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的美国图书市场,令出版界头疼不已。一方面电子图书销售兴旺,但赢利不多;另一方面纸介质图书销售低迷,只是赔本赚吆喝。最近,《出版商周刊》刊登了有关连环漫画销售行情看涨的调查文章,使得出版界为之一振。纸介质连环漫画销售火暴《出版商周刊》的文章指出,调查对象是从全美2000多家批发和销售纸介  相似文献   

2.
日本出版界启动购书券和购书磁卡市场 新年伊始,日本出版界全面启动购书券和购书磁卡市场。历年来,购书券和购书磁卡的发行仅限于出版界独家,除了市场销售,读者在购物、文体活动、问卷调查和有奖竞猜活动中可获得一定数额的购书券、卡。读者持券卡可在全国各个书店购买图书,而读者的购书读书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出版业的营销。  相似文献   

3.
台湾出版界历来有在展会现场销售图书的传统.2005年7月29日-31日,厦门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台湾图书根据祖国大陆图书进口的有关规定,组织现场销售,"平移"了他们的一贯做法.在海外华文图书市场,繁简体、竖横排本并行不悖,各畅其流,已是普遍现象.同属一个文化渊源,毕竟大同小异,彼此接受也好,为其他语言使用者服务也罢,功能与作用都相去不远.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畅销书?畅销书能够制造吗? 畅销书就是那些进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但是,进入排行榜,并不一定证明图书的学术价值."畅销"所反映的,不过是一本书在"特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畅销书榜都以一个星期为"特定时间",来定义一本书畅销与否.畅销书排行榜衡量的是一本书上市后短时间内的爆发力,而不是每月每年的持续销售力.也就是说,畅销书不是"销售最多"的书,而是"销售最快"的书.由此看来,制造畅销书,无非就是想方设法让一本书在上市第一周内销售足够数量,"冲"上排行榜.这个道理,出版界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5.
A:组稿编辑出现的历史必然性: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的初步确立,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逐步健康地从试运转到运转,这个历史转折与计划经济有一个深刻变革:即以生产为目的转到以效益为目的,也就是以实现销售为目的.这个转变深刻地影响到每个领域与每一个人,出版界亦不例外.如果说工业、农业、科研等部门的转变难度为A级,那末出版界则为A+级,更难更艰巨.为了在新时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的出版界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学术著作的出版和销售特别困难。很多学术著作,印刷量多者只有3000册,有的仅印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纪行业的一个类别,在西方,出版经纪人及其经纪活动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并得到认可,其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作者、出版经纪人、出版社、销售网点已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图书出版系统.而在中国出版界,出版经纪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8.
随着台湾出版界大部头套书风行,邮购行销已逐渐成为出版界开拓市场空间的新法宝。如何设计图书、收集读者名单、甚至制作令人心动的广告信函,已成为各出版社的最高商业秘密。出版商各出奇招,邮购竞争已在台湾出版界进入白热化阶段。 根据台湾出版业者分析,基于成本考虑,500元(新台币,下同)以下的书籍最适合传统店销,1千元至5千元的书籍适合邮购,5千元以上的丛书则适合由业务员直销。目前走店销途径的出版商,新书是以5.5折至6折的售价交由经销商销售,而若交由邮购经销或直接由业务员销售,必须打到定价的3.5折至4折。不过  相似文献   

9.
电子书,已经成为华文出版界一个令所有参与者心动却又心痛,前景无限却不知如何着手发展的大麻烦。畅销作家们责难数字网络商城允许销售非法盗版,数字网络想着如何尽可能垄断更多的文稿电子版来壮大自己,出版社深知电子书的销售成绩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0.
《于丹〈论语〉心得》创造近年来国内出版界的销售神话,而其背后“推手”中华书局的市场化探索思路,更给困境中的传统出版社打了一剂足够振奋的强心针  相似文献   

11.
美国出版界最著名的协会是美国出版商协会(AAP)和美国书商协会(ABA),“书商”是指“图书销售商”,故书商协会相当于我们的发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国书业因伪书风波而遭遇诚信危机,出版社通过在伪书上伪造作家、虚构销售成绩和国外媒体评论欺骗读者,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行政部门查收干预和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3.
电子书,已经成为华文出版界一个令所有参与者心动却又心痛,前景无限却不知如何着手发展的大麻烦. 畅销作家们责难数字网络商城允许销售非法盗版,数字网络想着如何尽可能垄断更多的文稿电子版来壮大自己,出版社深知电子书的销售成绩不甚理想,故而在合约上极尽全力自我保护(好比说采用销售结款制度,而非预付版税),人人都想保护自己的权益,书籍定价下不来,电子书阅读器推广不下去,于是,这个还不成熟的新兴出版市场便在人人有想法,没人肯牺牲的情况下继续僵持不下,继续延宕.  相似文献   

14.
李丽 《出版广角》2012,(2):45-47
如何才能打造有品质的学科系列丛书?《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的出版为中医出版界注入了一股强心剂,改善了市场上中医类著作的销售鱼目混杂、低水平重复现象。  相似文献   

15.
初始创办的汕头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第一批学术著作,喜获港台与海外书界的青睐。在学术著作销售面临困境的今天,如何开辟海外市场,有待出版界的不断探索。但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前  相似文献   

16.
出版界为书评业提供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图书,并使它成为书评业繁荣兴旺的保障。我国出版界是我国发展书评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美国出版界则是客观上促进书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两国出版界与书评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中国出版界在开展书评活动中的成就与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完善出版界与书评业的关系。1.美国出版界开展书评现状概观①创办刊物,美国出版界自办了一些刊物来刊登评论,这些刊物即书业书评刊物,是专门为出版界服务的,这类书评出版物往往倍受出版商、书商的欢迎。它们具有以下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出版形势进展迅速。但是,1986年出现了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出版“低谷”。表现在图书库存膨胀,订数减少,销售下降,许多好书出版不了,使出版界对1987的出版形势忧心忡忡。如今,1987年过去了,正如赵紫阳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所说,出版事业欣欣向荣。因此,1987年是出版界走出“低谷”的一年,是开始向新高度迈进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注意力经济时代,"名人"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代名词.利用"名人光环"、"名人效应"带动图书的热销,早已成为出版策划人的惯用法宝.尽管曾有媒体断言"名人出书"已是明日黄花,但是出版商、相关"名人"依然乐此不疲,2003年,名人书仍是出版界热点,销售不减.名人书热闹了十年,现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与隐患.  相似文献   

19.
一本魔幻题材的系列小说,每年推出一册,销量却逐年大量增加,每年的首发式都成为当地书迷的盛大节日。它不仅创下了国际出版界最大的销售奇迹,其造就的狂热的文化现象更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0.
朱楠 《出版参考》2011,(Z1):29-30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沉默了三年后推出的新作《风语》,无疑是2010年下半年中国图书出版界众所瞩目的一个重磅产品。业界都很关注《风语》的宣传和销售情况,好奇这本花了巨额版税的小说到底能不能赚回本来,背负"天价稿酬"压力的出版方精典博维能不能凭借这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