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2.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火勃]+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火勃]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3.
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广谋“句解”本《孔子家语》虽自元中叶以来流传甚广,但宋本王肃注《家语》也并未失传,且王广谋本亦是王肃注本之衍生,学者以王广谋本当“今本”实辨之不察。刘氏玉海堂本与汲古阁刊本虽同出毛氏旧藏,但亦不尽相同:刘本前半多将后人之校语或按语误成王肃注文,而汲古阁刊本则多有据他书校改正文者。黄鲁曾刊本虽偶有残缺,但其源出甚早,版本学特征也较纯粹,故佳处往往出诸本上。  相似文献   

4.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5.
毛晋汲古阁旧藏蜀大字本《孔氏家语》为南宋孝宗时刊本,二卷十六叶以前残阙,汲古阁本即据之翻刻,阙卷补以他本。汲古阁本《家语》版片后归吴郡沈氏宝翰楼,时间当在康熙十年前,现存汲古阁本《家语》多为宝翰楼印本。毛晋后得之酒家本残书并非宋本,而是明陆治校注本,后归钱谦益,毁于绛云楼之火。毛氏据酒家本钞补蜀大字本,此本清末归萧穆,有同文书局等石印本,再归刘世珩,有玉海堂影刻本,二卷十六叶以前绝非王肃注,不可信据。  相似文献   

6.
读阜阳双古堆一号木牍与《孔子家语》相关章题余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双古堆汉墓木牍章题虽然有些与今本<家语>可以对应,但实际上它们与<说苑>更为接近,而<家语>则存在不少重组、改动痕迹.<家语>由于在材料来源上与<说苑>等书接近,故其中孔子言论往往出于依托,并非尽是实录,今本<家语>确是经孔安国整理才成书,并非王肃向壁虚造.<汉志>二十七卷本系民间所传,与经孔安国整理定型的今本<家语>属不同版本.从出土文献看,早期<家语>在篇章形态上应该与今本<家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檀弓上》"不诚于伯高",王念孙认为当作"不成礼于伯高",甚是。但王氏立说的前提是认为郑注解"诚"为"诚信",并斥郑注"颇为不词",则系误读。其实,郑注的本意是强调"礼",即仪节的周到和完备,亦即"成礼",与王说并不矛盾。《孔子家语》相关章亦作"不成礼",说明《家语》来源有据。《家语》的处理,时序及情节极为明晰,且准确体现了"不成礼",故《家语》所载应为故事本貌,《礼记》此章当系简编朽烂之后的概述或转述。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所收《玉台新咏》出自纪昀家藏,向称宋本.学术界亦以宋本目之,实则是一个错误.本文通过比勘,认为原纪昀家藏然后入献内府的这部号称宋本的《玉台新咏》,实为明末赵均覆宋本,而且是赵氏覆宋本的补版后印本,在赵氏本中属于较差的版本.至于补版后印的时间,则在清初就已发生.本文还提出,纪昀既以家藏赵氏本误为宋陈玉父本,其托名其父纪容舒所撰《玉台新咏考异》所说的宋本,其实不是宋本,亦是赵均覆宋本,故凡在《考异》中称“宋本”者,大多与赵本特征符合,而不合陈玉父本,这一点是我们利用《玉台新咏考异》时一定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严粲所著《诗缉》现存版本比较重要的是明味经堂刊本、《四库全书》本等.笔者以北图珍本丛刊中影印的味经堂本《诗缉》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四库全书》本《诗缉》为校本进行对校,发现《四库全书》本极为精善,错讹极少,可谓善本;赵府本错讹却有近千处之多,比较拙劣,究其实算不上善本,如果使用此本作为研究之用的确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0.
《四库全书总目》浙本与殿本的优劣问题是四库学的一大公案,文章仔细审查了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校记的每一条材料,从三个方面考察了《总目》殿本与浙本之间的总体差异,并用完全归纳法证明:殿本优于浙本。  相似文献   

11.
周越 《图书馆学刊》2009,31(4):91-92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宋元递修本《礼记正义》是已知的《礼记》经、注、疏舍刊之最早版本,对于研究《礼记》具有重要版本学和校勘学价值;书后黄唐识语为考证《十三经》经、注、疏文合刻的起始时间提供了重要线索;书中诸家藏印及书后跋文互相印证,清晰地揭示出此书递藏流转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全面介绍《十三州志》诸种辑本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比较了张澍辑本和王谟辑本的异同优劣.同时还介绍评迷了两种今人整理校补《十三州志》辑本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清人江德量过录的何焯校宋本《说苑》原为近代岭南学者汪兆镛家藏旧物,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澳门东亚大学(澳门大学前身)校董何贤先生捐赠予大学图书馆。本文对该书的原藏者、批校者、过录者、所校《说苑》各本、校语、跋文等作了详细考证,从而说明其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已知《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申报》本、《盛京时报》本三种版本.其中《盛京时报》本分两卷且材料最丰,长期以来不被学界所知.这一版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搜罗到更多的优语材料,而在于能够就材料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分类,以上下卷来明晰对中国早期戏剧形态的认识,从而在《宋元戏曲史》中得到最便利的运用.王国维对剧语与优语的区分是其对优语以及戏剧早期形态的理解与实践,在分卷中他恪守了一定的原则,体现了在优语整理时明晰的认识.从优语搜集到剧语研究,显示出王国维对戏剧认识的深入,赋予《盛京时报》本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嘉谟作为晚明科举士子中的一员,纂刻《孔圣家语图》不仅具有个人特殊性,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普适性,充分反映了晚明的社会文化风气。《家语图》初刻于万历十七年,后经吴氏增改,通行本方才付梓。在尊孔重儒、明黜异学的时代背景下,吴氏出于自觉的卫道精神及其欲借刻书以图仕进的私人因素,纂刻《家语图》便在情理之中,这对认识明代大量刊刻儒书的现象不无启发。《家语图》并非吴氏所标榜的“图按圣迹之遗,文仍王本之旧”,实乃吴氏拼凑而成,由此可窥探晚明刻书伪窃之风。是书刊成后,多有衍生本出现,并一直流行至今。一方面与世人轻信吴氏之言有关,更为重要的是此书具有一定的文献、艺术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七卷本《张籍诗集》,《崇文总目》、《新唐书.艺文志四》及钱曾《也是园书目》等均有著录。钱曾之后,此本无传,后人不得睹其面貌。通过对张籍诗集版本源流的梳理可知,南宋汤中据以编辑八卷本《张司业诗集》的“家藏元丰八年写本”,实为七卷本张集。  相似文献   

17.
流传至今的宋刻本<新刊五百家注音辩唐柳先生文集>残缺不全,是柳宗元集文本整理与研究的一大缺陷.元末明初俞良甫翻宋本高度忠实地反映了宋本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而且该本四十五卷全书尚存,为当代的柳集整理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是对元刻《史记》彭寅翁本进行的专题研究。属于对《史记》进行版本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刻《史记》彭寅翁本刊行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是目前存世《史记》版本中仅次于南宋黄善夫本(1196年刊行)的已知的第二个三家注本。它也是从南宋黄善夫本到明代廖凯刻本(1517年刊行)三百多年间国内惟一的《史记》三  相似文献   

19.
南宋洪兴祖所撰《楚辞补注》,保存了自汉至南宋一千余年的《楚辞》注释与研究成果,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楚辞》注本。1983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白化文先生领衔整理的点校本《楚辞补注》,为阅读、研究该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点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讹误。在吸收了俞明芳、黄灵庚、叶  相似文献   

20.
《玄中记》是地理博物志怪的代表作品,东晋郭璞编撰.此书文化价值虽高,然原帙亡佚多时.元代陶宗仪《说郛》,清代茆泮林《十种古逸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爽《汉学堂丛书》、叶德辉《郋园先生全书》,以及近代鲁迅《古小说钩沉》,大多从古注、笔记、类书等不同文献中钩沉补阙,创获颇多.笔者试图考察、比较上述六家辑本,以便在探讨特征、判其优劣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