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冯友兰作为现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著名人物,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入思考,对这个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全面诠释和独特解答。  相似文献   

2.
<正>徐志摩不但是中国现代著名翻译家、作家、诗人,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并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徐志摩自觉不自觉地根据国内文坛的价值取向,主动地融入到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中去,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受罗马教廷指派于1582年开始先后在中国澳门、广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直至病逝于北京,时间长达28年。期间他习说汉语,完全以中国的方式生活,并利用渊博的学识开创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播的新局面,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一、利玛窦为中西文化交流所作贡献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4.
宋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与繁盛。本文从宋代中西文化的历史起源、宋代文化对外影响与西方文化的引进等方面进行了历史探究,全面回顾宋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巅峰。  相似文献   

5.
黄宽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医学家,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从传教士医生到真正的医生、从教士到教师、从私人医官到海关医务官三个方面对首位留学欧美医生黄宽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方面,外文资料的缺乏一直是困扰中国学者的一个难题.最近,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出版该馆所藏的《1850年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的西方文献》,给中国学者带来了惊喜.这套文献信息量极大,对中西文化交流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丹 《兰台世界》2014,(6):19-20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8.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文化体系的接触及交流,具有开创意义,特别是当时的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西方先进文化,同时也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西方,最终成为两大文明交流的最高典范。  相似文献   

9.
黄慧 《出版广角》2016,(6):39-41
传统的“文化殖民史观”认为,西方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侵略行为.但客观而言,晚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例如文学翻译、科技书籍翻译和其他形态的文化传播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美国传教士在晚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担当了桥梁和媒介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出版的快速发展.研究当时美国传教士的出版译介活动,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1866年成立于福州的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其创建初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建立新式海军并培养海军人才。中国近代众多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毕业于这所学堂,其中不乏中西方文化交流领域的巨擘。  相似文献   

11.
清朝晚期著名的语言学家马建忠对近代英语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对中西文化交流、语言文字翻译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对马建忠其人进行概述,并深入分析了马建忠的西学思想对英语教育的贡献,以此对英语教育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督宗教与中国大学教育》,吴梓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中国基督教大学是西方传教士于19世纪这一特定历史时代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特殊教育机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基督宗教的在华传播、中西文化的融通交流以及中国社会的风云变迁。西方学人对此课题的涉足起步较早,而中国学者对  相似文献   

13.
张飚 《兰台世界》2012,(33):15-16
明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接触与交流,具有开创性与进步性,西方传教士不但带来了他们国家的先进文化及科技,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带到欧洲,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怀其所学,梯山航海,来到中国,一方面从事传教工作,以扩大耶稣会在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其所学,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德国人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就是其中一位极具影响的人物。本文试对他在中国传教的得与失进行探讨。 一 天主教在清初迅速发展 自明嘉靖后期起,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坚持教规原则,要求领洗入教的中国人不论姓名、服饰、习俗等等,一律按西方习俗加以改变,所以在这一时期耶稣会在中国的工作进展相当有限。自万历前期起,意大利人罗明坚(Michaele Ruggieri,1543—1607)、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等来到中国以后,改变了以往的方针,将传教工作尽量与中国的国情联系起来,要做到传教本土化。他们学习汉文,研读四书五经,用汉文编写  相似文献   

15.
鲁克园 《兰台世界》2013,(4):128-129
<正>清朝时期,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清代时期的中国在整体上还是一个保守、闭关的封建国家,但是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在慢慢开展起来。清代的各种传教士中耶稣会人员实力雄厚,很多人有着较为丰富的科技知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大学教授欧阳哲生著《古代北京与西方文明》,2018年6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作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以时间为经,国别为纬,从教会与使团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元、明、清(1840年以前)三朝,西方传教士与使团来往北京的路线、在京居住与生活等情况,探讨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中,"西方元素"是如何深刻地  相似文献   

17.
毕晓直 《编辑之友》2016,(3):109-112
中国近代报刊译者大量翻译西方小说,引进先进的创作理念,介绍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沟通.文章着重阐述近代报刊译者在中西思想交流、中西政治文化互通、中西文学交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伍昕瑶 《东南传播》2014,(10):118-122
明清之际,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又一次高潮。这其中,天主教传教士各处开展的传教活动有西方的政治目的,但也起到了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作用。五河县,因其便利的水路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安徽省最早传入天主教的地区,并最终形成了天主教在安徽全省的覆盖。本文通过田野调查、访谈和历史文献分析等方法,理清天主教传入五河的脉络和历史背景,分析五河县首开教区的原因及传教活动,探究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结合,认识到中国文化具有的普世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李提摩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传教士,他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对中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传教、教育改革以及具体实践等方面探讨李提摩太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