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宋词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汴京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宋词注入新的灵感,宋词亦因此开拓了一个新的表现领域。宋词中的汴京意象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有显、隐之分,且随历史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的演变。北宋初期,词作汴京意象洋溢着热烈的欢乐氛围;北宋中期,汴京意象的疏离造成汴京意象的衰减;北宋后期政治风云突变,故词作没有当初对汴京膜拜式的狂热,理性成为词作的主情调。南宋中晚期,词人笔下的汴京意象已然消磨成一种淡薄的回忆,是埋没在心中的不便提及的一种悲凉。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有很长一段时间,她与家人居住在宋朝的都城汴京,因此汴京的文化也是一点一滴地浸润到李清照的词作当中去的。不论是她的前期词还是后期词,都有很多文化、习俗的描写是与汴京密不可分的。在南渡前,她的词主要以描写闺中生活和离愁别绪为主,里面穿插着汴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南渡后,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她的生活飘忽不定,所以词中多了对故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可以说,李清照的词中反映了汴京的文化,而汴京文化又影响着李清照词的创作,二者的联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宋词中的陶渊明意象宋词中有三种情况:直接用到陶渊明形象的本事意象、化用陶渊明诗文的话语意象和由陶渊明演生而采的文化意象,又可以分为归隐、饮酒、赏菊等三个主意象群。宋词中陶渊明意象的运用既与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有关.也与词体观念的演变有关。词人在用到陶渊明意象时,或单用,或合用,有继承,有改造,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翻开宋词.栏杆作为一种意象大量存在。栏杆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为什么会得到宋代文人的如此青睐呢?第一,这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积淀是分不开的;第二,栏杆意象在宋词中的频繁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第三,栏杆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其出现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深层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7.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8.
乌鸦作为文学意象是从<诗经>时代开始,经过楚辞的发展应用,发展至唐宋,涌现出大量的咏乌诗作,乌鸦作为意象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宋词中经过词人的演绎,这一意象很好的反映了采人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箫"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乐器,也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意象,它往往给人传达着一种哀怨悱恻、缠绵凄清的感情基调,表现一种淡远而情深意长的境界,是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寄托情思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11.
长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盛唐,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安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时期,长安意象又表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宋词中的长安意象,更显得萧索冷清、哀婉凄凉,从而反映出宋代的社会状况和宋人的精神风貌,寄寓词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都城的怀念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长安在宋代经济、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宋人对国家、社会的某些寄托和希望。  相似文献   

12.
评点效应指某人某作通过被评点,艺术和思想涵蕴得到阐发或扩展,其传世时间延伸,生存空间扩大,从而增强自身所具有的经典性的效应机制。就宋词而言,一般情况下,无论是正解还是误解,无论是肯定性评价还是否定性批评,无论是评点语辞本事、典故名物还是解读词作内涵、阐述词学主张,评点皆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词作的传播接受,提升词作的经典地位。其中,评点中的名句效应与名流效应是特殊而更具经典效应的方式。评点效应,对包括宋词经典在内的文学经典生成的作用是客观存在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与笛声     
词体是诉诸听觉感受的艺术形式,与诸多伴奏乐器一道,营造出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本文从文化、音乐、审美心理等视角,结合宋代的社会背景,对于宋词内大量出现的笛声听觉意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类、剖析,揭示其丰富的文化意蕴、内容指向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定量统计方法,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和研究方法。近年以来,这种研究方法被援引进入文学领域,出现了很多有趣的研究结果和成就。但由于此类研究仍然属于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规律。本文即拟通过把《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作为个案,依照其行文顺序进行梳理,对其中的研究步骤提出完善建议,并进而对其分析提出新的方法和视野,得出定量研究应与定性分析协同配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在《诗经》时代,桃花就是女性青春、美丽容颜和婚姻幸福的象征;唐代开始,描写桃花的文学作品大量增加;宋代园艺业发达,花卉仍然是文学创作常用的题材。宋代桃花意象作品比唐代增加很多,宋词中桃花意象在常见花卉意象中位居前列。由于诗词体裁的不同以及时代、社会等因素,宋词中桃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具有不同于唐诗的特征。宋词中的桃花意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桃花和桃花源,象征爱情和超脱的境界。宋词中桃花意象所象征的爱情往往是感伤的。南宋时期,士大夫、文人注重对情感性灵的醒悟和品味,追求隐逸、超脱的境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为南宋词中常见的意象。  相似文献   

16.
王颖 《考试周刊》2012,(52):24-25
"阑干"这一意象在宋词中随处可见,词人们通过"阑干"这一意象,构造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意境,引起了读者的欣赏、品味与思考。本文探究了宋词中的"阑干"意象。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古代化的一个灿烂辉煌时期。城市经济异常繁荣,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都市,如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扬州等。城市的繁荣,带来了娱乐的兴盛,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便是专门表演歌舞杂技的地方。歌舞从唐代的以宫廷为主,向民间转移,在表现内容方面尤其体现歌舞伎个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含有筝意象的两宋词作,大多以浅俗之语表现了愁肠百转的相思之情,娱宾遣兴的应时之意,祝寿宴乐的欢愉之乐。而筝以其乐器的本质和世俗化的特性,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意象,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所要抒发的种种情怀,也从乐器意象的入词体现了宋词的俗化。  相似文献   

19.
翻检宋词,大量的“水”意象流动在里面。词人巧妙的用这一意象构筑出优美动人的意境,“水”,既可做描写主体对象又可做托物起兴之物。试以宋词为解读对象,对其中“水”的意象功能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北宋汴京都市文化的繁荣带来了词的繁盛,展现汴京繁华与魅力的词人以柳永为代表。柳永有着十载的汴京生活,他的疏狂心态与世俗审美为传统词的创作增添了新的元素,创作了大量描写时令节序,展现风俗民情的词作。元宵节、上巳节、清明节,"时节相次,各有观赏",柳词记录了北宋都城的节令风俗,展现真实的都市风情,获得了民俗画卷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