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最近,日本科学家在高透明、高强度聚碳酸酯片上,蒸镀一层极薄的铝膜后制成一种“隐身”百页窗帘。这种窗帘,除具备通常的功能外,最大特点是从窗外看不见室内,而屋里的人却能看清外面的情况。“隐身”百页帘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几乎每人都经历过,晚间只要关掉灯就很容易从室内看到呈外的情景,而从室外朝室内探视却难以看清。这就是常说的一个在暗处、一  相似文献   

2.
趣话烟囱     
江南 《发明与创新》2011,(1):I0014-I0016
古老的防污染装置 早在1986年,世界烟囱制造商在威尼斯召开了一次大会。会议期间,与会者不时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窘迫感。丹麦的约翰逊教授说:“瑞典人指责我们正在毁坏他们的森林。”英国的博蒙特先生也抱怨说:“所有的人都指责我们,甚至欧洲枯了一棵树,或是死了一条鱼,我们都会遭到责骂。”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11,(21):11-11
通常,如果医生需要监控病人从心跳到脑活动等身体状况时,他们就需要使用笨重的电子仪器,并将电极固定在病人的皮肤上。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新型“表皮电子仪器”,它可像临时“文身”一样贴在皮肤上,让医生随时监控病人的身体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在宇宙中发现的物质和反物质根本不足以构成我们整个宇宙,剩下的就是暗物质。但是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定论。我认为暗物质可能是一“种透明”的物质。所谓“透明”,我认为有三种情况:一、普通的透明;二、我们所谓“的隐身”,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5.
王晓蕾 《科教文汇》2014,(20):99-100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14,(7):64-64
1.洗澡 一个学生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说:“没关系,注射一针就好了。”医生拿药棉在学生手臂上擦拭,如此反复三四次。  相似文献   

7.
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研究能令物体实现隐身的新材料。改变光线方向、使特体变透明、变色隐藏物体……研究者们正在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对目标物体的“隐身”。  相似文献   

8.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利亚海。在圣马可广场的钟楼上看,团花簇锦似的威尼斯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海  相似文献   

9.
好莱坞电影《夺面双雄》中讲述的变脸故事大家也许还有印象,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整形外科医生迷恋于“变脸”的神奇,他们追求的“变脸”与正义和邪恶之间的交锋没有关系,而是寻求通过把死的面部移植到面部严重畸形的患身上,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
科苑集粹     
剑龙的隐身秘诀最近,中国古生物学家对一件珍贵的剑龙类皮肤印痕化石进行了研究,在这片约414平方厘米的皮肤化石上,他们发现剑龙的鳞片表面很粗糙,而且鳞片上还存在着一些条索状的突起,在鳞片上形成了一道道的"山脉",鳞片表面形成明显的凹凸。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3,(3):54-59
去年10月18日,波音公司和美国空军首次正式公布了一直处于绝密状态的“捕食鸟”原型机,但透露出的信息相当有限。他们说从1996年到1999年,该原型机已试飞了38次,但没有说明试飞地点在哪里;他们公布了几位试飞员的姓名,却只字未提它的设计者是谁;他们提供了飞机的最高速度(480千米/小时)和飞行高度(6000米)等数据,但在解释其用途时只说它被用来测试“肉眼难以看见的特殊技术”——我想,这指的其实就是“视觉隐身”。  相似文献   

12.
“信息高速公路”是借用高速公路这个人们皆知的词语形象地表述的一种新技术。具体地说,就是在一束束细如发丝、光亮透明的光纤构成的“高速公路”上,往返穿梭着看不见,摸不着经过处理的各种信息。从技术上讲,它是光缆、激光和以多媒体为标志的计算机技术和多种通信手段的结合。 这种“信息高速公路”是用光缆将通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联接、延伸、扩  相似文献   

13.
英国癌症研究中心伦敦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阻止人体细胞老化的新方法。利用这一方法,不仅能防止人体器官和组织的老化,对攻克癌症等疾病也有实际意义。负责这项研究的塔索那斯博士说,通常,人体细胞都含有一种“计时”功能,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末端的端粒DNA就缩短一点,待其完全消失后,细胞即走向死亡。为了克服这一倾向,他们在染色体末端放置了一个微小的“帽子”,将细胞中的端粒DNA保护起来,这样就可使细胞无限地分裂下去。她说,这项技术的关键是一种称为RAD51D的分子,该分子具有影响细胞…  相似文献   

14.
在医院的门诊部,特别是在内科、传染病科和儿科,每天都有许多病人或其家属要求医生开检查肝功能和“两对半”化验单,医生不肯开,他们就硬是不愿离去。如果肝功能检查结果正常,就认为“没有肝脏疾病”,才高高兴兴地走了。而对“两对半”检查的意义,许多人便是一无所知了。其实,在要求检查这两项的病人中,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是根本不必要的。肝脏是人体十分重要的器官之一,有多方面极其重要的功能。我国城乡医院开展肝功能检查这个项目已有多年。但医院化验单上的所谓“肝功能”检查,不过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其结果只说明肝功能的某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11):7-7
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自主研发。经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测试,国产透明陶瓷日前首次成功射出激光,这一“亮”标志着我国在激光材料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新时代》2006,(11):8-8
10年前,1996年的1月,中国的报刊摊上破天荒般地出现了 一本杂志,目录里写着“数字医生上门诊治“、“电脑自动行踪记录器“、“下一代无线通信装置”、“提防行人的制动器”、“芯片上的雷达”、“泰坦尼克沉没之谜”、“神秘的变后掠翼隐身攻击机”……到1999年.封面上赫然亮出了“与时代同步的生活科技信息”的口号.并一直喊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三,在一间没有窗户的会议室里,纽约长老会医院肿瘤科的10名工作人员围坐在一张长桌前,一边吃着三明治和水果,一边讨论工作。他们的措辞可能会使病人们大吃一惊。一位社会工作者读了一篇短文,文中说,在近20年里,每当医生为病人下了癌症诊断之后,她走进病房时,就感觉自己“走进了他们的冬天,走进了他们的恐惧”,心情压抑,又不能置身其外。一名医生也读了一段,讲述自己如何最终体会到她的一位同事因医治癌症带来的损失。一名护士读了一篇听起来像是辞职信的文章:她不得不离开,她说,“让我的生活与你的死亡脱离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外科医生玛丽亚·谢苗诺夫首次给人实施的接近完整的面部移植术获得成功.2008年12月,她用一位匿名捐赠者的肌肉、骨骼、上唇和鼻子,对一名年轻女子近83平方英寸的皮肤做了移植术.这位医生说,患者经历外伤性损伤后,脸的中部全毁.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07,(7):47-47
隔着陶瓷看报纸,效果会怎样?你一定想不到,映入眼帘的居然也是一清二楚的白纸黑字。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经过6年数百次实验,终于研制出国内第一块“透明陶瓷之王”——激光陶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掌握激光陶瓷材料制备专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微信的“朋友圈”里近来兴起一股科普热。“一碗淘米水等于10种药。大米的表面含有钾,第一次淘米的水呈弱酸性,第二次淘米的水则呈弱碱性,适合于面部酸性环境的清洁,不刺激皮肤,无副作用。”笔者每天都会收到类似这样的微信,来自朋友圈里的这种相互关怀让人感到一股暖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