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练习指导中 ,我们遇到这样一道题 :氦原子的质量为 4 .0 0 2 6 0 3u,电子的质量 me=5 .4 86× 10 -4u,质子的质量 mp=1.0 0 72 2 6 u,中子的质量 mn=1.0 0 86 6 5 u,求中子和质子结合氦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 .解法一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原子核氦时的质量亏损为m=2 (mp+mn) - 4.0 0 2 6 0 3u=0 .0 2 92 79u,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E=m· c2 ,可得E=2 7.2 733885 Me V≈ 2 7.2 7Me V.  这道题有 90以上的学生是这样做的 ,得出的结果为 2 7.2 7Me V,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解法二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原子核氦时的质量亏损为m=2 (m…  相似文献   

2.
1.在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预言之初,科学家只发现了3种夸克.到近些年,6种夸克才都被发现.目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  相似文献   

3.
《科学 (7~ 9年级 )课程标准》中第 2 6面对“构成物质的微粒”的具体内容目标的第三条是 :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1] .夸克首次出现在我国中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中 .下面来谈谈有关夸克 :一、夸克理论提出的背景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科学家们按粒子间作用力的特点把粒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轻子 ,只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 ,不参与强力作用 ,而且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 ;第二类是强子 ,不仅参与弱力、电磁力和引力作用 ,而且参与强力的粒子 .强子又可按其自旋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一类…  相似文献   

4.
姜启时 《高中生》2009,(4):16-17
1.在小林诚和益川敏英提出预言之初,科学家只发现了3种夸克.到近些年,6种夸克才都被发现.目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组成.u夸克带电量为手e,d夸克带电量为-/3,e为元电荷.  相似文献   

5.
物理选择题大都可以从题干出发,根据物理概念、定律,通过求解对照做出选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不能体现选择题自身的特点,反映不出解选择题的策略.一般说来,解选择题要充分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新信息,把常规题变成特殊技巧的快速解答题,避免“小题大做”,这就要求掌握一些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思维方法.下面对2002  相似文献   

6.
王凯 《考试》2003,(3):52-52
物理选择题大都可以从题干出发,根据物理概念、定律,通过求解对照来做出选择,这是常用方法,但此法不能体现选择题自身的特点,反映不出解选择题的策略。怎样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信息,把常规题变成特殊技巧的快速解答题,这就要掌握一些合理的、有效的思维方法。下面仅举几例浅谈极限思维法在解选择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择题大都可以从题干出发,通过求解对照来作出选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与求解常规解答题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就不能体现选择题自身的特点,反映不出解选择题的策略.一般说来,解选择题要充分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新信息,把常规题变为特殊技巧的快速解答题,避免“小题大作”.物理选择题的新信息主要是结构形成上的特点和隐含的思维方法上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找出选择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第41页习题第4题中,几乎包含了解选择题所用的求解方法和处理手段,可谓是一道考查学生解选择题思维方法的好题,本文就该题提出了九种不同的解法,以体悟一题多解的教学价值.原题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的位移为x.设它在  相似文献   

9.
吴高年 《物理教师》2010,31(2):61-61
笔者在一次年级统一测试中出了下面一道题.题1.氦原子的质量为4.002603u,电子的质量为5.486×10^-4u,质子的质量为1.007276u,中子的质量为1.008665u,求质子和中子在结合成氦核时释放的能量为多少MeV.(已知1u相当于931.5MeV)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夸克     
众所周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总之,字宙万物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三百多种“基本粒子”组成。那么,“基本粒子”是否继续可分呢?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等人提出了“夸克模型”,认为“基本粒子”是由更微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夸克分为三种: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质子由两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则是由两个下夸克、一个上夸克组成的。盖尔曼的夸克模型为科学实验所证实,他因此荣获诺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物理》(必修 )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版 )第 2 78面指出 :“氢原子核又叫做质子 ,通常用符号11H或11p表示 .”第 2 6 0面练习一第 2题又指出 :“氢原子的半径是 1 .5× 1 0 - 15m……”.高中《物理》第二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版 )在第42 5面也指出 :“质子的质量为 1 .6 7× 1 0 - 2 7kg,它的半径按 1 .5× 1 0 - 15m计算……”.但是 ,前者在 2 81面却指出 :“质子和中子的半径大约是 0 .8× 1 0 - 15m,因此每个核子只跟它相邻的核子间才有核力的作用 .”那么 ,到底质子的半径是 1 .5× 1 0 - …  相似文献   

12.
夸克的发现     
夸克(Quark)是比质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质组成基本粒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63年,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兹维格提出物质组成的新理论,主张当时科学家所认知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中子、质子等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所构成的,并提出三种夸克,分别命名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例如,质子是由两个上夸克与一个下夸克及胶子组成。夸克并不会自然、独立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有当粒子(电子或质子)以极高的速度(接近光速)发生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夸克这样的基本粒子。而且由于碰撞产生的夸克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湖北省高校招生考试实行“3 综合 (文 ) (理 )”高考方案 ,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 .现从物理学科角度出发对试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试卷情况全卷分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 2 4题 ,每题 6分 ,共 1 44分 ,第Ⅱ卷 7题 1 56分 ,总题量 31题 ,共 30 0分 ,考试时间为 1 50分钟 .理科综合试卷以学科内综合为主 ,跨学科综合占比例很小 ,试卷涉及物理单科的有 9道选择题 ,2道非选择题 ,1道与化学综合非选择题 .试题排列按生、化、理分列 ,并将跨学科综合穿插在其间 .物理占 1 1 6分 ,生物占 6 5分…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全国高考物理第35题内容出自选修3-5部分,本题分为两小题。从提供的学生答卷来看,两题均出现了不同方式的解答错误,现分析如下,以便广大考生在今后的考试中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第一小题分析】本小题内容为原子物理部分知识,涉及考纲中的两个知识点:1.原子核的组成(I)。自然需要掌握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符号表示方式;电荷数、质量数及中子数的计算。2.核反应方程(I)。重要的是掌握核反应方程的规律: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明确了基本知识,本题的计算步骤也就顺  相似文献   

15.
守恒法解题     
在物体的物理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保持不变的物理量.用这些物理量的守恒关系来求解物理习题的方法,就叫做守恒法.物理题中,涉及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的转化和守恒等.也有一些题,因初中物理知识的限制,人为地设定某物理量不变(或恒定),这类题也可用守恒法来解.  相似文献   

16.
戴儒京 《物理教师》2003,24(3):53-57
“电磁感应”题 ,历来是高考物理试题的热点和难点 ,甚至是压轴题 .近年 ,随高考“3 +X”模式的推广 ,高考试题出现多元化 ,但无论哪种试卷 ,凡涉及物理的 ,都有“电磁感应”题 .因为以“电磁感应”为题材的题目 ,可以综合应用电磁感应、直流电路以及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规律 ,也就是容易组成“综合题” .本文解析 2 0 0 0 -2 0 0 2年三年高考试题中的“电磁感应”题 ,并进行归纳总结 .1 选择题类例 1 .( 2 0 0 2年全国“小综合”卷第 1 7题 )图 1图 1中EF、GH为平行的金属导轨 ,其电阻可不计 ,R为电阻器 ,C为电容器 ,…  相似文献   

17.
我们可以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电荷守恒,粒子物料守恒及元素守恒等关系,解近年高考中所出现的电解质溶液选择题。 例1 (2002年秋季高考第10题)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8,(7)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也是主流试题。此类型题常分为三类:(1)单一溶液中离子浓度相对大小的比较;(2)多种溶液中指定离子浓度相对大小比较;(3)两种溶液混合后离子浓度的判断。第(3)类题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解上述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三平衡、三守恒"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水的电离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现将此类题的解题方法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历届高考对物理实验一直比较重视 .2 0 0 1年全国物理卷有实验题 3道 ,共 2 0分 ,占总分的 1 3 .3(若将第 4题选择题也算在内 ,则占分比例为1 6 ) ;全国理科综合卷有物理实验题 1道 ,共2 0分 ,占物理内容分值的 1 6.7 ;上海物理卷有实验题 5道 ,共 3 0分 ,占总分的 2 0 .上述三份试卷中的 9道实验题 ,大体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一、基于大纲规定实验 (包括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的试题这部分试题不超越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范围 ,主要考查考生对实验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操作过程等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观察、分析能力 .全国物理卷第 1 4题、上海物理卷第 1 4和第 1 5题 ,便属于这一类型 .全国物理卷第 1 4题是有关“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的实验 ,这一实验在大纲中规定为学生实验 ,试题要求从提供的四点表述中选出正确的结论 .考生根据实验时的观察结果 ,结合光的衍射规律 ,不难作出如下正确判断 :不论狭缝与灯丝平行还是垂直 ,衍射条纹与狭缝都是平行的 ;衍射条纹的疏密程度或间距与狭缝的宽度和光的波长均有...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高考在苏、吉、浙三省使用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中 ,涉及到的生物学科知识 ,如仅从分数上作统计约占 60分左右 (约占试卷总分的 2 3% )。生物试题大致上分两大类型 :一是选择题 ,二是填空题(包括开放性实验题 )。据本人统计 ,其中选择题 6道 ,所占的分数约占生物学科总分的 50 %。第 1题~ 4题是生物学科内的选择题 ,第 5题是与化学知识、第 8题是与物理、化学知识相联系的跨学科的综合性选择题。现就这 6道选择题从试题内容、做题方法及对我们的启示等方面作粗浅的分析 ,希望能给生物学教师在讲课或出练习题时有所启发。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