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05年度企业     
《职业技术教育》2006,(3):44-49
评选标准 1.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有独到理解和价值判断 2. 持之以恒实施或支持教育与培训工作并具有新鲜经验 3.企业文化与培训有较高融合度 4.企业在行业内或公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论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是指由企业负责进行或资助的教育与培训。包括企业内部培训、企业与学校合作培训和由企业送出到院校或科研机构、其他企事业单位接受的教育与培训。近年来,我国企业培训发展较快。“六五”期间,累计培训职工上亿人次。全国工交财贸系统共轮训干部470多万人;8万多名企业经理、厂(矿)长参  相似文献   

3.
首先,开展企业内教育要自主化现在的日本企业家普遍认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决定企业命运。因此各大企业都极其自主地大力发展企业内教育,都自主投资办学,纷纷建立自己的技术学院、研究中心、培训中心等企业内教育机构,如松下电气公司建有“松下电气商学院”和“松下电气工学院”,对所属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的原因,一般是通过企企合作或企校合作方式来组织教育培训,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此外,  相似文献   

4.
增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教育培训为高校干部人力资源开发服务的指导思想,找准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和方向;必须确立现代教育培训新理念,建立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和全程培训的“三全”培训体系;必须坚持“内训”和“外训”相结合,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上求针、求活、求多样;必须抓关键,抓根本,在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上求全、求严、求落实。  相似文献   

5.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关键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员工。而企业内教育无疑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对于中国而言企业内教育还存在着诸如培训计划执行不力、培训内容随意性大、培训次数少、培训经费少、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等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中国的企业内教育得到发展壮大,进而推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所谓培训,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对特定对象的人员进行一定时间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和训练,使之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对企业领导干部进行法律培训,是以培养其法制观念,并使之在较短时间内能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特别是经济法律知识,从而能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依法办事,实现企业目标。 有人认为,企业领导干部主要是搞经营管理的,只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就行了。再则,企业的事情那  相似文献   

7.
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教师教育和师范生职业素质培养、培训方面,师范院校一直在寻找和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有师范特色的机制或模式。历经九年,我们逐渐形成了教师和师范生互为提升和联动的教师培养和师范生培训一体化的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模式即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现阶段的双向校本师生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对教育实习的重新界定之上,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的培养培训提出了一套训练程式和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艳 《职业教育研究》2006,(11):177-178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具有全员性、层次性等特点,以思想教育为基础进行职能教育并与国际接轨,为日本企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给我国的企业内职业教育以一定的启示:要建立全员化、层次化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企业内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员工的技能教育,更要注意把企业文化融入其中,注意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企业内职业教育内容应以技能培训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与国际接轨;企业内职业教育要终身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适应社会经济等发展的需要,日本企业内教育在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岗位培训模式基础上,重视运用脱岗培训模式和自我启发教育模式等。呈现出如下特点:日本的企业内教育一般以岗位培训(OJT)与自我启发教育模式为主体,而将脱岗培训(OFF-JT)作为对主体的补充与完善,近年脱岗培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日本的企业内教育逐渐从阶层别及指名方式的研修转向为自律型及选择型的研修;企业内教育将与公共职业训练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入世对职工培训的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培训面临的挑战 1.政府、企业对企业培训缺乏整体规 划和布局。近年来,国家尽管对教育出台 了一系列立法,但针对企业培训的立法却 鲜有所见。这里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市场 经济的发展要求政企分开,这样,企业的 培训就缺乏一个有力的政策及方向件的引 导。而企业也由于资金、经营理念对教育 培训认识或重视不足,一些大的企业制定 的培训规划或者限于纸上谈兵,或者由于 资金、师资、场地、管理而不能有效地执 行、落实,并且在各个行业内没有形成反映行业特色的系统培训,且有限的培训资源又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教育具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培养职业人才.这是指在学校中的专门教育或从学生毕业后各式各样的人才培养教育或培训.我国的人才培养系统,由学校教育、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教育(专门学校、职业能力开发校)和就职后的企业内教育组成.  相似文献   

12.
唐敏 《成人教育》2014,(4):22-24
企业内教育被视为是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日本企业教育具有"双重意义"的特点,蕴含"回归教育"思想以及"自我启发"式培训。日本企业内教育在终身学习理念下,其目标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意义到兼顾关注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意义;其内容空间从单纯岗位技能培训到贯穿终身的能力开发;其实施主体从企业主导到员工自我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年度企业     
《职业技术教育》2012,(3):50-55
■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有独到理解和价值判断■持之以恒实施或支持教育与培训工作并具有新鲜经验■企业文化与培训有较高融合度■企业在行业内或公众中具有较大影响力评选标准上榜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2.海信集团有限公司3.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4.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5.新疆广汇集团6.大连重工起重集团7.欧特克(Autodesk)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4.
全程教师教育构想—教师职前、在职教育一体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教研困难以及接受继续教育愿望以及现行教师教育体制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全程教师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全程教师教育是指师范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各级各类教研部门分工协作,按照教师成长规律,实施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以促成其综合素质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实现阶段性突破并得以持续发展。全程教师教育包括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比传统企业,学习型企业的教育培训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企业已树立起终身教育的思想,员工都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善于不断地进行教育和学习,这是学习型企业的本质特征。这种教育、学习决不只是单纯的看书、上学和办培训班等,而是主要在系统产品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其中有课题攻关、产品开发、技术交流、信息反馈、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内容。教育、培训和学习的内涵在时空上大大地拓展,表现为全员性、全程性和团队性。所谓“全员性”是从决策层、管理层到操作层部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是为人们提供特定职业和更广泛劳动力市场所需知识、技能及能力的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企业或雇主参与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工作场所本位学习或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怎样提高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及开展企业内培训的健全机制,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企业教育的基本特点现代企业教育必须具有开放性。要利用先进的培训手段,及时吸纳发展前沿的知识和技术,使之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既要“请进来”,利用或改造他人的教材和培训模式,邀请专家教授或经理人员来企业开讲座,租购实用新型的培训等,以此推动本企业教育工作的开发;也要“送出去”,即把企业的各类相关人员送到其他企业或国外去考察,学习、培训或研修、以便取回“真经”,为我所用。现代企业教育的重点应从知识的传播转向能力的开发。不仅要使职工掌握必备  相似文献   

18.
每家企业都有自身的业务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代替不了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职业道德教育就如同在人们内心深处进行的“道德立法”,它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因此国内外企业都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然而,大量事实表明,这些培训教育计划并不非常有效。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企业平均每十人中就有四人在工作中遇到严重的法律或道德问题,如盗窃、撒谎或违反规章制度等。造成职业道德培训效果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多来自于这些培训计划的本身。要想使职业道德培训…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企业内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内教育却日趋衰弱。中国企业内教育向日本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就要做到自主化、投资社会化、培训全员化和层次化、实效化,并重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日本企业内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中国企业内教育却日趋衰弱。中国企业内教育向日本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就要做到自主化、投资社会化、培训全员化和层次化、实效化,并重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