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秦少游生当北宋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统治阶级的日趋腐败,辽和西夏的连年侵扰,促使他从年轻时候起就产生了兴革图强,“扫除烦苛之患”;反对侵略,“收复幽夏故墟”的报国之志。他的五十篇策论,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制、人才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国家的方略,集中表现了他匡时济世、爱国忧民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进行了论证。指出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不仅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皇权低落的情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北宋的统一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没有后周世宗的军事改革和其它改革,北宋这种局限性的统一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在今青海、甘肃等地散居着许多吐蕃部落,他们“族种分散”,“无复统一”①。在北宋与辽、西夏鼎峙争夺时期,西北吐蕃的向背对北宋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在军事方面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一北宋承五代格局,政治重心东移,北失军事天险长城,从而使“畿甸无藩篱...  相似文献   

4.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自北宋中叶宋夏正式交战,北宋西北边境诸州军的战略地位陡然上升,其中尤以位于延路北端的延州为重。作为宋夏交通线上的枢纽,延州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承担着重要职责:在战争时期,北宋政府于此积极修筑堡寨、发展屯田,使之成为军事要塞和后勤补给地;在和平时期,该地不仅是宋夏交聘往来的指定地点,亦是宋夏争夺周边少数民族支持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6.
刘春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1):58-61,6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其文集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范仲淹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宋廷积弱、战争屡败的情况下文人儒士普遍关注兵学问题的士风有关,也与其经略边防的实践经验密不可分。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改革朝廷军事政策的观点;反对冒然兴兵、主张以"和"、"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相似文献   

7.
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后,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泽州、阳城、沁水、垣曲、翼城等太行山地区,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斗争。太行忠义的意义不限于配合岳飞抗击金兵,他可能与梁山好汉有关,他的前身可能是梁山好汉。因此,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可分二个阶段:北宋末年,他们已经据险筑砦聚义太行山,反抗北宋暴政;北宋灭亡后,他们改换旗号,才转而抗击金兵,呼应岳飞收复中原。  相似文献   

8.
問題解答     
間:北宋初期曾經兩次出兵收复长城一帶地方,这兩次出兵和战爭的經过怎样?北宋兩次出兵的失敗,对后來有何影响? 答:契丹辽国夺取了幽云十六州以后,势力伸入長城南北地区。在落后的契丹貴族統治下,辽国軍队不断地在北宋东北边境活动,劫夺財物,杀掠人口,成为北方的严重边患。  相似文献   

9.
孙霞 《阅读与鉴赏》2007,(10):63-63
打开宋词,看到的更多的是偎红倚翠之作,极少有反映国计民生之作,颇有“莫谈国事”之味。但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宋开国伊始,边疆动荡,不断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乃至凌辱,可是北宋词中涉及爱国抗战的词作。  相似文献   

10.
北方是北宋的政治军事重心,但当时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为了以南方的经济实力支持北宋统治,所以漕运对赵宋政权的意义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本文对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漕运状况以及对北宋的政治、军事意义作了详尽的考证、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定州地处宋辽边境,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为兵家必争之地。本文从定州的位置、频繁的战事以及诸多高级将领驻守定州等几方面来进行阐述,集中反映定州在北宋初期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12.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民族英雄宗泽招募了金华和义乌一带的子弟兵,开赴前线。这支部队大败金军,收复了开封、洛阳等地。宗泽班师回朝,顺道看望家乡父老。家乡的亲人纷纷杀猪造酒,让宗泽带给前线的子弟兵。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我国的茶叶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茶业不仅与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还与经济以外的政治、军事及社会生活等领域联系密切。从而对整个北宋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汴河漕运与北宋立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生产、漕运条件优越的基本经济区是封建农业中国中央集权国家机器最有力的支撑,基本经济区向南向东的转变在北宋已决定性地实现;而由化传统所带来的政治惰性以及北部边防需要,给漕运造成极大压力,北宋不得不立都汴京以解决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日渐分离的矛盾,通过经营江淮尤其是长江下游圩田和汴河为主的运河网、北宋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照顾到了军事斗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北宋时期,在宋夏沿边交界处,因战事不断,宋朝设置的民兵性质的弓箭手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戍守捍边、耕垦备战、参与战斗御敌和修筑军事工程,以及代正兵以省军费、开发地方、战斗御敌等方面。这一民兵性质的军事建制及其所发挥的军事效能,不但对北宋政府有效抗御党项、契丹族的扰攘侵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周边辽朝和金朝的军事建制。  相似文献   

16.
苏轼不仅在学、书法、绘画等领域中具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对政治改革也具有极大的热情,曾经针对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提出过“丰财”、“强兵”、“择吏”等革新政治的主张。其中“强兵”主张充分地反映出他切时、务实的军事思想。苏轼不仅提出了改革时弊、增强国防力量的军事思想,而且在他出任地主官时,一直努力地实践着他的军事主张。对于巩固边防、稳定社会秩序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袁愈雄 《娄底师专学报》2006,(5):106-109,118
东吴孙皓宝鼎元年(216年)在梅山南部设立高平县,晋后为梅山瑶人所据。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宋王朝收复梅山,并设置新化、安化二县,对梅山地区进行了推行教化、发展生产等有效的开发。章惇对梅山地区的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的历史功绩应予肯定。  相似文献   

18.
苏轼与王安石同为北宋元祐、熙宁时期重要的政治家,一般认为他们在政治主张上存在着深刻的歧异,但就军事思想而言,却有相通相近之处。目睹北宋厌战、畏战的颓败风气,禁军将骄卒惰,无力抵御外侮、危及国家政权巩固的严重局面,他们皆主张文武并重,兵农合一。然而由于思想倾向和个性气质上的差异,其军事思想又各具特色。王安石深谋远虑,强力推行保甲法,以期达到维护地方治安,通过建立民间军事组织消除募兵之弊的目的;苏轼则从地方实际出发,热情提倡民间自发的弓箭社,彰显出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军事思想和办法举措上,苏轼较之于王安石则灵活多变,极富弹性和张力。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加剧。中亚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乘新疆农民起义混乱之机,入侵中国新疆。清政府经过了激烈的海防、塞防之争,决定进军新疆,驱逐阿古柏并收复新疆,英国在外交上不断派其使节百般阻挠清军收复新疆,军事上援助阿古柏武器等对抗清军,妄图使阿古柏政权存在下去。但其阴谋最终被左宗棠的迅速进军粉碎。本文探讨了清政府收复新疆的过程,从而为当今新疆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保持新疆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北宋对外的种族战争从开国以来一直进行不息。拋开契丹(后称辽)不谈,宋廷和西夏的军事和外交关系,历真宗、仁宗、神宗三朝,一直都很紧张。西夏国主李元吴经常强兵压境,宋廷虽先后起用夏竦、范雍、范仲淹、韩琦等著名将帅,但也不曾收复广大失陷的土地。到了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宋廷终于采取屈辱求和的政策,与西夏达成协议;由宋册封元昊为西夏国主,岁赠大量银绮绢茶等物,军事上才算告一段落。然而宋夏之间断续的战争足足经过十年之久。宋廷在作战期间,军需浩大,向人民征(?)频繁,而公役的苛重尤使当时人民备尝说不尽的苦累。一方面国內贫富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