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开发湖笔文化校本课程,在创设适合学生的课程的同时,又能够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及进行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分析湖笔文化开发研究现状和学生现实需求,开发研究适合湖州的湖笔文化校本课程,具体展开湖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构想。  相似文献   

2.
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开发、开设校本教材,这也是实现三级课程管理目标的必要途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发掘身边现成的乡土课程资源,泾川县作为“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繁盛之地,我县的校本课程开发势必会注重“西王母文化”和佛教文化.这两个文化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求证,能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求知和未来生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研究设计了以诵读致知、感悟启智、笃行生慧三大板块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了学科渗透课程、东坡文化主题课程、实践拓展课程三类课程分支,建构了整合延伸国家课程、渗透特色地方课程、彰显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的“东坡印记”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海南特色印记和琼岛东坡精神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音乐文化阅读的意义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教师能认真地完成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注重了文化的融人,但对文化的挖掘却只是蜻蜓点水,这就使得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审美的高度和广度。"音乐文化阅读"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开设的。"音乐文化阅读"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阅读相结合,它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新型校本课程。可以说,"音乐文  相似文献   

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的核心。为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在实处,结合学校所在的通州湾地区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地区文化特色、学生基本情况,有机地将本地的特色资源渗透在校本的课程中,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校本课程富有生命的气息,积淀历史的厚重,紧跟时代的节奏,为学生搭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成长平台,拓展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成长空间,为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创造机会,传承垦牧文化,以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结合实例,对基于"垦牧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如皋长寿文化研究”课题是如皋市实验初中“如皋文化”校本课程中众多学生研究的课题之一。作为一门基于生物学全开放研究性课程,“如皋长寿文化研究”唤起了学生学习生物、探究文化现象的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文化心胸和知识视野。  相似文献   

7.
横街镇"桃源文化"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桃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将"桃源文化"列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不仅可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而且能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本质是指对特定文化的肯定、选择和促进.校本课程建设者要在课程中用不同方式体现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发展之意,校本课程要体现教育实践的文化性,课程文化本质要在建设中彰显,课程是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条件,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促进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文化底色不浓、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南黄海文化的内涵及资源开发途径等角度对南黄海地区"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学校结合乡土文化资源的优势,促进校本课程开发,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以增进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了解,能够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关注社会的热情。本文着重就乡土校本课程建设的定位、乡土文化的特点及资源选择、乡土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泗阳县实验小学充分挖掘和弘扬区域运河文化,将运河文化融入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运河文化进校园活动,丰富课程类型,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出大量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多次组织学生开展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引领儿童感受运河文化,领悟运河精神。  相似文献   

12.
<正>使学生获得最好的教育,这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人总是对自己的家乡充满着感情,因此"西游文化"校本课程就成了坐落在花果山脚下的连云港师专一附小的一张"文化名片"。提高课程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这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当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因其融入了学校自身的教育思想,而更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彰显。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总是对养育自己的家乡充满着感情。连云港,因为吴承恩的《西游记》而名扬天下。连云港师专一附小就坐落在花果山脚下,因此"西游文  相似文献   

13.
立足本土文化、形成本土文化的认同教育是校本课程建设的应有之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认同本土文化的效果形成既需要课程本身渗透文化认同思想,也需要课程实践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认知、了解和肯定本土文化.基于校本课程实施的本土文化认同教育可采取以下措施:设定促进本土文化认同的课程目标,形成课程建设的实践导向;把促进本土文化认同作...  相似文献   

14.
汉文化是中国的主体文化。探索汉文化历史离不开汉墓文化。由于汉墓文化与墓地有关,因而它几乎成为中学教育中的"禁区"和盲区,相关的考古和丧葬校本课程也随之缺失。因此,应当利用当地汉墓资源优势,创建汉墓文化与各科相融合的校本课程,可以实现墓葬文化所折射出的人文教育价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创办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5.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特色办校,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特色人才。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场所。而班级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必须以本校的校本课程为主轴,以本班学生的专长、兴趣爱好为支架创建本班的班级特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和形成,离不开课程保障体系。学校从实施科学管理、打造课程环境、激发能动作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打造课程开发的保障体系,对"桥文化"校本课程的构建和实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1):165-166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提炼学校教育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我们利用本地篾香文化,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我校及社区实际,开发了适合我校的校本课程。本课程列入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脱离学校文化导致孤立难行。改造校本课程实际上就是学校文化的重新定位和校本课程的再设计,应该从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课程文化三个方面着手改造现有的校本课程体系,并体现学校文化发展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达斡尔族文化为适应环境变化,不断与主流文化融合,达斡尔族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民族文化的途径,对本民族文化出现认同危机。基于达斡尔族文化认同的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独具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校应深入分析情境,确立特色的校本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特校本课程内容;强化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责任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加强校本课程管理,倡导多元课程评价等,以此增强达斡尔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有利于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是沟通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桥梁。本文就笔者所在山西上党地区,从课程价值的角度分析"上党文化"作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