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人在欧美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比在东南亚小得多,分散得多。华文作家犹如散兵游勇,很难组织起来,更难落地生根,插足当地文坛,因而影响不大。西方华文作家所面临的母体文化与居住国家客体文化的差异,比东方华文作家要大得多。西方华文文学迟至用年代萌芽,后又中断多年,至60年代才发展起来。其主体是留学生文学。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社会上崇洋风气的影响对台湾政治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和对大陆的疑俱,大批台湾学生漂洋过海留学欧美(主要是美国)。这股“留学狂潮”造成了本世纪最大的一次知识分子“移民”。他们学成后便“留”而…  相似文献   

2.
历史发展的轴心在于经济。目前,东方经济迅猛腾飞,尤以华资为最。社会的开放带来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带来观念的更新,带来经济科技乃至各行各业与文学的结合。随着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文学空前繁荣必然到来(文学滑坡只是暂时现象)。即以目前而论,华文世界已涌现“三军’即商军、学军和娘子军。先说“商军”。所谓“商军”,即亦商亦文者,人称“双才(财)”作家,在东方华文文坛,已形成一支劲旅。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华文作家无不以儒商为主体,约占百分之七八十。他们出书出钱,尽心尽力,力促文运蓬勃发展,贡献殊多。东南亚华…  相似文献   

3.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跨区域海外华文文学也不例外。纵观整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间高潮更迭的态势,文学风格由南洋风格转向如今的欧美色彩,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各区域作家个人背负的文化身份及其对大陆读者趣味的反馈程度不同。决定了世界华文文学内部的中心更迭,可见作家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曲彦斌 《寻根》2005,(5):134-141
中国现存两座古代故宫,一座在首部北京,一座在辽宁沈阳。2004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对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影响。随着华人向全世界各地的迁移,中华文化也越来越快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6.
曲彦斌 《寻根》2005,(6):68-75
南起大清门、北止清宁宫的沈阳故宫中路建筑群,以崇政殿为主体。顺大清门北面御路拾阶而上,是“月台”,台的正中,便是始建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的崇政殿。殿为五间九檩硬山式建筑,前出廊,南北辟有隔扇门,周围石雕栏杆,望柱下有吐水螭首。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各民族中,犹太人的流浪漂泊历史和因特殊生活环境所形成的生存智慧是众所周知的,至今他们仍为巩固自己在中东的一块安身立命之地而跟阿拉伯人尤其是巴勒斯坦人斗得不可开交。实际上,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其特殊的民族性格和流浪的生活史可以与犹太人“媲美”,而且至今他们也没有自己固定的家园,他们的生活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在文学上有所表现,这就是吉普赛人。关于吉普赛民族的起源,有人认为来自埃及,有人认为来自波希米亚,而更普遍的一种说法则是他们来自印度。按照后一种说法,吉普赛人祖居于印度北部,公元十…  相似文献   

8.
农历七月,黄河南岸的巴拉亥地区,依然青杨滴翠、绿柳如茵,这鄂尔多斯边缘地带的杭锦旗沿河区,也和八百里河套平原一样,到处呈现出一  相似文献   

9.
十八世纪法国于1685至1690年间称霸欧洲。然而,随后即开始对连年不断的战争感到厌倦。王公贵族们在凡尔赛宫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穷人们则不胜压迫之苦。路易十四随着年事越长,越不能容忍与他相左的宗教与政治。作家们群起攻击路易十四的错误政策与弊端,文学便成为对政治与宗教的评论。让·德·拉布吕耶尔(Jean de La Bruyere,1645—1696)是一个出色的作家,他将格言式的短文与刻画典型人物的小品收集为一部《品格论》(1688)。这是一部针对社会时弊的尖刻评论集。圣西门(Louis de Rou(?)oy,Due de Saint-Simon,1675—1755)也抨击路易十四的政策有害于法国。他写的《回忆录》在他死后才得以出版。其他18世纪的作家也揭露了王室的一些丑闻。1715至1774年在位的路易十五是一个庸懒自私  相似文献   

10.
京剧是综合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等多种成份,而以歌舞为主。在中国戏曲中,京剧的表现手段是比较丰富的,但从具体剧目来看,则有不同的类型:有的唱、念、做、打俱全,如《龙凤呈祥》、《空城计)等;有的以唱为主,称为“唱功戏”,如《玉堂春》、住进宫》等;有的以表演为主,称为“做功戏”,如《拾玉镯》、《审头刺汤》等;有的以武打为主,称为“武戏”,如《三岔口》、(闹天宫》等;有的载歌载舞,如粮妃醉酒》。《洛神》等。京剧的舞台,过去没有大幕,一般只有~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  相似文献   

11.
十七世纪1610年,法王亨利四世被暗杀。他曾给法国带来了和平与繁荣,在他死后,便开始了动荡的时期。1618年燃起了战争的烈火,直至1648年方始结束,即历史上的“三十年战争”。法王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以铁腕统治法国,使法国成为全欧洲的霸主。在三十年战争期间,诗歌之花依然在法国盛开。弗朗索瓦·德·马莱伯(Francois de malhe-rbe,1555—1628)写的虽然不是大部头的长诗,但他的诗对后人产生巨大的影响。马莱伯反对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诗歌与戏剧象征主义者不但影响了法国诗坛,而且遍及全欧洲。在本世纪前半叶,有四位诗人名列前茅。保罗·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是一个具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一个诗人。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  相似文献   

13.
法国人民有十个多世纪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丰富多采的。他们经历了连年不断的战争、十字军东征、远渡重洋的探险和革命。尽管如此,法国的艺术家们仍不懈地致力于修建教堂和城堡、雕塑人像、制作绘画。同样地,法国的作家们也有闲情逸致从事创作。除英国以外,没有别的国家可以象法国那样以她持久而充实的文学财富夸耀于世。从托马斯·杰弗逊直到欧内斯特·海明威等美国作家,没有一个能使人象对法国作家那样心醉神迷。被翻译成其它各种文字的法国书籍,也占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4.
清朝纂修《四库全书》是中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文献整理活动。该书因卷帙浩繁,不曾付梓刊行,仅手抄7部,分别建阁贮之,此即被称为"内廷四阁"或"北四阁"的北京大内之文渊阁、圆明园之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之文津阁和盛京(今沈阳)故宫之文溯阁及被称为"江南三阁"的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和杭州圣因  相似文献   

15.
高荣伟 《寻根》2014,(4):139-142
<正>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记载,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国互有来往。西汉末年,一批学者、军政官员数千人逃往越南。南北朝时,五胡乱中华,中原人士纷纷移居印度支那。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唐朝后期,黄巢袭击广州时,广东人争相逃往东南亚。  相似文献   

16.
正也许一片茶叶来自自然的馈赠是多么令人为之惊叹——自然之力是如此神奇。可它们在人类智慧的双手下不一定能够长时间地享受阳光、雨露和微风,但这却又是一片茶叶遇到的最高礼赞。茶,置身沸腾之中,全身筋骨得以舒展,将自身得到的自然祝福伴着这份馈赠释放出价值来,散发着最浓郁的生命之香。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燃起了人们对美食的各种欲望,那么《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则会撩起人们心底的一块面纱。在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史。有多古老?古史相传,中华文明始于黄帝,他被尊为“人文初祖”。其时代距今约四千五、六百年。近四、五十年来,多说中华文明有史4000年,是以夏王朝开国计始的。近十几年,国人又多说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是以考古的一些新发现为依据的。究竟何是何非,争论得难解难分。焦点集中在青铜何时问世,文字何时形成,国家形态何时出现等等。荆山铸鼎——冶铜起源《史记》望有则神话:黄帝来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黄龙下迎黄帝,黄帝驭龙升天了。荆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境。相传,黄帝铸鼎时曾在山下湖中汲水,故…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月27日奥地利时间7时30分(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凌晨),音乐之都维也纳,在她那享誉全球的金色大厅举行了一场虎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当欧洲听众从那些形制各异的乐器、灿烂辉煌的音色,将遥远、神秘、惊奇、赞叹的种种感觉化成音乐会上阵阵雷动的掌声,中国民乐便以它特殊的轻力架起了一座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然而,这场成功的音乐会向世人展示的,仅仅是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代发展的一个历史侧面。追根溯源,古典的维也纳圣殿,实际上敞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中国几千年音乐文明的大门。一、八音分类与中国民乐的历史关于音乐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进入华盛顿市区,到处可以看到路两旁的树木和绿草,雨中的能见度虽不太好,但满目郁郁葱葱。两三层楼高的民居四周除了绿色的草坪,还有色彩斑斓的红、黄树叶,如同一幅幅浓重的水彩画,环境优雅、安静、整洁。路旁人行道上,一个黑人带着他的两个孩子走来,大人自己打着伞,孩子却在雨中。显然,这是一个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市区位于博托马克河东岸,博托马克河如同一条美丽的缎带环绕在这座城市的周围。白色的海鸥展翅逐浪,为城市更添妩媚的风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被称作华盛顿特区,以区别其西部的华盛顿州。“特区”一词实际…  相似文献   

20.
老孟 《世界文化》2022,(4):51-54
作为70后,我对当年的唐山大地震或多或少还有印象.我至今还记得震发当晚,姥爷抱着我摇摇晃晃地跑进地下室,我的头撞到门框上,生疼;惊慌中看见从屋顶吊下来的电灯泡荡来荡去,大人的脸上惊魂未定……没想到30多年后,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二场地震——我率领全家远赴加拿大定居去了.四个行李箱、两个双肩背包,外加儿子的一把吉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