期贾谊的“民为政本” ,李世民的“国依于民” ,柳宗元的“吏为民役” ,再到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包括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步入"新时期"以来,人的发展、人性、人道主义思想贯穿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之中,形成中国当代文艺思潮。要用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论、"人性"论、"人道主义"论和"异化"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的创新和文艺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有两块著名的石头,《西游记》里的“仙石”《红楼梦》里的“顽石”。如果说花果山上那块石头是块尚未经过历史加工的原璞,那么青哽峰下那块石头则是经过历史雕琢过的美玉:如果说孙悟空是一个带有原始野性的猴。那么贾宝玉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在从“石”到“玉”,从“猴”到“人”的转变中,表现出了各自性格的同与不同。  相似文献   

13.
"三"字的语义相当模糊,其模糊性较多地体现在夸张运用上。数字"三"可单独成词或句,或与数字"二""四""五""六""七""九"连用,或与表示十进位整倍的数字十、百、千、万连用,用来虚指,表示模糊夸张。同时,由"三"倍之而来的其它非十进位倍数如"六""九""十二""一十八""三十六""七十二"都可表示虚指,以夸张表示模糊语义,这种表达法可看成"三"的延伸。"三"表示夸张的现象,是人类几千年遗留下来的数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数字文化理念的折射与反馈。"三"字夸张是一种模糊而非清晰的表达,这种表达增强了事物表现的模糊美,其本身就是一种模糊审美。  相似文献   

14.
《公正与廉洁:大学生廉洁教育传统文化读本》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从浩如烟海的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选取了"公正、廉洁"的廉政文化要义,概括出"公正为民"、"公忠为国"、"公正执法"、"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清正廉洁"等主题,通过导读、名言、名篇、名人故事的编纂,有叙有论、有述有析,叙、述、析、论得当。该书挖掘了中华传统廉洁廉政思想资源,弘扬了优秀传统廉洁廉政思想精华,丰富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为大学生提供了廉洁廉政文化教育盛宴。  相似文献   

15.
东乡族汉语中,有汉语西北方言(主要是临夏话)的成分,也有从东乡语或蒙古语中借用或变用的成分。本文探讨了东乡族汉语中的"些"、有"、啦哒/哒啦"、阿哈"四个词语的用法及来源,认为它们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源语言的深层语法特点会在习得的另一语言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符号活动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四维、多维、跨维六大类。人类最广泛、最持久的人际交往,是在四维物理空间增加了"心理感受"、"价值判定"等坐标轴的多维符号活动。无论是人际交往中的众际交往还是个际交往,都需要机智调动"物理距离"、"心理距离"、"价值判定距离"等多维空符号才能成功。多维空符号具有多维性和差异性。良好的心态容易接受"必备原则"和"适度原则",提高人际交往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麻城方言里"在"作为副词表示进行体,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在"表示进行体相比,有其特殊格式。"在"还可以用作动态助词放在句末,与麻城方言里的两个常用的助词"倒"、"地"一起,配合形成多种独特的进行体格式。  相似文献   

18.
"琵琶"、"枇杷"、"批把"、"鼙婆"等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文献典籍中经常产生混用现象,被当作"错别字"处理,但溯源寻踪,从文字、音韵等角度探求古音、古韵,却不难发现它们并非偶然混用或误用,其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的历史角度,结合古代乐器发展史和古代农业发展历程,深入分析"琵琶"、"枇杷"、"批把"、"鼙婆"语汇之间字形、语音、语义关系,从而考究这几个语词产生混用现象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9.
在"第一届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的学术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我们在这里按照"语言学概论教学","相关课程教学","语言理论研究","现代汉语普通话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和古代汉语研究"等话题分类介绍学者交流的主要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20.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滥觞和原型。原始五行说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和运用对应现实、具有直观具体性的象形思维;阴阳说则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而往较高程度抽象性发展的结果;两者的合流,从思维角度看,亦是依据于象形与会意思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