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2.
19世纪美国禁酒小说指出妇女家庭地位的不稳定;斯托夫人在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把禁酒比喻贯穿于有关奴隶制的辩论中,试图将奴隶的境遇视同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女性的遭遇;借助禁酒文学中"酒徒之妻"等刻板印象,把汤姆叔叔这个奴隶形象引入白人中产阶级读者的视线中,彰显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汤姆叔叔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3.
灵魂救赎是北村皈依基督教后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小说《我和上帝有个约》描述了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对于负载着罪恶的灵魂来说,固然要接受法律的惩治,但只有获得上帝的救赎,灵魂才能寻求到最终的皈依。上帝的救赎显示了对人类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余姗姗 《考试周刊》2009,(10):28-29
《红字》是一部揭露人类罪恶的小说。三位主角海丝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窝斯都犯了同一样的罪,即抢夺了上帝的职权,依靠个人的意愿行事,而非完全信靠顺服上帝的旨意。这是《红字》中最大最深重的罪,三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小说展现了人类的罪恶、悖逆和上帝至高无上的权能,人的软弱和神的完全在三人的命运与归宿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母亲塞丝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在时间中的驻足使塞丝生活在不可磨灭的阴影中,而女儿的鬼魂再次刺痛了塞丝心底的记忆。生活在过去遗留的创伤中,永远受奴隶制的压抑,黑人将终究活在罪恶之中,不能自拔,只有走出过去,才能重拾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著名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14岁少年哈克和黑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逃亡的经历及所见所闻。本文从该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小说故事情节的介绍,从罪恶的奴隶制、畸形的道德观以及虚伪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现状等方面深入地探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7.
《梼杌闲评》是一部以魏忠贤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着重描写了其祸国殃民的罪恶一生,因此一般研究者都将它归入"时事小说"一类。它继承了时事小说"求实"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增强了小说的文学性。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也提升了小说的艺术品位,《梼杌闲评》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小说发展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丹 《海外英语》2014,(4):193-194
《宠儿》是现代小说中颇有争议和成就的小说之一。作者托尼·莫里森通过一系列不连贯的倒叙手法向读者展示了一部完整的关于奴隶制、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复仇的小说,同时它又是一部处处洋溢着无私母爱的感人挚深的小说。塞丝对孩子们的爱是无法改变和无法超越的,同时她的母爱又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母爱,因为她的爱过于浓厚过于极端,她宁愿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也不愿看着女儿重复自己做奴隶的悲惨命运。如此浓厚而畸变的母爱是同她当时所处的奴隶制度这一特定历史背景是紧密相关的,也是对奴隶制最无情最犀利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心爱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最优秀的小说。莫里森将笔墨集中于奴隶制下黑奴人性的泯灭以揭露种族主义的罪恶。男女黑奴们被白人奴隶主当作牲畜,被剥夺了人性,导致了人格严重的自我分裂。但他们为实现自由的生存方式,勇敢地挣脱奴隶制枷锁,担负起对自我的责任,不懈地追求满溢的人生,表现出坚强的生存意志。最后,在黑人社会的帮助下,他们开始获得充盈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写作意图是让人看到自身的罪恶,认罪、忏悔,从而获得灵魂救赎.她认为,罪人自己是不会主动认罪、悔罪的.只有用暴力打碎其固有观念、将其推至无助的边缘,才可能使其意识到由人性的弱点引发的罪恶所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天惠”、皈依上帝.她以镇静、冷酷的口吻,以幽默、讽刺的笔调将血腥、残酷的故事娓娓道来,文中富有伏笔、象征等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1.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关于这部小说的大多数评论是分析女主人公塞丝作为一名母亲因受奴隶制的压迫所表现出的畸形的爱,将人生经历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来解读塞丝的多重身份能更深刻更全面地揭露美国黑人奴隶制对女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12.
浅论简·爱形象所体现的社会批判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洛蒂在她的小说中经常而强烈地表露出对于资产阶级及其宗教和爱情观的愤恨.对于当时罪恶的社会来说,简·爱是个十足的斗士.她以敏锐的观察力看透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之处,她仇视罗切斯特庄园里的那些冷酷凶狠的人,这是无产者对于有产者的不可调和的仇视,是有产者对于无产者的压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其丰富的象征手法,因此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本文拟通过对刑台、红字“A”和四个主人公这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的分析,揭示象征主义这一艺术特色在小说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能更好的理解该小说的主旨。另外,本文也探讨了人性的罪恶与上帝的救赎在小说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韩宏丽 《文教资料》2010,(19):35-37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描写了美国内战后奴隶制度给黑人奴隶带来的极大伤害,但作者在控诉奴隶制罪恶之时摒弃了狭隘的种族主义观念,从而使得《宠儿》中所刻画的白人形象呈现出两面性。这与以莫里森的作品为代表的美国黑人文学第三次高潮所倡导的"融合"主题相吻合,也与美国当代多元文化的需求一致,表达了作者对实现黑白种族融合从而真正实现黑人自我解放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悲惨遭遇的描写,揭露了旧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的罪恶本质。本文拟从祥子的悲剧命运、悲剧产生的原因及祥子形象的悲剧意义三方面略作探讨,以期对小说反映出的社会意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西方的罪感文化强调人生来有罪,人的内在欲望诱使人违抗上帝的旨意行事,为此,人要通过悔罪行善来求得救赎。日本著名小说家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讲述了一对已婚男女沉湎于一段不伦之恋并为之殉情的故事。本文试从西方罪感文化的视角对小说进行解读,从罪恶之源、罪感意识、惩罚与救赎三个方面探讨这段不伦之恋的始末,以期进一步揭示小说题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形象一般是值得尊崇与仰慕的,因为母亲终其一生以无比的慈爱与坚忍的毅力来抚育子女,她的牺牲奉献成就了她的功德。但是到了20世纪,张爱玲却以"罪恶母亲"改写了中国文学史中母亲的苦难伟大的刻板形象。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个地处"边缘"的欲望都市。李碧华的小说虽无很多香港背景与情节,但对"乱世"的钟情和以"乱世"指涉"当代"的目的,使她的小说成为香港的都市寓言。在与北平、上海、杭州等都市的比照中,她的小说投注于香港的意义和"映像",正是商业文化逻辑在小说艺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王维维 《文教资料》2010,(13):18-19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并为其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宠儿》自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隐喻性语言的应用。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本文试图从认知角度出发.针对小说中的主要意象进行分析,揭露19世纪奴隶制的罪恶.以及黑人如何在苦难的冲击下,仍然寻找着自我精神的独立与重获自我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在托妮·莫里森的长篇代表作《宠儿》中,保罗·D作为“甜蜜之家”最初五个“男子汉”中唯一的幸存者,见证了小说主人公塞丝一家以及其他几个黑奴的悲惨命运,是书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人物。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对保罗.D进行形象分析,探究其“自我”意识的建构、解构直至重建的历程,以揭示罪恶的奴隶制对黑人人格的践踏和心灵的扭曲,再现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黑暗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