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0月21日至10月25日,陈伯元先生文字音韵训诂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陈伯元教授与夫人叶詠琍教授,及10余名陈门高足如林庆勋教授、文幸福教授、叶键得教授、金周生教授、李添富教授、康世统教授、汪中文教授、戴俊芬教授、何昆益博士等。来自美国伯克莱大学的谢碧贤教授与夫人符济梅教授.来自香港大学的于昕博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董琨教授、郑张尚芳教授、麦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冯蒸教授,苏州大学的王继如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潘悟云教授.清华大学的赵丽明教授,南开大学的施向东教授,北京大学的张渭毅教授。河南大学的张生汉教授,等等,全国各地近60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胡如雷先生以百折不挠的治学精神献身学术研究事业 ,在史学理论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创见 ,在隋唐史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形成了一元化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史学方法 ,这是胡先生为学术界留下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F0002-F0002
王先谦(1842-1917),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园,学人称为葵园先生。曾有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等称号。  相似文献   

4.
黄侃先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一位国学家,他在经学、文学、哲学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在传统"小学"的音韵、文字、训诂方面更有卓越成就。在他所涉猎的广泛领域中,当属训诂学取得的成绩最为卓异。他所提出的一些富有创见性的主张以及他卓越的训诂实践,使得传统训诂学向现代训诂学发展,为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训诂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本论文旨在论述黄侃对现代训诂学理论建设所做的几项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张舜徽先生离开我们,转眼间已有17年了,但先生留下的著作,仍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先生治学的精神,仍是我们最好的食粮,为我们指引着学术的方向,鞭策着我们治学的步伐。孔子曰"温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当代史学界著名学者李衡眉先生的治学经历、治学方法和学术成就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具体介绍了李衡眉先生三度改为的原因,并对李衡眉先生在中国古代昭穆制度、婚姻家庭制度及先奏君位继承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具体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收入《陈寅恪集》的数十篇这类文字进行解读,进而讨论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试图梳理出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8.
六月十六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范宁先生应邀到我院讲学。范宁先生和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的教师进行了座谈,传授了闻一多等老一代学者的治学经验。他强调,古典文学研究者一定要打好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的  相似文献   

9.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时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收入<陈寅恪集>的数十篇这类文字进行解读,进而讨论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试图梳理出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师石臞(殷孟伦)先生,不仅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方面造诣很高,成就卓著,已经成为举世公认的专门大家;而且他兴趣广博,才华横溢,举凡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史学、经学、文学等,他都下过相当的功夫,凡所了解的人无不佩服他的博通多识,淹贯群籍。值此纪念先生执教五十六周年之际,专门之学既已有同道论赞及之,愚谨遵学长之嘱,就考证之作进行初探。现仅就《子云乡人类稿》(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版)所载第三类中前四篇的阅读体会,分为史地考证、伪书考辨、文字考订三题,粗略述之,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徐复先生问学章太炎、黄侃,为专治轮嘉以来朴学奠定基础。他尊师重道,发扬老师爱国情操,拓展师门学术,毕生读书治学,弘扬民族文化,献身国学研究。他助人为乐,提携后进,一切为了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几年,对杨义先生的多篇学术访谈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赵稀方关于治学轨迹演变和治学问题的访谈(载《东南学术》2003年第1期),杜悦、邵宁宁关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访谈(分别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6日、《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袁盛勇关于"重构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的访谈(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安文军关于材料、视野和方法的访谈(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李思清关于人文学"返本创造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内江师范学院主办、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承办的2012’海峡两岸张大干学术研讨会在张大干先生的故乡——风景秀丽的四川省内江市召开。来自大陆及宝岛台湾的83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为学与为人的统一、化学术为德性是中国古代贤哲的优良传统。潘懋元先生的人生历程和为学经历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尺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真正的教育家,是如何将学术融入生命,实现为学与为人高度统一的。潘懋元先生治学与为人是学术研究者"化理论为德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语文》2007,(9):12-12
从1991年8月在北京举行“海峡两岸汉字学术交流会”始,陆续在各地举行了两岸汉语语汇文字学术研讨会、两岸汉语言文字合作研究学术座谈会、海峡两岸汉语史研讨会、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国修辞学学术研讨会等。2006年,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持续升温,召开的相关学术会议主要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应邀来到湖南大学,围绕教育理念、治学治校、时事热点、人文思潮等问题,与湖大学子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探讨。其中一些内容被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为回应社会各界的关切,在征得周其凤校长本人同意后,特刊出此次现场交流的有关文字。因篇幅所限,编者对文字进行了一些删节。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全面深入地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而且深刻地揭示出传统学术蕴涵着的理性批判精神与传统治学方法中的科学精神。梁启超之所以能对清代学术作出高度的概括和深刻的总结,与他深厚的传统学术素养、勇于接受西方新思想与新学理,以及不惜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反思精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茅家琦先生是享有盛誉的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与近代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旨在传承、弘扬茅先生的治学理念、方法和风格;学习其高尚的人文关怀品格和科学精神。与会学者们认为:茅家琦先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以太平天国史研究为代表的传统领域中不断作出新成就;二是开辟了区域城市近代化研究等新领域;三是独具慧眼地把当代台湾研究作为一门学科,从而开创了当代大陆的台湾研究学。茅家琦先生的治学成就深刻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和品格:致力于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苏宝荣教授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和辞书学四个方面。苏教授辞书学治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三性四结合",即两重性、层次性、系统性,兼综与独断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诸多领域特别是教育基本理论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为我国教育理论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学术性格与治学风范主要体现在:执著学术,淡薄名利;严谨治学,追求真知;独立思考,创新立说;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研究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学术风范,对于我国教育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