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读语文     
考纲变奏A (一)在”考试能力要求”中的对“识记”的表述有所修改,新考纲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改为“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表达更加规范一些。  相似文献   

2.
<正>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只有教师细心解读教材,才会有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于永正所说:要想真正的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1]那么,如何深入地解读文本,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呢?对此,本文作初步讨论。一、整体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育专家借鉴了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3.
解读语文味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就是它是否有“语文味”,但是多年来小学教师语文教学“语文味”越来越淡,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面对这一问题,下面就我理解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从2001年颁布(试用稿)后,经十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发现有不足之处。于是,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4次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今天,笔者只就课程标准2014年版关于"课程理念"中的一句话作一解读。在课程标准2014年版中,新理念有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这句话的主语是"语文课程",一门课程的本身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语文解读,是极有创意的,傅丽霞和张兴华教授所著《语文解读文化研究》一书,为语文解读开辟了新的角度和视野,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显示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包容性、现代性,实践意义_上的策略性和操作性。这本书在文化史和语文教育史意义上,致力于贯通古今、融会中西,人大提高了语文解读的有效性和可能性。对笔者来说,涉猎这个学术领域是崭新的尝试,更不用说能够有所评价。因此,形成一点看法的过程,就成了学习和收获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方向,也奠定了审美教育的基础.曾经因为应试教育,而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8.
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然而,如何细煮文本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呢?对此,教师应围绕面、线、体、点去细煮文本。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不是文学性,不是文化性,也不是人的自然性,它应该是三者有机融合而折射出的人之为人的东西,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东西。语文人文性的内涵之一:提供自由的文本,关注生命个体,尊重个性差异。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不同思维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为此,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文化中介“一语文教材,它必须具备文学性、开放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文学性,是相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市中考各考试科目中 ,语文考试改革的步伐是迈得最大的一门 ,它是惟一的一个考、教完全分离的学科。应该说 ,语文考试的这一变化趋势主观意图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考试是指挥棒 ,在这个“棒子”指挥下 ,我们的学生被逼着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品 ,从中积累思想 ;这样的变化逼着我们的学生有目的、明白地生活 ,从而变得爱思考 ;逼着学生们成为一个个富有灵性、富有内涵的成熟的少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语文中考的升学考试不考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 ,而是考查学生阅读、写作能力。能考高分的学生一定是会读而且读了一定量…  相似文献   

11.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中职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可近几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式及效果却不容乐观,如何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从教书、教学、教规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重庆教育》2002,(5):12-14
  相似文献   

13.
14.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多元解读文本作为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却是参差不齐,有的语文教师把多元解读当作"法宝",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却不从最基础的做起,往往是事倍功半。笔者综合其他专家的观点,并结合几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认为要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水平和质量,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应当强化  相似文献   

15.
屈海清 《教师》2012,(13):63-64
虽然我们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文本解读,主张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解读,但不可否认,在以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意义的获取取决于教师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引导和张扬。语文教师应深入文本,亲历亲为地阅读文本,真正体验阅读过程,如果教师缺少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样进行文本解读?本文试从文本解读思维所涉及的文本范围加以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将继续深化高考命题改革,考查的内容和试卷的结构会有新的调整。据权威人士讲,在原来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中,特别强调“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和“有利于中学教学”两项;将要把命题的重点放在考查本学科的主要的、重要的知识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上,注重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材更加重视时代性、生活性和人文色彩。下面就具体谈一下2003年《考试说明》新的变化及其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科最本质的特点其实是它的文化性。文本的解读和探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对文化的解读和探究。一种对阅读、思维品质和语文素养的深度考查,从一定程度上检测了学生阅读个性和文化品位,因而高考探究能力的考查,适应了人文教育的需要,把高考语文纳入了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特别是糕村的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很多,尤其是阅读教学“抱得太死”、“嚼得太细”、“满堂灌”等弊端更是突出。使得如今的学生觉得学语文是越来越苦了,尤其是课文的阅读,选择的内容、方法、以及思考的问题都是在老师的控制下进行的,学生是在为老师读书,哪来的快乐可吉呢?但究竟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关于阅读教学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文本解读历来被看作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一起解读的是教材文本,而教材文本与最初的文学文本相比较而言是有明显区别的。本文通过对教材文本与文学文本的概念分析,简要分析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之处,提出了关于语文教材文本解读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当今语文教学中的教材文本解读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与叶圣陶先生合著了《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标准与尺度》等经典作品,对自身的语文教育思想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归纳与概括。朱自清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国的固有文化,并强调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表达。在作品中,朱自清先生率先提出了作文训练和技术训练两大理论,并要求语文教育活动围绕这两大核心开展。相较于既有的语文指导模式,朱自清先生所倡导的"读""悟"已经成为其语文教育思想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