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不断渗透于教育学理论研究及实践,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一教育生物学正逐渐成熟,并在充分整合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领域的整体优势,更好地将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科学实践、切实推进新兴学科的快速发展中起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2008年3月,在上海举办的"<教育生物学卜生命科学研究与教育学实践相结合"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沈晓明教授作了"教育学中的儿科医学问题"的专题报告.报告针对目前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界和医学界应该共同关注的研究方向,即教育学中的儿科医学问题.此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反响.为使更多的读者能分享这一报告所蕴含的新见解、新观点,本期特刊出根据录音整理的文本.  相似文献   

2.
“做科研真的很有意思!如果在科学研究中做出一个好的实验结果,有一个新的发现,这比任何事情带给我的快乐都多。”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宋保亮来说,科学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兴趣、一份工作、一项事业,而是融入生命的厚重。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课程。其教育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生命科学的成就、发展以及学科特征和学科精神。生命科学的发展凝聚着人类探索生命世界所获得的科学精华和认识生物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生命科学研究的是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命运动。它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直接影响着人类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以来,借助各种理化技术,对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化学组成、序列、空间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并发展到人工合成,创立了基因工程,从而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时代。对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生命科学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主导力量是研究生物体中有机  相似文献   

5.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公民.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在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必要的;作为科学爱好者,也恰恰是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使更多的人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因此,在生命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公民,认识生命的意义,认识生命在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是极其必要的;作为科学爱好者,也恰恰是对生命奥秘的追求使更多的人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之中.因此,在生命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科学生命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拓宽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生命科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 ,生命科学以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相关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随着“3 X”高考方案的出台 ,以及高考命题直面生命科学的前沿知识 (如 1999年高考的语文试题 ) ,无疑给中学生物学科的教育注入了极大的活力 ,对提高我国公民的生命科学素质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 ,在常规教学中 ,结合课程内容 ,加大渗透生命科学新知识的力度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热情和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志向 ,使中学生物学的教育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1 渗透生物学发展简史 ,填补教…  相似文献   

8.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在细胞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重要的科学事件,将研究历程、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命科学研究的是生命,揭示的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生命科学教学要体现自然科学的思维特点,凸显实际生活中鲜活的生命现象与问题。让生命科学教学活在生动的生活案例中,行在严谨的逻辑思维上;引导学生在严谨的思维中快乐地思考,透过生涩的理论看到生动的生活事实。  相似文献   

10.
<正> 据中国科学报报导,中国科学院71位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院士联名向党中央和国务院写信,呼吁加强生命科学人才的培养。 建议信一开始就说:当代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着它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等前沿领域的不断突破和传统生物学科的不断  相似文献   

11.
<正> 1994年12月25日,深圳市教研室组织全市中学生物教师,在深圳中学举办了题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报告会。会上,深圳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张小云教授作了专题报告,她以大量生动具体的事实阐述了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且介绍了71位院士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书的有关情况等。报告会使与会老师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许多老师认为,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处于困境之时,更应该忠诚生物学教育事业,以实干的业绩去迎接生物科学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丁蕾 《中学教学参考》2012,(23):114-11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科技活动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学科技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科技活动的展开,对于生物学科技活动的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多,这不断丰富和完善着生物学科技活动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角度,探讨了生物学科技活动中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希望可以帮助从事生物学科技活动的教师更好更快地找到合适、科学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命科学不仅在知识方面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极大地冲击着人们固有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生命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使人们更加重视生物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较容易忽视生物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其实,生物学科教学中处处有“情感”。  相似文献   

15.
朱菁  李君 《生物学教学》2006,31(6):12-13
本文阐述了《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的内涵;展示了探究性学习在提升《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中的积极作用;探讨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旨在引起广大生物教师对探究性学习和《生命科学》教学生命性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世纪”这一观点日益被认同、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自然科学产生越来越关键的带动作用之际,肩负着为新世纪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双重任务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取消生物学高考,这给整个生物学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并势必影响整个生物学教育界教师的思想和学生热情。为此,许多关心生物学教育的有识之士纷纷出谋献计,寻求改变目前生物学教学处于低落的良策。但是如果能冷静地分析这一变革现象时,我们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因为客观的发展往往  相似文献   

17.
俞华 《科学教育》2007,13(3):39-40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命科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生命科学研究是生物技术的基础,生物技术是生命科学的产业化应用。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体系是多学科交叉、多种新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它将对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就,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21世纪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况且本节内容是高中《生命科学》的导入课,成功与否关系到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科学的热情。本节教学内容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生命科学领域正在研究的问题以及生命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8.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以计算机为研究工具对生物学的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的核心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契机,分析了生物信息学采用课本的评价与选择,深入探讨了本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与设计,为在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及其他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大学生中讲好本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由于学者努力,生命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堀起,使得人类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来认识和研究问题,视线大为深化。尽管如此,生命科学的未知世界却仍是如此广绵,每一个进展都会导引出更多的疑问,它们都在瞪着双眼等待人们去回答。这里不妨对有关问题略为梳理一下,以清晰我们的思路。1生命起源之谜最早的生命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来自于“宇宙胚种”;还有的人则认为起源于化学物质,但始终不得要领。这个被人们称之为“自然历史上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疑谜”,今后仍是科学研究的焦点,将长期吸引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发展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核心任务。生物学观念是对生物学和生命的整体理解,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基于对生物学概念体系和生命科学哲学的分析,确定生物学观念包括生物学本质观和生命观念。其中,生物学本质观指向对生物学的理解;生命观念指向对生命的理解,主要包括生命的物质观、能量观、信息观、进化观、生态观和系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