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记忆就是以体验过的某些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人在活动中产生过的愉快,欢乐,悲伤,痛苦等都会在脑中留下印象,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回忆起来。情绪记忆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某一事件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
杨萍 《儿童音乐》2013,(8):42-44
强调体验音乐的过程,也就是强调学生个体独立品味音乐的过程。只有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审美的境界。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在体验音乐情绪、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提出了比义务教育阶段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情绪、情感过程的体验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求学生从记忆音乐主题入手,把握音乐主题的风格及创作特点,再到结合题材内容、创作背景等感知整部音乐作品的结构与体裁形式,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与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听赏者个人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它通过学生个体在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的参与,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强化、反馈、分析、评价等获得情感的深入体验。因此,强调学生体验音乐情绪与情感过程的教学策略,在审美能力的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级情感活动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一种对生活、自然、观念形态等建构式的整合过程。这种整合的深在动机是源于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的,也就是说,是作家出于审美地表现人的需要缺乏的体验,而作家个体需要与社会集体需要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通过对作家创作动机研究,又进一步揭示作家优势需要体验在创作心理中诸如知觉、记忆、想象、情感、思维等因素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江西教育》2003,(12):24-24
心理学认为:任何认识活动都是在情感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和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情感,心理学家认为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对学生求知、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吸取,它能大大激发学生自觉、愉快的动机,对学生的认识、记忆都有积极的作用。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曾说:“人们在知觉和记忆中进行着对信息的选择和加工,情绪和情感象一个侦察机构,监视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着记忆。学习与记忆是脑的重要机能之一。人所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在大脑中留下痕迹,这就是记忆。外界的刺激越强,留下的痕迹越深,记忆的保持就越长久。从信息处理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输入、加工、储存及输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教师具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本身和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激活认知、增强记忆、启发思考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才能完成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8.
情绪与记忆分别是人的情感过程和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两者间既相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情绪对记忆,在不同情况下会产生哪些影响,它们都有哪些规律性的东西,又如何探讨和研究其规律性和特点,不仅对教育工作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情绪、增强记忆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特殊意义,对全社会各行各业也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里所指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因遇到高兴的事而愉快,也会因诸多不愉快因素而产生痛苦、气愤、恐惧。厌恶等…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总有些学生喜欢写童年或少年时代的生活。就好像童年生活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仓库,是一条永不枯涸的小溪流似的。是什么力量使学生对童年或少年生活具有如此清晰的印象,以致一动笔这些生活就纷至沓来呢?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索,就不难发现,原来是情绪记忆的魔力紧紧地攫取了作者的心。甚至可以这样说,情绪记忆建构了学生写作的材料仓库。基于这样的思考,情绪记忆在主体作文创作中的利用就应具有双向性:向过去和向现在。向过去,就是要在作文训练中故意去撩拨学生的情绪记忆,去点燃学生的情绪记忆火苗,…  相似文献   

10.
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快乐情感对生命个体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是为个体提供最佳的智力活动的情绪背景,因为这个时候的情绪状态既是正极性,又是中等强度,最有利提高个体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问题解决等的效率。快乐情感的培养,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11.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们过去见过的、听过的、嗅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对象及动作等,都可以在头脑里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现或回忆出来,这都是记忆现象。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记忆就是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是人们进行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人们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记忆在智力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  相似文献   

12.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培养。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本着这一核心理念,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丰富、有趣的内容,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内涵,通过精心导课,创设情境,真情体验等环节,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情感得到不断的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任何阶段教学的成功与否,都不仅取决于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与学生的兴趣、态度、动力等情感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获得学习成功体验的同时,使学习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合作精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在新课程理念及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活动,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甚至高考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且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任何思维活动又都离不开人的记忆。记忆这一心理元素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艺术创造过程大致可分为准备阶段和创作阶段。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包括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的建构,创作个性、艺术才能的形成,独特的创作领域的开拓等,艺术的创作阶段又可分为创作动机的萌动、艺术灵感的突发,艺术构思的运转等。 首先我们看记忆在艺术创造准备阶段的作用。 艺术创造,从审美心理角度看可以说是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外化。而人的审美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审美对象同化、顺应的双向运动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始终与人的记忆中信息贮存丰啬有关。 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同化,其中原因之一便是主体记忆中贮存了相当量的与该审美对象结构  相似文献   

16.
宓文倩 《家教世界》2012,(20):173-174
交互设计根植于服务经济这个新的产业的时代,它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和纽带。以交互理念进行的设计创作,其中的审美注意、审美知觉、审美情感都以放射的形态出现,审美情感不仅是两极的,甚至是多极的。为更好实现设计师与受众的情感交互和同构对话,设计师首先要具备情感的原始唤起能力,同时促使原始情感进入内觉体验而形成创作情绪,被内觉体验处理以后的情感还要经过某种外化机制才能成为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王Jin 《陕西教育》2000,(7):33-34
一、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体验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对于孩子来说,一天的活动,喜怒哀乐的情绪起伏都是生活。教师应该明确,创作的源泉就在小画家的生活中,学生用眼睛审视生活是第一位的,当不同时间、不同外  相似文献   

18.
正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说:"我只写我熟悉的、体验过和思考过的事物。"可以说,每一位作家笔下耕耘的都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与此紧密联系的东西。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对生活进行艺术体验。这种体验从接触客观生活的一刹那开始,直待创作欲望萌发即结束。审美表象在艺术构思和传达的过程中,通过审美意象、艺术形象的表现达到圆满。而这种体验有时候是在作家自觉情况下实现的,包含艺术构思的成分;有时则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实现,没有明确的目的,与生活融为一体,更具有切身的感触。关于生活艺术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中的快乐记忆不仅能够改变孩子在记忆过程中的情绪,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情绪记忆与语义记忆相结合,会帮助让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塑造青少年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课程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具有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引起创造、增强记忆、怡情健身等功能。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尝试让歌声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