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巧妙的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的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喝下"思想政治课的"饮料",在轻松气氛中掌握知识、接受熏陶、受到教育;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2.
叶燮在<原诗>中把审美客体概括为"理、事、情",其中"理"是三者之根本,统领"事"与"情",认为"理者与道为体,事与情总贯乎其中","理"与"道"具有相同的属性,决定"事"与"情"之用.同时形而上之"理"在艺术中又是以审美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即叶氏所谓"幽渺以为理".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教学内容应紧紧抓住"情"和"我"。教学散文,就要深究"我"之"情",怎样统摄人、事、景、理。也就是说,散文教学,不应只把目光放在事如何之奇,景如何之妙上,而应去深究人、事、景、理之后的"情",深究"情"之投射如何使人、事、景、理变形、纯化、美化。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告诉我们,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应多关注"生活",应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阐明自己对生活的观点,以自己所知生活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生活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生活之情感人。那么,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走向  相似文献   

5.
<正>写"虚"与记"实"是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所谓"虚",一般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一般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本是对立转化的辩证统一体。作文构思既需通晓"化虚为实",也要深谙"化实为虚"。把客观存在的人、事、物,通过艺术描写,化为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此之谓化实为虚。这种技法往往摒弃客观存在的人、事、物的本来内涵,而是将作者主观上具有的情和  相似文献   

6.
在戴震关于性情话题的思考中,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在探讨"情"的问题时,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认为必须以来自于情、欲的理性再对情、欲加以节制,使之"无过"又"无不及".理欲之辨则主要涉及道德理性与生命本能的关系.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别.他认为人在实践领域中表现出的"不善",乃是由于"偏私之害".宋儒没有处理好"私"与"欲"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佛道的影响.戴震特别强调建立于人、我主体之间的"情理",颇近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担负着较为全面的素质培养任务,它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进入课文所设置的艺术情境,披"情"入"理","理"而至"知",由"知"转化为"能",从而让学生在"情""理""知""能"四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诗歌以其凝练概括的意象,优美精练的语言,丰富强烈的感情,呈现出优雅深邃的意境,默默持久的力量,帮助理解课文,辅助语文教学中能使人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因而,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8.
胡晓英 《教师》2013,(15):127-127
教授《项脊轩志》时,总是动乎情,因而所有重点便集中在情。在情方面下足了文章,于是便走进了别人思路的圈套,讲别人所思所想,就像甘蔗嚼了两遍便觉得索然寡味。唾弃"拾人之涕唾",追求"独出于胸臆",深入研读后,豁然自己的肤浅,肤浅于情的表层解读,肤浅于文章内容的无绪忽略,肤浅于归有光志向的无视。理"容"重"情"解"志",方是项脊轩的要义。  相似文献   

9.
<正>写"虚"与记"实"是写作常用的艺术手段。从狭义方面讲,所谓"虚",是指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所谓"实",则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它们本是对立转化的辩证统一体。作文构思既需通晓"化虚为实",也要深谙"化实为虚"。写作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艺术描写把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化为作者主观具有的情和理,此之谓化实为虚。这种技法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何实现高效教学?关键在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实现互动,将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师生互动的"群言堂"。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情境创设贯穿政治课教学过程始终,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境之中蕴涵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感受而动情,因体验而晓理。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多姿多彩,也正是她这一特性迷惑了我们的眼睛,语文教学中的"喧嚣、繁杂、肤浅、庸俗"一并充斥着我们,故回过头重审"语文教什么"迫在眉睫。教什么?笔者认为不外乎就是"语、文、情、理",即"学语、品文、传情、悟理",让语文课堂脱离喧嚣,静  相似文献   

13.
文艺作品的"情"和"理"是不能分开的.<荷花淀>的教学就要"情""理"结合,讲清"情"与"理"的对立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宋明理学,牟宗三先生与唐君毅先生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但两先生对于宋明理学内部各派的定位却不尽相同,这在他们对伊川理学的理解与诠释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具体地说,唐先生将伊川之"理"界定为"当然之理",强调在伊川思想中理与气、性与情等关系是"当然"与"实然"的关系,具有内在的连续性,而不具有分解或二分的可能;牟先生则将伊川之"理"界定为"静摄之理",由此,理与气、性与情便成为"静"与"动"、"只存有而不活动"与"只活动而不存有"的二分的关系。唐、牟两先生的观点可谓大异其趣,牟先生对于伊川理学的界说与诠释虽然自成一格,系统严整,但唐先生的观点则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在课堂上重在"传情"给人以美的熏陶,通过传情面授知识,而说理,而达意.语文教学的知、理、意,都是寓蕴在"情"字里。情发于心,要"传情"就必须"知心",在语文课堂上,师生只有"心心想印",才能使教师的讲授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筛选重要信息,再现故事的经过。(2)能深入思考,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3)能体会散文中"情"与"理"及其关系。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交流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中"绿"的变化过程,"我"的心路历程,达到把握全文思路的目的。(2)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使学生能够自主的体会作者的"情"和"理",进而理解散文中的"情"和"理"。  相似文献   

17.
仿句,就是依照已有句子造出新的句子来。其要领就在于:要仿出"理"与"情"。仿句要仿出"理"。一是句式结构要同"理"。仿句时,要找出例句句式结构的"理",将最能体现例句结构的关键词列出,或者列出例句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例句的结构形式,然后再进行仿句的句式结构谋划,思考仿句句式结构的"理",列出仿句的关键词,或者也列出仿句的结构示意图,与例句进行比照,在确定与例句同"理"后,再进行仿句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白雪 《孩子天地》2016,(4):277-278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我们的"照料"他们。对待他们要做到"动之于情、基于父母,晓之于理、细如雨丝,做到尊重、赏识、宽容,关爱,反反复复教育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老师重视他们,爱护他们,这样转化后进生也会容易一些。我对待后进生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是性情论和理气论。性情论明确规定了"情"的内涵,用"性"来约束"情",确立了诗学上的"正情"说,并为"情景论"中的"情"提供了理论支持;理气论则以"理-气-形"的逻辑理路,"理""气"并重,启发了"情景论"的"现量"方法,并赋予了其"神妙""流而无滞"的诗境以哲学深度。对王夫之诗论的哲学立场加以考察,不仅有助于理解哲学家王夫之,也有助于理解文学批评家王夫之,尤其有助于理解兼哲学家与文学批评家于一身的王夫之。  相似文献   

20.
关注高中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理美教学",通过"导情引理——悟情明理——拓情辨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提升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师生真切体会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从而提高师生的生活品位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