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启发式”无疑是我们应当更好地加以运用的重要教学方式.但平时听到有的数学教师反映学生“启而不发”,我认为其实质在于教师本身“启不得法”.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如下要领.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听到教师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作为优秀的教师则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以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一.铺垫不...  相似文献   

3.
物理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和获得知识、技能。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有时会碰到“启而不发”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启”字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启”,只有教师“启”得及时,“启”得巧妙,“启”得适当,学生才能“发”得深,“发”得远。由此看来,教师掌握一些启发艺术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面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学生的学,全在能逐渐自求得之。”语文课堂提倡启发式教学,实质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地学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启而不发”却时常发生。 “启发”是先启后发,如果“启而不发”则说明是教者“启”得不当。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及其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学说。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研究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我们当今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教师们经常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有时老师做了“启”的活动,而学生却不能及时做出回应,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这种现象在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中更为常见。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现象的出现,往往打乱了教师对课堂的预设,使授课教师手忙脚乱。特别是举行公开课、展示课或参评课时,对老师的影响更大。有些老师上课时本来心里就紧张,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不动脑,长期以来是一大问题。每当论及此事,许多教师常常是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经历与体会,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教师“启不得法”才是问题的关键。 “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我们在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什么用“摘”不用“掰”呢?学生的小脑筋开动起来了,经过仔细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学生说:…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极为有利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但也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化学教学采用启发式好是好,可是学生基础差,脑子不开窍,化学知识主要靠记忆,只要讲清楚,学生会运用就可以了。“启而不发”,反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还不如“满堂灌”省力,效果好。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化学教学中能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教师。“启而不发”的真正原因是教师“启不得法”,不能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诱因,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问题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启而可发”呢?  相似文献   

9.
启发式教学这一有别于“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古朴又时髦的教学思想与方法,早已为人们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然而,悉心观察幼教实践中各类启发式教学,不难发现,不少启发式教学或“启而不发”,或“发而不启”,或“不启又不发”,甚至完全背离了启发式教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启而不发”、“启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启之不当”。因此,实行启发式教学必须讲“启”的艺术。一、“启”要有针对性“启”要有针对性,要因教学情形而宜,做到情况不同,方法有异。教师首先要充分估计学生思维受阻的原因,找准障碍处,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启发时要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如一道百分数应用题:“商店有一种衣服现在售价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中老师常埋怨学生“启而不发”,而不善于从“启而不发”中反思自己是否“启不得法”,进而修订教案另辟蹊径,以期“启而得法”,因为智者千虑难免一失,教师也不是完人。下面仅从初中化学教学摘取一、二为例,小议“启而不发”与“启不得法”。 一、铺垫不够,坡度难爬 [例1],学生学了第三章化合价后,老师提出了有关“加碘盐”的问题,由于加碘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见而不知的问题,所以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设计的是“加碘盐加入的是一种含氧酸钾盐,其中碘元素+5价”,要求学生写出其化学式。有关盐的系统知识是第八章的内容,而  相似文献   

12.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13.
启发式教学已为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中不断运用,比起满堂灌式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具有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点.而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碰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场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对"启而不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启发”是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用比较普遍的一个词语。对教育工作者而言,这个词语似乎是十分熟悉的了。然而,在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中,却常常会遇到启而不发的尴尬。施教者也常感叹,这些学生启而不发,真是榆木脑袋,其情其景其言似乎很无奈,似乎“不发”的责任全在于被“启”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二题□李明生一、关于“启而不发”启发式是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之一。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却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教师如何“启”,学生就是“一言不发”。对此,有些教师总是责怪学生不配合,不“捧场”,其实这是错怪了他们...  相似文献   

16.
《提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已经为愈来愈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有的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往往遇到学生启而不发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起作用的因素包含教师,学生、教材三个方面,启而不发的原因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去寻找。而这三方面的原因又都可以归结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分析。那么,运用启发式教学,丽学生却是启而不发,原因到底何在呢?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读书不动脑筋,是一大问题。每当谈及此事,同事们常责怪学生学习不积极,“启而不发”。最近有机会听了几节语文课,渐渐地感觉到不是学生“启而不发”,而是教师“启不得法”。“启”者,打开也。教师的教,一定要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脑子活动起来。有一位教师教《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引导学生比较“掰”与“摘”、“捧”与“抱”的用法,问学生:“掰玉米”为什么用“掰”不用“摘”呢?“摘桃子”为  相似文献   

18.
一、在愤悱启发的准确切入中追求“谐振”效应 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育思想早就无人不晓,然而如何去进行恰如其分的“愤悱启发”呢?窃以为,关键是找准切入口。生源好的学校也许缺少切身的感受,生源差的学校都会感到“启而不发”的尴尬和苦恼。其实,“启而不发”就是“教”与“学”没有达到“频率相近或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一味埋怨学生脑子笨、基础差,不如多做一些“学情”调查,弄清楚学生真实“处境”和“心境”,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寻找“谐振”的切入口。例如笔者教学《别了,司徒雷登》时,问课文题目好在哪里?一连站起来几个同学都说不出所以然来。怎么办?回到“填鸭”的老路上去吧,又心有不甘;  相似文献   

19.
“启发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启者,打开之意,即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扉,让知识的阳光照射进来;发者,省悟之意,即明白了,接受了。自然是先启而后发,老师启而学生发。这就要求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主...  相似文献   

20.
疑是思之始,有疑而问,乃是非曲直常理。但长期来教学提问不被教师所重视,人们习惯于以讲来“灌”,似乎只有教师“讲”得好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功底,因此,教师讲课成为衡量一堂课教学优劣的主要标准。实施新课程,人们开始积极尝试着以提问引导学生学习,可疑与问是有学问的,有些老师的提问有时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