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上,有一位墨海浮沉的悲剧人物,他从叱咤风云、名噪一时的报界泰斗,堕落成为蒋家王朝的总裁“智囊”、党国“文胆”。最后,“油尽灯枯”,成为风雨飘摇蒋家王朝殉葬的冤魂。这位悲剧人物就是陈布雷。他一生的经历遭际,为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1911年春,陈布雷年方21岁,到上海《天铎报》谋事,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1911年10月10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武昌城头响起了革命军的枪炮。历经268年统治的大清帝国的黄龙旗,在革命的暴风雨中颓然落地。《天铎报》总编辑李怀霜胆小怕事,不敢公开声援武昌  相似文献   

2.
陈布雷后半生由报界入政坛,藉文从政,成为蒋介石最器重的“笔杆子”,侍奉蒋氏20年之久。曾以“道德文章”闻名的陈布雷,在当代一些文学影视作品中,被描绘成违心事主的一副无奈相。文人惜文人,寄托了同情与哀思。其实,陈布雷是甘心附蒋,以展政治抱负。悲情后半生令人叹息,但不值得怜悯。  相似文献   

3.
陈布雷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11月15日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官桥良七房(今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的一家书香门第。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他进入政治舞台是从办报开始的。 1911年前后,陈布雷在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就学时,休假日常往上海,借住其堂兄陈屹怀任社长的《天铎报》社。有一年年初春,恰逢《天铎报》编辑戴季陶结婚请假,叫陈布雷代编报纸。陈布雷于是每日撰短论两则,间亦代撰论说。1911年秋,陈布雷从浙江高等学堂文法科正科毕业,正式进入《天铎报》社。于是每天撰短评两则,每十天撰写社论三篇。  相似文献   

4.
廖景芝 《青年记者》2017,(30):105-106
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文胆”,在政治上的地位颇受瞩目,但不能忽略的是,陈布雷在进入仕途之前,有一段长达11年从事新闻事业的经历,留下可查阅的新闻作品1000多篇,作为报人的陈布雷,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言论曾经震撼新闻界.《天铎报》是陈布雷踏入新闻行业的第一个工作平台,在此期间,陈布雷所形成的新闻思想对后期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沧波是继谢六逸之后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第二任系主任。作为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的社长,程沧波毫无疑问持反共立场,且不遗余力地充当国民党政府的辩护士。然而,他一生所作所为并非一无是处,在抗战时期所表现出的爱国热忱,还是足可称道的。他为提高报人地位和报社企业化所作的努力,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程沧波原名中行,江苏武进人,生于1903年。少年时师从江南名儒钱名山,奠定了厚实的国学基础。中学毕业后,进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与陈布雷的弟弟陈训恕同学。大学读书时已常为《商报》撰写评论,因而受知于陈布雷。1925年转入复旦大学,毕业后任职中央宣传部。1928年受陈布雷推荐,接替陈担任《时事新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7,(8):49-49
陈布雷(1890—1948),浙江慈溪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浙江大学前身)。同年赴上海供职于《天铎报》,开始以"布雷"为笔名撰写评论,崭露头角。武昌起义后,他在《天铎报》上发  相似文献   

7.
胡政之先生早年曾投身报界,但他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是从王郅隆时期的《大公报》开始的。此后,他以成功地主持新记《大公报》而享誉报界,并成为闻名国中的“社会贤达”。了解胡政之在《大公报》早期的工作经历,不仅对深入了解胡政之日后成功的原因,而且对了解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后期中国报界状况,均多裨益。  相似文献   

8.
王淼 《湖北档案》2013,(12):29-34
失态的父亲和倔强的"怜儿" 1919年10月3日,陈琏出生在浙江慈溪县西乡官桥,曾祖两代是茶商,到父亲陈布雷时由商入士。陈布雷在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进入堂兄陈屺怀创办的《天铎报》当编辑。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沪上各报还称革命军为"逆军"时,《天铎报》一枝独秀,称它为"义军",陈布雷以文笔犀利的短评,在新闻界初露头角。陈琏的母亲杨品仙和陈布雷结婚后,伉俪情深,6年间连生了3男2女。杨品仙由于生育过密,气血亏竭,  相似文献   

9.
陈布雷号称“南京城里第一支笔”。他作为蒋总统的秘书,自然为蒋氏草拟过不少应用文告。但是,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一次重要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蒋看到这个报告的文本后,生气地把报告摔到陈布雷的面前说:“看人家写得多好!”当时,陈布雷也按捺不住,便顶了一句:“人家可是自己写的!”言下之意是;我不如人家,你呢?没有我代笔,你怕寸步难行。直把蒋气得几乎要晕过去。就文章而论,陈布雷与毛泽东的高低,自然泾渭分明。这个高与低,取决于文章本身技巧吗?当然不  相似文献   

10.
陈布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记者。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先后任《天铎报》记者,《商报》和《时事新报》的主笔。在从事新闻工作期间,他思想激进,宣传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舆论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张季鸾的编辑思想与境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季鸾是我国著名的政论家,新闻界之巨匠,曾任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的总编辑,被周恩来誉为"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张季鸾与新闻事业30年结缘,辛亥革命后,他先后担任《民立报》分社总编辑、《大共和报》译员、《民信日报》总编辑、《新闻报》北京  相似文献   

12.
老新闻工作者冯英子同志年已古稀,他学习和工作的劲头,却不减当年。 1932年,他参加了新闻工作。1937年,经范长江同志推荐,担任《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报界当过记者、编辑、主笔、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中有人要给他参谋街头,聘他担任《民国日报》主编和《和平日报》经理,他都谢绝了。最后,他毅然去香港,在夏衍主办的《周末》报工作。1953年回上海后,先在《新闻报》后调《新民晚报》工作。他擅长写通讯,也擅长写杂文。前几年,他参加全国记协组织的“长江行”采访活动,写了一系列生动的通讯,汇集出  相似文献   

13.
“罗伊是最不可信的消息来源”,全国性的辛迪加报纸《纽约每日新闻》的专栏作家里兹·史密斯说。“他晓得任何人,又喜欢谈论他们。他确实是一个专栏作家的金矿,因为要他不闲谈不可能。当然,和罗伊打交道你必须十分小心、可别被他利用了。”但是考恩对纽约城的报界十分有用,报界对他都不加提防。考恩对于他的关系户报纸,  相似文献   

14.
22岁时起笔名:布雷 1934年冬天,陈布雷刚从浙江省教育厅长位置上卸任,在两湖小莲庄休养。一天夜晚,杭州《东南日报》记者黄萍荪来访,问及当年他在上海《天铎报》写的文章哪篇最具代表性,他的回答是一篇写于辛亥革命之际的社论,题为《钱谬弩,鸱夷血,呜呼寂寂!》。  相似文献   

15.
陈布雷是在1948年11月13日凌晨自杀的.蒋介石对陈布雷的死是非常重视的,他除了委托蒋经国先期在杭州迎候外,还在南京参加了陈布雷的许多吊唁活动.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对人说过,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是与宋美龄第一次约会. 殊不知这是陈布雷的杰作.蒋介石之所以器重陈布雷,除了他的忠诚和才干以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为促成蒋宋联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7年夏末的一天上午,蒋介石将陈布雷叫到他的书房内.待陈刚坐定,蒋突然问他:"布雷,我想和美龄小姐约会,其地是选上海好,还是南京好?想听听你的高见."  相似文献   

17.
邵飘萍,1905年考入浙江高等学校后,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报纸,从刻意模仿梁启超的文体入门,成为新闻政论高手,很快成为《申报》驻京特派员。两年间写了250多篇、22万字的《北京特别通信》,尤以采写内幕新闻、独家新闻使报界为之啧舌。他风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874年的日本《读卖新闻》,现在发行量达到800多万份,成为日本国内第一大报。这家古老的报纸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几经盛衰、浮沉。真正促使它蓬勃发展的,是第七任社长正力松太郎。这位警察出身的报人以卓而不凡的经营手段,享誉报界。他与《朝日》的村山龙平、《每日》的本山彦一是日本报业史上公认的报界巨人。  相似文献   

19.
1948年11月,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的前夕,蒋介石的"文胆"、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在卧室服安眠药自杀。同年12月11日,《观察》杂志第5卷第16期刊文《大局外驰内张》认为,陈布雷以"停止戡乱,放弃独裁,绝交孔宋"3事直言相谏,谏之不  相似文献   

20.
傅樵村是成都最早的报人,孙少荆在《成都报界回想录》中称他是“成都报界的一个‘开山祖师’”。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开始在宋育仁创办的成都第一家报纸《蜀学报》“司采访工作”。以后独立办报,陆续创办《算学报》《启蒙通俗报》《通俗日报》《通俗画报》,先后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