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小班化教学的兴起,有其特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即实行个性化教育,教育机会均等论,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传统班级制度的弊端以及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唤醒了家长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其特征为:全纳性教学,立足差异指向成功,具有较大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多向的师生互动,教学的活动性和弹性化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2.
基于柔性教育的大学课程体系的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提出了基于柔性教育理念的柔性课程体系,并阐述了柔性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结构,以及构建新课程体系的保证措施。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结合起来,采用弹性、灵活的教育方式,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柔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改革的断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学的本科生教育确立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创新人才的内涵,构建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加强探究性学习,重视教学的个性化,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个性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想将个性教育的功能落到实处,采取的基本教学策略是:改革传统的历史课程体系,构建个性化的有生命的新课程体系;改革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采取个性化的有生命的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传统的“一刀切”式的教育评价方式,构建个性化的、多元化的、真正着眼于学生生命质量整体发展的历史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谢水清 《教师》2020,(13):32-33
学校要依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特点,注重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环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化人才。文章探讨学校如何立足学情、校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个性化品德教育、个性化课堂教学、个性化课外活动、个性化教育评价四个方面,构建课程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49):2-3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办学目的在于向社会培养以及输送大量高技能以及高层次的专业型人才或者是实践操作人才。在中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在创业教育开展期间,必须要把握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课程的实践规律,积极构建契合社会发展实际的科学化课程体系,真正满足广大中职学生的个性化创业需求。本文就中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专业教育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教学平台符合高等教育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在配合专业教育的同时提供双语教学平台有利于培养既懂专业又能够胜任国际化专业活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因而,双语教学平台的建设应从专业教育的体系出发,围绕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特点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更加强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突破地域限制,打破高校间的壁垒,建构多种资源交互共享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根本在于深刻认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于深入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和个体需求的变化。在智慧教育时代,高校要围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充分运用新技术发展成果,通过高校联盟等平台建立“1+X”学分互认机制。  相似文献   

9.
进行博士生教育的比较研究,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视角.通过对美国博士生课程体系多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博士生教育不断优化课程理念、重视课程学习与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根据我国博士生课不受重视、不系统的问题,建议我国优化博士生课程结构,强化研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人格健全为目标的教育,其实质是以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为重要依据。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涵。综合构建个性化教育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诸多教育要素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对比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人才培养不同模式的基础上,介绍学程的起源,以及国外高校,尤其是新加坡大学的相关实践,从学程与专业招生、学程与第二学历学位、学程与学分银行、学程与“合格+”多元人才培养、学程与企业专班5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提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跨界交叉多学科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以及打通专业辅修通道、建立微学位学程体系等构想,以实现个性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多元化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存在着对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清晰,通识课程设置以公共必修课程为主、公共选修课程为点缀,课程结构缺乏整体设计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准确定位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找准通识课程目标;巩固和加强公共必修课程建设,打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公共选修课程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结构与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层次的定位、个性化教材的选定、根据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能够把握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即掌握本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将综合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思想融入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并突出个性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从教学制度出发,采取导师制、第二课堂及校企联合等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结构升级优化,最终建立并完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石油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将对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围绕"职业化、区域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建设,就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改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国内外教育专家所关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但对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还不够,培养模式还不完善。高等学校应以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导向,以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个性化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课程体系设置为出发点,构建一个经济类专业本科"T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构建“药理学”个性化教学模式。综合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统一化”问题,通过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编写个性化的教材、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从而构建“药理学”个性化教学模式。实现了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构建“药理学”个性化教学模式,推动“统一化”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药理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医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程教育的目的及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入手,反思现行工程教育的缺失,结合学校办学历程和服务面向,为提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以产业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加强校企协同。搭建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实施"企业项目制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举措探索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地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高师地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创新型地理教育人才的培养。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职责的高等师范地理专业,必须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理念和内容,从地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教学实践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重新审视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人才培养是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分析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论述基于个性化教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设计分层分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在模块化课程设置、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专业改革和教学实践培育专业特色,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