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峰教授     
刘海峰教授男,1959年9月生,汉族,福建人。1978年2月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教所工作,1987年起兼任副所长,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英半年,在伦敦大学、剑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厦门大学高教...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14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峰教授入围新浪2005年度文化人物,并在2006年1月5日截止的网络票选中列第五位。该次入围的年度文化人物还有季羡林、金庸、何祚庥、刘心武、贾平凹、纪宝成、李欧梵、陈丹青、崔永元、阎崇年、靳尚谊等11人。得票率排  相似文献   

3.
张盼 《教育与考试》2011,(4):43-48,67
科举制既是长期争论的历史问题,又是古老而常新的现实议题。对科举制进行理性客观的评价,还原其本来面目,至关重要。科学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评价标准,多学科的评价视野,以及古为今用与知今通古并举的评价视角,是科学合理的科举评价所应遵循和采取的。  相似文献   

4.
刘海峰 ,现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史和考试制度 ,尤其集中研究科举考试史。已出版《唐代教育与选举制度综论》、《科举考试的教育视角》、《福建教育史》等书 ,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1 0 0余篇。  宋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人们对科举制的赞扬和批判形成了很大的反差。您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刘 :过去对科举制的评价不够全面和客观。总体而言 ,对…  相似文献   

5.
刘海峰,男,汉族,1959年9月生于福建龙岩,祖籍福建惠安(现泉港区)。1976年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7年起任副所长,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教授,并应聘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兼职研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和历史之间来回奔跑”①的刘海峰教授,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洞察当代考试问题的敏锐目光,在对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特别是科举史进行深入细致探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外各国考试制度的比较和社会现实等多维度来研究中国当代考试、特别是高考和自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14日,我院刘海峰教授入围2005年度文化人物,并在2006年1月5日截止的网络票选中名列第五位。本次入围的年度文化人物还有季羡林、金庸、何祚庥、刘心武、贾平凹、纪宝成、李欧梵、陈丹青、崔永元、阎崇年、靳尚谊等11人。目前排在前五位的是金庸、崔永元、刘心武、季羡林和刘海峰,他们的得票比例分别为35.9%、29.45%、27.86%、26.87%和26.78%。评选结果将由网络票选和专家评审共同确定,网络票选结束后,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最终评选结果将在2006年1月中旬颁奖晚会正式公布。最终胜出者将获得年度文化人物奖,2004年度文化人物为金庸。  相似文献   

8.
《科举学导论》是刘海峰教授十四年致力于科举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心血力作.全书约四十九万言,共分十八章,不但提纲挈领地论述了科举学的涵义、内容、结构,而且对这一综合性较强的专学进行了学说的锤炼和理论的锻造,其特色可概括为"大、实、理、新、美"五个方面.2005年8月出版的《科举学导论》为科举制百年祭献上了一道文化飨宴,也为科举学这一学科确立了"原点",更为科举学构建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科举研究的又一部巨作,刘海峰教授的《中国科举文化》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丰厚文化底蕴以及研究主题鲜明、内容通俗易懂的科举文化著作。该书以“科举文化”为主线,由五个不同的科举专题构成,包括以平反为宗旨的科举百年祭,对科举制兴起的探索与发现,对科举教育得失的关注,以及科举文化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重要影响,同时还兼顾了“科举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通览全书不但有助于读者对科举做出一个全新的理解,还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看待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记者:因为学校教育问题的日益突显,最近素质教育又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与以往开展素质教育的讨论一样,高考总是一个既被当作素质教育障碍,又让人百般无奈的话题。刘海峰:高考与素质教育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我们不宜笼统说高考是素质教育的羁绊。高考制度下的中学教育现状确实与我们的教育理想相去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论》是刘海峰教授又一部专门探讨高考改革问题的学术专著。该书以高考改革为主线,从高考改革理论、高考改革政策、高考改革反思、高考改革走向以及高考历史回顾五个方面,围绕坚守与改革,系统、深入地阐述高考改革之道。本书不仅廓清了一些对高考制度的误解,更为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无论从考试延续的时间、考试的形式,还是考试制度的完善以及考试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等方面看,中国都是泱泱考试大国。因此,如何采撷史料菁华,结合考试发展的现实,全面梳理出清晰的脉络,为当今构建新的考试制度提供借鉴,是考试学研究的应有之义。长期从事“科举学”研究的刘海峰教授等人面对这一繁复的课题,知  相似文献   

13.
高考改革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高考制度恢复之后不久,人们对恢复高考的欢呼声尚余音绕梁,指斥高考种种弊端甚至主张高考应退出历史舞台的另一  相似文献   

14.
大约产生于夏代的考试,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在本国的人才选拔与甄别、教育的发展、社会阶层的流动、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统一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还“和火药与印刷术一样”,对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学术界对此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在蓬勃开展的研究中,考试发展史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尤其是系统全面的研究尚属罕见。长期致力于考试研究的刘海峰教授积多年之功力,完成了《中国考试发展史》(《新世纪考试科学丛书》之一,  相似文献   

15.
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公平取才的"抡才大典",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对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鲜有人做形象、简练而全面的概括。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以木制帆船、剑所比喻的科举制形象、生动、客观、全面、简洁地刻画出了科举制度发展的全貌。通过不断地深入学习和研究,笔者眼中的科举制度是一幅中国古代历史水墨画长卷,满卷散发着浓浓的中国古代文化气质,渗透着中国古代历史之美,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16.
正刘海峰教授是我国高考改革研究的著名学者。继2007年出版《高考改革的理论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及2009年出版《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两部著作后,2013年12月,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的高考改革研究专著《高考改革论》(浙江教育出版社)面世了。《高考改革论》汇集刘海峰教授近年来有关高考改革的研究成果与重要观点。全书由高考改革理论、高考改革政策、高考改革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高校招生考试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古代高等教育是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规范下进行的一种“宽进严出”式的教育体制,基本上不存在招生考试,而只是一种学位考试或任官考试,学校内部的考试也为科举所左右,科举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一切都与科举相似。  相似文献   

18.
19.
自1905年科举被宣布废除之后,人们迅速鄙夷科举,几视之如敝屣。但是,作为行之于中国1300年的选官制度,科举的影响却又时时处处显示出来。无论是上世纪初的唾弃与冷漠,还是上世纪中的清理与批判,却无法阻挡上世纪末至今的重审与反思。刘海峰教授无疑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向传统文化的挑战──与刘海峰同志商榷华东师范大学唐安国编者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在这里推出唐安国同志撰述的争鸣文章。中国的传统文化已延续了两千余年,其中既有值得继承、弘扬的方面,也有不少需要反思甚至扬弃。传统文化对当今的高教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