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TT法检测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用Griess法检测槲皮素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及ATP(三磷酸腺苷)、NA(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槲皮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及NO分泌没有影响,但能拮抗ATP和NA对血管内皮细胞NO产生的促进作用,这个作用可能与离子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高度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与内皮细胞的FLT_1和FLK_1受体有高度的亲和力.总结了VEGF的结构特点、分类、体内分布与表达以及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NO)是具有生物活性和信号转导作用的易扩散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了植物体内NO的来源、NO在植物体中的生理效应及NO参与植物信号转导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间及细胞内的信息物质,在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生成过程中必需的酶,在生物体内有广泛分布,随着NO的研究日益深入,测定生物体NO及NOS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研究NOS、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直接测定NO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一直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死及致残的首要原因,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起到"第一道防线"的生理防御作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DM前期就已经存在,随着血糖升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逐渐加重,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OS)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累加,使AS的病理改变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在近年的消渴证型研究中也发现,气阴两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2-3].近年来中药在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方面有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氮(NO)在生物体内有多种生理和毒性作用。大量研究表明:NO参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且呈现双重作用。多数学者认为高浓度的NO可促进肝脏损伤,机制与促进脂质过氧化、线粒体损伤,抑制蛋白、糖原合成等有关;而低浓度的NO具有肝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MPT和细胞凋亡,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改善肝脏微循环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根兴 《科技文萃》2001,(9):132-134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约为1年。人体只有在较特殊的环境下才会发生血管生成,例如创伤愈合,胎儿和胚胎的发育,黄体、子宫内膜和胎盘的形成等。这些类型的血管生成常受某些因素调控,并且是间断性的。而持续的和不受调节控制的血管生成则出现于大量病态、肿瘤转移和内皮细胞的异常生长中,这种血管生成速度十分迅速,例如实体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倍增时间仅4天。血管是肿瘤生长的“粮草”,又是肿瘤细胞的温床,血管的“疯长”支持和帮助了肿瘤的疯长,也为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在神经生物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末,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是发现了一氧化氮(NO)在脊椎动物中的作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NO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气体物质,其特点是易扩散、反应性强、很不稳定,半衰期仅几秒,这使人难以想象它所具有的生物信息作用。何况,NO易转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之成为空气中的有害成份而声名狼籍。然而近几年大量研究表明,哺乳动物中NO可能在许多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免疫系统通过释放NO消灭病原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NO使血管平滑肌松驰,血管扩张;在神经系统中,NO可能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一、NO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近年研究证明,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内分泌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皮舒张因子(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ant factor,EDRF)和内皮收缩因子(endothelium derived Contracting factor,EDCF)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运动和血小板的粘聚。目前EDRF已经明确,它们是PGI_2和NO,但EDCF却一直未能分离纯化出来。1988年日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实验表明,它可以通过酶促和非酶促途径而产生,它参与种子萌发、叶扩张、根伸长、侧根形成、抑制下胚轴伸长、细胞凋亡以及植物抗逆反应等植物生长发育的众多生理过程.本文着重论述NO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的形成有两种相延续的方式:首先是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即由中胚层衍生的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聚集、分化,在原位形成大小相同的原始毛细血管网;随后是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即在已形成血管床的基础上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血管分支,并相互连接成血管网络[1].  相似文献   

12.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 Cu 64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 72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9小题 ,每小题 4分 ,共 3 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各组物质中 ,互为同位素的是A .重氢、超重氢    B .氧、臭氧C .红磷、白磷D .乙酸、丙酸2 上世界 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 :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B .NO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因素之一C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D .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3 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两种溶液中 ,它们…  相似文献   

13.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人体中最常见、多发、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而新血管生成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影响肿瘤发生与否的关键环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胃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VEGF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它在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与血管、淋巴管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VEGF和VEGF受体家族VEGF家族是内皮细胞的特异有丝分裂原,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能增强内皮细胞的生存能力,促进有丝分裂,增强趋化性和血管渗透性。VEGF家族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VEGF-A主要调节血管的生成;VEGF-C和VEGF-D主要调节淋巴管的生成;VEGF-B在结构上类似VEGF-A和PLGF,它在结直肠癌的转移淋巴结中有高水平表达,但它的具体功能还没完全明了;VEGF-E结构类似VEGF-A,能够有效促进血管的生成。VEGF-A基因定位于6P21.3染色...  相似文献   

14.
胚胎发育早期血管的形成有两种相延续的方式:首先是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即由中胚层衍生的原始的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聚集、分化,在原位形成大小相同的原始毛细血管网;随后是血管新生(angiogenesis),即在已形成血管床的基础上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重塑形成新血管分支,并相互连接成血管网络[1].传统观念认为出生后只存在血管新生,不存在血管生成[2].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一种能直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人胚胎时期的血管生成,而且最近研究发现成人个体外周血中存在EPC,参与出生后的血管新生(postnatalangiogenesis)过程.这不仅证实了出生后血管生成的存在,而且为缺血性疾病、创伤愈合和肿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体内的NO是在NO合成酶催化下由精氨酸分解产生的。作为一种气体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具有细胞间信使的作用。它主要通过谷氨酸递质的NMDA受体激活而生成,引起靶细胞cGMP升高,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它介导了兴奋性传导,对小脑、海马等神经元上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增强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但NO过量产生或释放时可导致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的生理化学与炎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关于一氧化氮(NO)在炎症中的作用说法不一,甚至矛盾。有的认为NO具有强烈的抗炎症作用,而有的却认为NO可促进炎症引起的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阐明NO的生理化学(physiologieal chemistry)将有利于弄清和区别NO各种生物学效应的机制。NO的生理化学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二种反应。直接反应是NO与一个生物分子或有关靶的直接作用,它在NO呈低速率产生的发生,起着正常生理条件下的调节性和抗炎症效应。间接反应是由NO形成的中间调节物,如NO和氧或超氧起反应衍生的活性氧化氮引起的反应,它在NO产生加快时发生,起促炎症效应。  相似文献   

17.
NO是人们熟知的无机小分子化合物,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NO不仅是动物体内也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动物体内的NO兼有第二信使物质和神经递质的功能,植物体内的NO参与植物生长发育、抗逆反应并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ANGPTL1基因(类血管生长因子基因1)是最近发现的ANGPTLs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它对血管发生、内皮细胞的保护及胚胎器官发生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综述了ANGPTL1基因的基本结构、主要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陈瑞 《生物学教学》2003,28(9):45-46
1 引言近十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血管内皮细胞 (VEC)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VEC虽只占动、静脉壁很薄的一部分 ,但全身的VEC的质量和功能上的“份量”却不小。一个 5 0Kg的人 ,VEC总质量达 1~ 2kg ,与肝脏相当。全身血管床总表面积约为 5 0 0m2 ,比小肠总吸收面积和肺的总气体交换面积的总和还大 ,且其与血液直接接触 ,营养、氧气供应特别充足 ,代谢废物排出异常快捷 ,代谢相当旺盛。还能合成并分泌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在抗血栓形成、止血、物质转运 ,血管张力调节等方面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肿胀、损伤脱落与否 ,生长快慢等“一举一…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性地研究了大肠癌组织及其同一患者形态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与大肠癌发生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存在明显差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相关性,而与Ducks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肿瘤血管的生成在大肠癌的生长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检测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