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索是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脉络,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整体。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并沿着这条线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内容。记叙文的线索比较复杂,有的文章是以事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以人物为线索,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的“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分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线索,写得有条不紊,…  相似文献   

2.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3.
第一,从把握文章的选材特点入手。记叙文写人,必须通过具体的材料,必须围绕人物的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去选材。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就是通过记叙鲁迅收到方志敏的信件及文稿,在险恶环境下珍藏并稳妥转给中共中央的经过,赞杨鲁迅忠于革命事业的高尚品质的。第二,从分析作品对人物的具体描写入手。记叙文往往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生  相似文献   

4.
李仰臣 《教学随笔》2013,(11):7-10,29
【专题导语】 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它可以分为几类,然后还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把文章所写的时、地、人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正>专题导语解答记叙文阅读题,最起码要知道什么是记叙文,它可以分为几类,然后还要把握记叙的要素,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把文章所写的时、地、人以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知识导学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写作内容的一种文体。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  相似文献   

6.
<正>记叙文中的线索就如一条线,串起文章的各个部分,使之前后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线索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也可以是某种情感,还可以是某一贯穿始终的实物,等等。一、以人物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即用人物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中的见闻推动情节发展,组织材料,串联文章。如,都德的《最  相似文献   

7.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线,是记叙文布局的重要手段。作为线索的东西,必须是和作品的主题、情节等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事物。如《白杨礼赞》用白杨树作线索,是因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特点同北方农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有共同之处。一篇文章线索清楚了,布局才会得体,行文才能“顺理成章”,脉络贯通,才能充分地表现主题。因此,记叙文写作必  相似文献   

8.
线索怎样找?     
职高《语文》第一册(国家教委推荐教材,人教社1991年9月版)第三课《我的母亲》的“自读提示”、“单元小结”、“练习”等里,关于该文的记叙线索“多元化”提法欠妥。摘要如下: “本文按照时间为顺序”(见28页第二行);“写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文中六次提到,可说是贯穿全文。”(见28页第七行);“《我的母亲》以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为线索。”(见54页倒第七行);“自读《我的母亲》全文之后,理出本文记叙时间顺序,找出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见55页第四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第41页:“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9.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清朝评论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惟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可见线索的作  相似文献   

10.
11.
在江苏"08高考方案"中,语文的分数升到了200分,那么作文的比重也一定会相应地增加。从来信中我们发现,同学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自己的作文成绩。近年来,"文化散文"或者"诗散文"在高考作文中甚是流行甚至有泛滥的趋势。这种类型的文章很好写,且适应面又广,所以很受同学"欢迎"。但是,如果文章一落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岳飞,不仅阅卷老师会"审美疲劳",而且也会使得文章显得空洞无物。很多老师发现,如今的同学已经很难再写好一篇朴实的记叙文了。其实,一篇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的记叙文很容易在堆满古诗的"诗散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下面这位同学的困惑或许代表了很多同学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穿珠成链靠金线,组文成章须线索。线索是记叙文的脉络,假如没有线索,用以表现中心的材料再精彩,也只能像不能成串的粒粒散珠,无法构成一篇完美的作品。掌握好文章的线索是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线索的安排灵活多样,因文而异。以常见的记叙文的线  相似文献   

13.
记叙文阅读一定要掌握记叙的顺序。一般说来,记叙的顺序有三种:一是顺叙。它或按时间的逐步推移,或按地点的不断变换,或按人物的行踪,或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安排内容。这样安排,能使记叙的事件的过程显得十分清晰,很有条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按地点的变换记叙了两种不同情趣的生活;《生命的意义》则按照  相似文献   

14.
说明文中的记叙,大多是记叙一个完整的事件,也有的是几句记叙性的句子,它们在说明文中起着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孔燕 《初中生辅导》2015,(33):11-15
精讲笔记:一篇记叙文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应该按怎样的次序来安排文中的材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记叙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一、顺叙顺叙就是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叙述,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要判断一篇文章是否采用了顺叙的记叙顺序,有两种方法:一看文章是否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叙述,二看文章是否以空间顺序来叙述.  相似文献   

16.
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学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而记叙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行文中怎样处理好记叙和议论的关系,是作文训练不可忽视的问题。记叙文中的议论应当从记叙的内容中生发出来。有的学生作文时,记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还没有把这个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写明白,就议论起来,给这个人贴上一些诸如“刻苦钻研”、“助人为乐”等标签。这样的议论就象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力量的。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有一段议论:“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段议论文之所以精采,正是在对母亲作了深入的回忆的基础上,在朴实而感人的记叙的基础上展开的。在记叙文中议论还应力求精辟,做到言简意赅。有的学生一议论起来就无休无止,概  相似文献   

17.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去县城文化馆,找一位老师请教写作问题,刚好在文化馆的门口碰上他,就和他站在街边说起文章来。当时,街上很热闹,人群涌动,喜气洋洋。从北向南,有一个舞狮队从街上走过。他们向前走  相似文献   

18.
<正>线索,指的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脉络及起伏变化的思想感情。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中所有的人、事、物、景。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唯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为吾所施。"刘熙载《艺概》中的这句话,精要地概括了线索的作用。选择线索应以什么为标准呢?一般说来,应考虑两点:一是与中心密切相关,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中心,因此文章的线索要能为中心服务,利于表达中心的事物才适合做线索;二是与文中材料密切相关,要把材料联系起来,组成有机整体,就需要选定恰当的线索进行约束,或前后照应,或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19.
记叙文的线索,原则上说,分为两个方面:即文章的顺序和贯穿文章的材料;一般说,是指后者。所以记叙文的线索与顺序,既有一定联系,又不是一回事。线索在记叙文中起着贯穿全文内容的作用,一篇复杂的记叙文往往不止一个材料,若把这些材料比作粒粒珍珠,那么线索是将粒粒珍珠穿成串的红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地把一个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和事件连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线索无定格。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是以“寻找和运送药品”串连全文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索的,例如《谁是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历经八年,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事件多,头绪乱,如果孤立地记忆知识点,就不能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部联系,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要理清抗日战争的基本线索,一是要抓住当时的主要矛盾,二是要把握知识结构.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着多种矛盾,例如中日矛盾,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国民政府内部亲日派和亲美派的矛盾等等.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其他各种矛盾都服从于这个主要矛盾.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有时表现得比较激烈,但由于主要矛盾始终贯穿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加上我党斗争策略的英明、正确,所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